5月15日,是第32次全國助殘日,本次助殘日的主題是“促進殘疾人就業,保障殘疾人權益”。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以喜馬拉雅為代表的移動音頻內容平臺日益流行,不僅聽書成為人們重要的閱讀方式之一,音頻主播更成為“在線新經濟”趨勢下誕生的職業新選擇。殘疾人群體或因肢體殘缺、視力障礙等因素導致行動不便,在職業選擇上多受限制,從而音頻主播這一不用露臉,也不以貌取人,發揮聲音優勢,足不出戶即可完成的工作,讓廣大殘疾人群體多了一項新的職業選擇。
在喜馬拉雅上,就活躍著這樣一群殘疾人主播,他們或演播有聲書,或分享知識,或做起了直播……他們不僅自力更生,有的甚至還創辦機構、公司,幫助更多殘疾人用聲音獲得收入。
目前,喜馬拉雅殘疾人主播已超過10000名,他們用聲音開創新職業,在聲音世界追夢尋光,有聲無礙,聲生不息。
作為深受用戶喜愛的音頻內容平臺,近年來喜馬拉雅一直致力于助殘助盲工作,成立殘疾人賦能工作小組,用“培訓+孵化+平臺支持”模式促進殘疾人創收與就業,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可和尊重,進而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平等參與社會生活。
科技助殘,殘疾人擁有多元未來
作為互聯網文化的代表性企業,喜馬拉雅一直秉承“用聲音分享人類智慧”的使命,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在耳朵經濟和內容消費蓬勃發展趨勢下,殘疾人主播們在聲音世界重新找到生命里的光。
1994年出生的上海女孩馬寅青,因早產放暖箱吸氧過量導致失明。憑借自己的樂觀與堅韌,從未見過光明的她一步步完成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學業,并進入上海中醫藥大學學習盲人推拿。畢業之后,她不僅創辦了寅青文化,喜歡配音的她還注冊賬號“小吃貨寅青”成為喜馬拉雅主播。現在,馬寅青在喜馬拉雅作品播放量超過千萬,通過演播有聲書獲得穩定收入,并入選福布斯中國2021年度30 Under 30榜單。
“接觸到了喜馬拉雅之后,覺得愛好是可以落地的,因為它能夠有切實的收入。”馬寅青表示,由于視障人士出門不方便,從事有聲書演播行業能夠讓他們揚長避短。
“摩心”也是喜馬拉雅平臺上的殘疾人主播,他只有初中學歷,生于東北農村,雙手先天粘連性缺失,雙手只有四指。
由于擁有得天獨厚的好嗓音,“摩心”曾做過一段時間的婚禮司儀,然而,當時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客戶在得知他手有殘疾時,會要求婚慶公司換人。對于“摩心”而言,喜馬拉雅“只聽聲音,不看臉”的選拔機制令他十分感慨,“我在喜馬拉雅找到了我追求許久的公平。”在喜馬拉雅,他從一個試音一年失敗的門外漢,到逐漸成長為“大慶有聲書第一人”。他目前是喜馬拉雅全職主播。
東莞主播“熊子辰”本是媒體人,因患病導致行走不便,轉型做有聲書主播,目前作品播放量超8.8億,成喜馬拉雅人氣最高的殘疾人主播。他說:“做主播成為了我新的精神支柱,人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生活會變得充實和快樂。”
1995年出生于保定的“Z世代”主播商初九,因為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從記事起就拄著拐杖,“站起來”一直是他和全家人的夢。他沒進過學校,靠自學識字說話、使用電腦、了解世界。為謀生計,他開過網吧、網店,均以失敗告終。2018年,他接觸到喜馬拉雅,闖入聲音世界,成為一名有聲書主播。“在聲音世界里,我站了起來。”他說。目前,他靠演播有聲書獲得穩定收入,并成為家里的經濟支柱。
在喜馬拉雅上,還有其他殘疾人主播,如創辦“黑樂電臺”的王彥龍、視障主播“窮開心廣播”“臥龍殘雪”“石火”、直播主播“歸期”、身患患先天性血友病身體多處關節活動受限,演播有聲書是其唯一收入來源的有聲書主播“CV塵埃”、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火炬手曹雁等等。借助互聯網科技助殘,殘疾人能有更多就業選擇,共享美好多元未來。
線上+線下培訓孵化殘疾人主播
喜馬拉雅也在深度挖掘互聯網音頻內容特點及優勢,通過線上、線下培訓助力孵化殘疾人主播,讓更多有需要的殘疾人能夠進入有聲行業。
2021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期間,喜馬拉雅上線《殘疾人主播公益培訓課程》,面向殘疾人群體提供主播公益培訓內容,讓更多想做主播的殘疾人更方便的獲取線上培訓資源,助力殘疾人群體用聲音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喜馬拉雅也在積極聯合各地殘聯推動殘疾人主播培訓,不斷升級殘疾人賦能計劃。如2021年5月,喜馬拉雅聯合廣東殘聯在廣州開展殘疾人主播培訓。
喜馬拉雅也在積極推動與中國盲人協會的合作,由盲協推薦的盲人音頻主播學員劉潔獲得喜馬拉雅版權IP《我聽見這世界繽紛》有聲書演播授權。
劉潔患有先天性視覺障礙,目前僅有微弱視力,她在盲校讀完高中學習推拿,并自考本科社工專業,本想從事推拿工作的她因為該工作需要的體力會導致其視力問題更加嚴重,遂放棄。2020年疫情期間失業在家,喜歡配音講故事的她考慮以有聲演播作為職業,并在2021年參加喜馬拉雅和廣東殘聯舉辦的殘疾人主播培訓、中國盲人協會的音頻主播培訓,成為喜馬拉雅主播。
“演播有聲書為我和外面的世界建立了聯系,即便坐在家中,我也能知道更多人的故事、更多人的生活,我希望自己能成為更專業的有聲小說演播者。”劉潔說。
2021年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前夕,喜馬拉雅和陶勇醫生聯合推出“盲校錄音棚”項目,以北京市盲人學校為首個試點。“盲校錄音棚”項目整合優質的文本版權,開展音頻主播培訓,以平臺賦能推廣的形式,讓盲校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可以用興趣實踐的方式,主動參與學習音頻主播和音頻制作,不僅從音頻的世界里汲取更多知識和營養,更能享受聲音世界里的大舞臺,成為優質音頻內容的創作者和制作者,擁有更多元的未來。
不同于短視頻創作,音頻平臺可以讓人忽略內容創作者的外表、長相等外在因素,尤其對于殘障人士主播而言,在聲音的創作世界里,他們和健全人士并無兩樣。音頻內容創作,能夠讓殘障人士揚長避短,在更公平的環境下獲得應有的收入與成長。
喜馬拉雅將繼續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為保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持續發聲,為助力殘疾人就業創業貢獻更大力量。
(圖為喜馬拉雅提供,授權中國網財經使用)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