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洪恩發布了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未經審計的一季報。報告顯示,經調整后,公司一季度實現凈利潤1510 萬元,同比增長6.1%。
洪恩前身為洪恩教育,今年上半年低調更名,將“教育企業”的定位變為科技益智產品企業,其主要包括洪恩識字、洪恩思維(原洪恩數學)等。
(資料圖片)
但對學齡前教育App的合規要求,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始終懸在洪恩頭上。今年5月9日,北京市教委等三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備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不再受理學前線上培訓教育移動應用備案申請,已備案的予以撤銷。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也意味著所有面向3歲至6歲兒童的教育類App都必須下架,停止運營。換言之,不論是幼兒園,還是校外早教機構,都不得采取線上方式對兒童開展教育培訓。
洪恩加大國際市場投入力度
財報顯示,一季度,洪恩實現收入2.427億元,同比增長7.1%;凈利潤為1310萬元,同比增長83.6%。經調整后,洪恩在一季度實現凈利潤1510萬元,同比增長6.1%。
用戶層面,一季度洪恩的平均MAU(月活躍用戶人數)達到1839萬,同比增長14.1%,付費用戶為161萬,同比略降4.35%。
截至2022年3月31日,洪恩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和定期存款為7.941億元,遞延收入和客戶墊款為3.179億元。
洪恩董事、首席執行官戴鵬表示:“報告期內,我們通過優化產品矩陣為家長育兒提供更多趣味工具,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同時,我們也加大了國際市場的投入力度,相信海外業務將助力洪恩進一步延伸市場觸角,并成為未來新的增長引擎。”
洪恩正在試圖擺脫“教育”的標簽,除更改公司名稱、更改產品名稱外,公司收入構成的表述也發生了變化,去年此時,洪恩主要收入構成為“學習服務”和“學習材料及設備收入”,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的收入構成為“線上訂閱收入”和“線下產品及其他收入”。
學齡前教育App須停運
洪恩撕去“教育”標簽的背后,是學前線上教育監管進一步收縮。《關于進一步做好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備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以教職工、學生、家長為主要用戶,以教育、學習為主要應用場景,服務于學校教育教學與管理、學生學習和生活以及家校互動等方面的互聯網移動應用程序”需要備案。同時,不再受理學前線上培訓教育移動應用備案申請,已備案的予以撤銷。
如何判斷是否屬于需要備案的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
在對《通知》的政策解讀中,北京市教委舉例稱,不是針對教育系統開發,但被教育系統廣泛應用的不屬于教育移動應用,如微信等;為繼續教育提供服務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也屬于教育移動應用,如“尚德自考”,但社會考試類的不算,如針對考駕照、考公務員進行培訓的相關互聯網應用程序;通用類的互聯網工具不屬于教育移動應用,如“有道詞典”,但專用類的工具屬于教育移動應用,如“有道少兒詞典”。
洪恩官網信息顯示,公司旗下有13款應用,包括洪恩識字、洪恩思維、洪恩ABC、洪恩拼音、洪恩十萬問等。這些產品應該屬于學齡前教育移動應用,還是通用類的互聯網工具?
一位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表示,洪恩的產品雖然是幫助學齡前兒童識字、學英語、學數學的,但其中并沒有老師教學,不應算做教育移動應用。
“洪恩誕生時間較早,與近年來熱門的以提分為明確目標的培訓機構的情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不在課標內容范圍就接近通用性,至于洪恩旗下產品具體歸屬品類仍存不確定性,還需有關部門明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記者表示。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