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盒馬在北京、上海等地推出認養水蜜桃、紅薯地后,近來,長沙、西安、成都等地也相繼推出現實版“開心農場”,消費者紛紛認養各色果樹、農田,在農村有一片地、在山里有棵樹,成了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炫耀的“資本”。一時間認養農業的模式,在各地紛紛開花、頗受歡迎。
現實版“開心農場”各地開花 農產品銷售開啟新模式
【資料圖】
5月28日,在河南蘭考的小宋鎮方店村的蘭考縣紅薯現代農業產業園,迎來了第一批家庭種紅薯的盒馬用戶,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來自鄭州的消費者種下的自己第一塊田,還掛上一個專屬牌子,等8月就開始收獲果實。
“我們一家人周末來種一片地,也圓一下田園夢,過一段還能來摘紅薯葉,就當周末周邊游了,還蠻有趣的。”與家人一起從鄭州驅車到蘭考種地的金女士(化名)表示。
(消費者體驗紅薯紅薯種植)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片紅薯地認領商品分別是5平米、10平米兩種規格,分別能產出35斤、70斤左右的紅薯,才上線一禮拜,就已經有不少消費者下單,也有人選擇跟金女士一樣,到基地自己下種。
同樣的認養活動在長沙黃花鎮銀龍村也將開啟,6月10日,盒馬長沙第一批認養紅薯地的入園種植將開啟,預計在9月底開始有收成。
(盒馬線上認養模式在各地陸續開啟)
而一到周末就周邊游的成都人,對于盒馬米易小櫻桃的認養計劃十分追捧,三天便售罄。最近又開啟了為龍泉水蜜桃征集“主人”的認養計劃。因為基地距離成都只有1小時車程,消費者不但可以在家等待果實上門,還可以親臨基地給桃樹施肥,給桃子套袋,真正玩一回“開心農場”。
“認養農田正在成為很多城市消費者的新需求,這種模式可以讓消費者參與農產品從種植到豐收的全過程。消費者不僅可以收獲優質農產品,還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情感上的滿足。”盒馬湖南區域總經理肖軍輝表示,對于盒馬來說,認養農業是訂單式農業的一種新探索,提前鎖定種植計劃,能更好地推進基地以銷定產和標準化的管理,同時,還可以縮短整個供應鏈路,通過商品銷售與線下采摘的融合,增強互動,為用戶提供更多體驗感、參與感。
各地紛紛開建“開心農場”,在消費者端受歡迎的同時,上游農業企業也頗為愿意嘗試這種新模式。
新零售助力認養農業 探索三產融合新路徑
連綿的陰雨天讓盒馬西安黃金水蜜桃的認養預計會推遲一周,坐等天晴的周至盒馬村負責人張炎也沒那么焦慮:“今年關中的雨水較多,對于水蜜桃的生長、銷售還是有些影響,因為有一部分認養相當于提前預售了,心里還還有些底氣。現在就等著天晴,桃子轉黃變甜,就能組織大家采摘、寄送了”。
(盒馬村基地成為認養模式的承載)
同樣在西安周至,今年7月南千戶村的獼猴桃將向盒馬的用戶開放認養,除了提前認養桃樹,到秋天一棵樹至少可以收獲30斤獼猴桃外,有興趣的消費者還可以來體驗干農活,比如施肥、疏果、套袋等種植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技術性”農活。盒馬的合作伙伴陜西佰瑞獼猴桃研究院也會組織“勞模課堂”、“專家講座”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消費者既能學會“侍弄”果樹的技術,也可以真正了解獼猴桃種植過程中的細節。
陜西佰瑞獼猴桃研究院副總經理于淼告訴記者:“幾年來,通過跟盒馬的合作,從開始只是商品銷售到合作逐步深入,盒馬在不斷影響我們的經營理念和思路;去年新品種瑞玉第一年大面積上市,我們就率先在盒馬首發,效果非常好,可以說一炮而紅,盒馬能夠讓我們直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最受歡迎的規格、口感和最佳上架時間,用大數據去指導獼猴桃的種植和上市計劃”。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翟天昶認為,認養農業也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訂單農業的一個延伸。認養農業加入了消費者參與農業生產管理的環節,進一步迎合了消費者農業參與的需求。盒馬認養農業模式的火爆,基于消費者需求改進農產品種植加工模式,增加了農業的附加值,延長了農業產業鏈,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訂單農業的形式分擔農業生產風險,是從農業生產到加工及相關服務業,三產融合的新映射。
責任編輯:Rex_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