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根據客體關系心理學理論,父母與孩子之間最糟糕的關系模式是以下這3種:
1、苛刻與委屈在這類關系中,父母從小就對孩子的要求非常苛刻,且提出的要求和期望都特別高。對此,孩子會感到特別委屈,但是又沒有辦法解決。慢慢地,委屈會轉化為憤怒。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父母表達憤怒會讓孩子感到特別愧疚,因此,孩子多半選擇了關閉自己的情感,回避和父母交流的方式。2、控制與順從當處在被控制的關系中,父母發號施令,孩子無條件順從。同時,在順從的關系里,孩子感到特別無奈,所以,無論父母說什么,孩子都會以一種順從的姿態回應,“嗯,好的”、“是,我知道了。”久而久之,孩子也不愿意敞開心扉與父母溝通了,因為內心清楚自己說什么都執拗不過父母。3、無情與冷漠
這種類型的父母會和孩子交流客觀事實,但很少交流情感。聊天就像是陌生人,而不是親人。彼此會談談學習、生活,但是沒有情感交流。所以,很容易因為某一件事情發生爭吵。在這種情形下,父母幾乎很少意識到對話的那頭是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沒有意識到對話的那頭是養育自己的父母。因此,在這種配對模式中,孩子常常體會到冷漠,沒有支持感,也做不到對父母掏心窩。那我們該如何改變呢?其實很簡單,只要5招就夠了!01學會主動找話題一個朋友,總是抱怨和孩子沒有話題,孩子說什么他都插不上話。同樣,他說話的時候,孩子似乎也沒有傾聽的欲望,更談不上聊天了。后來,他學會了主動去找一些話題,比如“今天上學怎樣?”、“跟同學關系相處得好不好?”、“聽說最近有個新游戲不錯”等等。家長要切換聊天走向,學會傾聽。要明白,這個階段的孩子本身就是從依賴到獨立的過渡。我們要給予孩子更大的獨立空間和自主選擇的能力,營造平等交流的氛圍,這樣孩子才會更愿意與你分享他的事情。02學會分享別人的事談論八卦和別人的事情永不過時,同時會讓人產生強烈的好奇。這一招無論男女老少都很管用,因為八卦之心人人皆有,孩子們也不例外。尤其是與孩子聊起班上同學、老師有關的八卦時,孩子會很容易津津樂道的跟你分享他們的“小秘密”。03孩子反感時學會“閉嘴”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叛逆心理。你可以觀察小一點的孩子,比如嬰兒或3-5歲的孩子,他們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認識一個媽媽,她和孩子相處的就像是好朋友,他家的男孩子已經上高一了,但是和父母的關系依舊很親密,即使青春期也度過的非常平穩,沒有別人家的雞飛狗跳。男孩曾經自豪地和我說“我和我父母之間就是朋友,我可以和他們暢所欲言任何心里話”這位媽媽告訴我,他們經常在一起聊天,特別是周末假期的時候,做一桌好菜,喝點東西,邊吃邊聊。有時也會帶孩子去咖啡廳,茶樓坐坐,聊聊天。孩子對自己很信任,什么心里話,困惑都和自己說,而自己從來都是站在朋友的角度給孩子指點迷津。教育家斯賓塞說:“一個甜蜜的家庭,父母與子女間應該有最好的溝通而且彼此體諒與尊重。父母要學會張開耳朵,閉上嘴巴。蘇格拉底說:“上天賜給每個人兩只耳朵,而只有一張嘴巴,就是要求人們多聽,少說話。”04就事論事,不“扯舊賬”我們做家長的一般都有這種體會,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特別是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我們會訓斥孩子,一邊訓斥一邊就會想起來孩子另外一些不懂事或者做錯的事情。于是越訓越會生氣,到了最后你可能會忘記了你為什么要訓斥孩子了。05認真傾聽孩子的每句話
聽聽孩子真正的想法,他的思考,他的夢想,他的困惑,有的時候我們不需要多說什么,只要能進行地傾聽,讓他們有機會在最親密的人面前傾訴,就夠了。家長要非常注意的一個點就是,在傾聽的時候,不要敷衍。很多家長心不在焉,甚至一邊做事一邊聽,這樣的行為甚至比責罵孩子還傷人。放下手里的事情,坐在孩子的旁邊,看著孩子的眼睛,認真去聽孩子的每一句話,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和呵護,這很重要!有位媽媽來找我咨詢,期間一直在埋怨孩子不懂事,有什么事情也不和自己說。結果孩子問她:我說過的,你都聽到了嗎?你認真聽過嗎?你能聽懂嗎?在我看來,這絕對不是一個內向的孩子,相反是一個很陽光的小男孩。他的話其實是一種譴責,那就是譴責他的媽媽從來不認真聽自己說話,并且不懂得自己真正想要表達的。所以家長們一定要記得,想要孩子喜歡和你交流,一定要認真聽孩子的每句話,只有尊重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寫在最后:《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一書中曾說,父母最錯誤的溝通方式之一,是不懂共情,忽略感受。你怎么和朋友說話,就請怎么和孩子說話。讓孩子在溝通中感到自信,對他多一些鼓勵和贊同,父母給予的自信能激發孩子最大的力量;讓孩子在溝通中得到撫慰,理解孩子,體諒孩子,和孩子共情,讓孩子的情感得到撫慰和滿足;讓孩子在溝通中感到被信任,不打斷孩子,允許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為孩子保守秘密,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和孩子說話同樣需要技巧和方法,同樣的一個問題,不同的說話技巧帶給孩子的也許是傷害,也許是鼓勵!責任編輯:Rex_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