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人工智能和數字技術應用到地鐵站中,可以帶來哪些肉眼可見的變化?海信的答案是:為一條地鐵標準線每年節省2000萬運營成本。6月16日,上合組織產業鏈供應鏈論壇數字城市與智慧生態平行論壇召開,海信網絡科技公司總裁張四海在發言中提到該案例。
“在貴陽,我們打造了15種車站自主運行場景,幫助地鐵車站運營開關站從半小時減少到5分鐘,巡視提效80%,預計一條標準線降本提效2000萬以上。”論壇現場,張四海的這一發言引發不少參會者關注。
這一巨大變化是如何實現的呢?據悉,目前海信將貴陽地鐵2號線省人民醫院站作為示范點,將智慧車站解決方案進行充分應用。原先,省醫站每天開站、關站需依靠人工解決,這其中包含了現場設備檢查、控制卷簾門、控制扶梯、人員到崗情況確認等流程,耗時超半小時。海信基于視頻AI、光柵對射、人工驗證視頻等多種手段,實現站務人員對出入口實時情況的全面監控,遠程開關站門、電扶梯等關鍵設備,利用視頻分析、智慧廁所人體感應,業內首個實現了自動清客,開關站時間縮短到了10分鐘以內。
在安全防護方面,海信梳理了20余種安全隱患場景,通過視頻AI覆蓋了省醫站重點區域,實現了對扶梯上乘客摔倒、推嬰兒車上扶梯、隔欄遞物、非法過閘等安全事件的秒級發現,很好解決了依靠站務人員現場巡視或乘客上報等方式不及時的問題。此外,關鍵事件報警后,可通過站務人員定位系統,自動推送給距離最近的人員,提醒他們快速到現場處置,保障乘客安全。
按照傳統方式,每天運營期間,工作人員每隔兩小時需巡視1次、一天巡檢12次,巡檢1次約需40分鐘,每天值班站長現場巡視累計步行超過10公里。海信智慧車站解決方案應用后,融合應用視頻AI、環境物聯感知、設備運行狀態監控,實現智能巡視,覆蓋乘客、環境、設備、工作人員四大類、超85%巡視內容,發現異常可實時報警。通過應用智能巡視,可減少值班站長、站臺崗、安保人員多崗位累計超過11人工時。
據了解,目前海信還承接了青島地鐵6號線智慧車站項目,旨在打造一條全線全場景一體化綜合管控的智慧車站,支撐線路全時全景場景化運營,該項目預計年內建設完成。
責任編輯:Rex_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