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28日報道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月24日報道,太陽正迅速接近活動峰值。專家們警告,太陽活動高峰期可能始于2023年底,比最初預測的時間提早了幾年。
遠觀之下,太陽或許看上去平靜而沉穩。但是,從近處來看,太陽實際上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從一片均勻的火海變成一團混亂扭曲的等離子體,然后周而復始,循環往復。
每隔11年左右,太陽磁場就會像一團緊緊纏繞的橡皮筋那樣糾纏在一起,直到最后突然打開并徹底翻轉——將北極變南極,南極變北極。在出現這種巨大的反轉之前,太陽活動增強:噴射出等離子火斑,形成黑暗的、行星大小的斑點,并釋放出一連串強大的輻射。
(資料圖)
這段活動增強的時期稱作太陽活動高峰期,對地球來說也是潛在的危險時期:地球會受到太陽風暴的襲擊,太陽風暴可能擾亂地球的通信,損害電力基礎設施,對一些生物(包括宇航員)造成傷害,還會導致衛星墜落地球。
一些科學家認為,下一次太陽活動高峰期可能比人們以為的更早到來,而且強度更大。
2019年4月,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數十位科學家組成的第25個太陽周期預測小組發布了“第25個太陽周期”預報,預測太陽活動高峰期可能將于2025年某個時間開始,其規模堪比第24個太陽周期的峰值(在2014年年中至2016年初才到達周期峰值),與過往太陽活動高峰期相比強度也非常弱。
然而,預測似乎從一開始就不準確。比如,迄今觀測到的太陽黑子數量遠遠高于預測。
2022年12月,太陽黑子達到8年來的峰值。2023年1月,科學家觀測到的太陽黑子數量是NASA預測數量的兩倍以上(觀測數為143,而預估數為63),隨后幾個月,太陽黑子一直保持在相似水平。
雖然大量太陽黑子是一個重要危險信號,但這并非太陽活動高峰期可能即將到來的唯一證據。
另一個重要指標是太陽耀斑的數量與強度。據“太空天氣實況”網站統計,2022年,C級和M級太陽耀斑的數量是2021年的5倍以上;而強度最大的X級太陽耀斑的數量同比也在增加。2023年上半年記錄的X級太陽耀斑比2022年全年還多,而且至少有一次直接擊中了地球。太陽耀斑分為A、B、C、M和X級,每一級的強度是前一級的至少10倍。
太陽耀斑也能帶來地磁暴——太陽風暴或日冕物質拋射使地球磁層受到嚴重干擾。比如,3月24日,一次“悄悄的”日冕物質拋射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擊中了地球,引發6年多來最嚴重的地磁暴,形成了美國30多個州都可以看到的大極光。今年來地磁暴的總數增加也導致熱層(地球大氣層的次外層)氣溫達到20年來的最高值。
上述所有證據表明,太陽活動高峰期正在提前到來,而且強度會超過預期。
以往的太陽周期表明,太陽活動高峰期可能持續一到兩年。
太陽活動峰值可能比預期更強、更早到來。這為何重要呢?
NOAA太空天氣預報中心研究員、未加入第25個太陽周期預測小組的方慈瑋告訴趣味科學網站記者:答案主要取決于太陽風暴是否猛烈撞擊地球。
如果太陽風暴確實擊中地球,它可能會將地球的上層大氣層電離化,導致無線電和衛星斷電。方慈瑋說,大規模風暴可能暫時中斷多達半個地球的遠程無線電和全球定位系統。
強烈的太陽風暴還可能產生地面電流,從而損害含有金屬的基礎設施,包括老式電網和鐵路線。
方慈瑋說,太陽風暴期間,飛機乘客也會受到較高水平輻射的影響。
責任編輯:Rex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