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瑾
在全球經濟形勢多變、保險業深度轉型的大背景下,保險業人才正加速流動。其中,外資、合資險企的核心高管團隊人事更迭備受市場關注。
近日,安聯人壽、中信保誠人壽、中宏保險相繼更換將帥。業內人士指出,過去十年間,外資加碼布局中國保險市場,特別是在北京、上海等地區,外資險企的市場份額已達20%。外資、合資險企持續走馬換將表明其在華布局進一步調整深化。
(資料圖片)
多家外資、合資險企迎新帥
2023年以來,保險業進入高管密集變更期,外資、合資險企高管亦頻頻“換血”。
近期,中信保誠人壽、中宏保險等老牌合資險企先后進行核心團隊人事調整。6月5日,中信保誠人壽發布公告稱,黎康忠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6月16日,中宏保險發布公告稱,張凱不再擔任公司董事及總經理職務,并任命吳曉詠擔任臨時負責人。
更令市場關注的是,中國首家由合資轉外資獨資的壽險公司——安聯人壽近期迎來新任女將。據安聯亞太區官網消息,徐春俊調任安聯亞太區高級顧問,不再擔任安聯人壽總經理;CUI Cui(崔毳)擬任安聯人壽總經理,待其任職資格獲監管機構核準后生效。公開資料顯示,崔毳擁有22年全球化管理經驗以及15年保險從業經驗,曾服務于蘇黎世保險集團。2016年,崔毳加入安聯,先后任職于安聯集團內多家險企。
在崔毳之前,Anusha Thavarajah(阿努莎·塔夫拉吉)被任命為安聯人壽董事長,成為公司新任“女掌門”。
有分析認為,在中國保險業,“將帥”均為女性較為少見,這或與近年來歐洲對“女性領導力”的重視有關。從工作履歷看,阿努莎·塔夫拉吉和崔毳均具有較強的國際視野,兩位女將多年的跨國公司任職經驗以及對壽險市場的深耕,或將助力安聯人壽進一步深度融入安聯集團。
中國籍CEO戰績亮眼
作為外資加碼中國的典型代表,安聯人壽“合資轉獨資”一直被視為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的有力佐證,其“本土化”發展尤為引人關注。安聯人壽迎來新任總經理人選的同時,市場也將目光聚焦在“老將”徐春俊身上。
公開資料顯示,徐春俊擁有近27年保險從業經驗,先后在多家行業頭部企業從事多個險種的經營管理工作,在業務開拓、風險管理、經營管理上有著豐富的經驗。作為職業經理人,其于2021年4月接任安聯人壽總經理,成為該公司進入我國市場23年來的首任中國籍CEO,而后又兼任公司執行董事,在助力安聯人壽完成“合資轉獨資”及推進“本土化”發展進程中取得頗為亮眼的業績。
《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梳理發現,徐春俊在安聯人壽擔任總經理期間,推動公司啟動壽險轉型工程。同時,提出打造“三個安聯”(即文化安聯、綠色安聯、數字安聯)的價值主張,確立“一二三四五六”經營戰略。數據顯示,在徐春俊的帶領下,安聯人壽各項經營指標持續向好。2022年,安聯人壽實現原保費收入63.02億元,增長11.97%;銀保新單規模保費12.91億元,增長77.18%;新業務價值2.26億元,增長54.79%;綜合投資收益率4.02%;實現營業利潤6.73億元,增長95%。在壽險業“寒冬”中,安聯人壽經營凸顯韌性,核心業務和財務指標逆勢增長。
對于此輪外資、合資險企人事更迭的影響,業內人士認為,調整核心管理層往往會對一家公司的發展理念、企業文化和發展戰略產生影響,最終表現在公司業務重點與方向、發展模式、內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變化。同時,壽險轉型是一項“長久之功”,核心管理層的變化面臨行業漫長調整階段的考驗,新思維的注入是否符合本土市場趨勢、是否具有推動作用,有待時間檢驗。
外資保險巨頭“跑步入華”
一眾外資、合資險企“將帥”的上任與更迭背后,有股東因素、內部調整、轉型壓力等常規原因,還有外資不斷加碼布局中國市場的決心。
自2018年以來,我國金融領域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先后推出50余條開放措施,取消外資股比限制,大幅減少外資準入數量型門檻。
伴隨著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外資保險巨頭正加速“跑步入華”。除安聯集團外,去年以來,美國安達、德國安顧、西班牙曼福再保險、德國漢諾威再保險等國際知名險企紛紛通過增資、股權變更、成立分公司等方式進一步加深在華布局。
同時,中國保險市場的高發展潛力正成為全球保費增長的重要引擎。安聯集團近期發布報告預計,未來十年,中國保費收入年均增長8.1%;2033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大壽險市場和全球第二大健康險市場。
可以預見的是,在對外愈發開放的環境和行業不斷深化轉型發展下,將有越來越多外資進入中國市場,與傳統險企同臺競技。外資、合資險企引入的人才、資本、理念將給國內保險市場帶來哪些新的變化,將成為未來很長一個時期內的市場看點之一。
責任編輯:Rex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