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車內無人”而言,北京已經跨過了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兩道重要關卡,并正式進入商業化試點的新階段。
日前,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工作辦公室正式宣布在京開放智能網聯乘用車“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基于《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管理細則(試行)》修訂版,企業在達到相應要求后即可在示范區面向公眾提供常態化的自動駕駛付費出行服務。
【資料圖】
7月9日,《證券日報》記者來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族廣場,登錄手機應用,選擇出發站點和目的地,全程體驗了一趟亦莊示范區內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出行服務,獲得了遠超預期的出行體驗。
談及北京市率先開放“車內無人”的商業化試點,文遠知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無人智能網聯汽車從路測應用走向常態化運營,并從有安全員的狀態轉變為完全無人化真正上路,推動了無人駕駛領域的創新與發展,加快了自動駕駛企業商業化步伐。“如果一直拿不掉安全員,相當于司機的成本是降不下來的。純無人的實現直接節省了司機的成本,有利于Robotaxi的商業落地。”
“前期測試為‘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階段打下堅實基礎,也提供了豐富的載人示范應用經驗。”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許宏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商業化試點新階段將圍繞乘客車內安全風險、交通環境風險、自動駕駛功能風險三方面進行專業論證和實車評估,更加注重對自動駕駛企業服務能力的考核。
北京經開區
體驗無人駕駛出租車
今年3月份,北京啟動“車內無人”載人示范應用,此前按自動駕駛測試法規要求必須“駐守”主副駕的安全員退居二線,“真”無人駕駛出租車進入公眾視野。日前,《證券日報》記者來到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別體驗了百度蘿卜快跑、小馬智行這兩家獲準在北京開展“全車無人自動駕駛示范應用”的服務與產品。
7月9日,在百度ApolloPark站點處,《證券日報》記者等到了一輛接單的“蘿卜快跑”全無人車輛,車型為百度Apollo與極狐定制化開發的前裝量產車型。待車輛停穩后,記者在車門旁的觸控屏幕上輸入了手機號后4位,完成身份驗證后解鎖開門。
進入車內,記者發現后排與前排座駕之間加裝了一層透明隔板。在后排落座后,車上播放語音自動提醒“系好安全帶”。點擊前方屏幕上的“開始行程”后,全無人的自動駕駛之旅便正式開啟。
隨著車輛平穩起步,座椅前方屏幕上實時顯示著當前車速、路況和行進路線等信息。屏幕上的SOS鍵用于緊急情況呼叫客服人員。行進過程中,根據多車道的車流情況,全無人車輛能實現自動變道;在路口轉彎處,車輛能根據紅綠燈情況提前感知并做出反應,轉彎平滑自然,并禮讓行人,展現出了完全不遜于老司機的駕駛水平。
據了解,在北京經開區60平方公里劃定區域內,蘿卜快跑共投入10輛全無人自動駕駛車,用于開展全無人自動駕駛示范應用。運營時間為7:00-22:00,計費標準為:起步費為18元,超出起步里程部分計入里程費,按4元/公里計算。
結束第一段體驗后,記者通過Pony Pilot+呼叫車輛,采用實時計價的方式預約了一輛小馬智行的雷克薩斯測試車輛。據了解,小馬智行Robotaxi服務首次行程免費,第二次享有1折優惠;安全員方面,首次乘坐須有安全員介入完成一次出行訂單,第二次開始才可體驗無安全員服務。
小馬智行車輛在經開區自動駕駛測試道路上與社會車輛一起正常行駛過程中,方向盤自動打輪、擺正,如同一位老司機,車輛錯車、避讓行人、自行車,整套操控行云流水,速度也保持穩定。隨著行程接近尾聲,一路上幾乎沒有頓挫感、急剎車等狀況出現。
“自去年12月30日獲得測試許可以來,我們10輛‘全無人’車輛已經在亦莊進行數月全無人自動駕駛測試。”小馬智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應對十字路口、狹窄路段等復雜場景,以及雨雪、沙塵等極端天氣時,全無人自動駕駛車輛均表現出不錯的技術水平,真正做到了安全、穩定及零事故,順利邁入全車無人載人應用的重要階段。
政策與監管體系
持續迭代創新
伴隨著“無人化”推進,北京也不斷推進自動駕駛的商業化服務,助力新興產業駛入良性循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北京無人化測試車輛共計116臺,測試總里程近200萬公里。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累計訂單量超150萬人次,用戶好評率達95%以上。
隨著自動駕駛走進“車內無人”商業化運營階段,車輛的安全性能如何保障?小馬智行高級工程師高深表示,不管是在測試階段,還是未來的商業運行,工程師們一直都在遠端為車輛和乘客保駕護航。“工程師關注著每一輛測試車輛,如有異常情況發生,可以隨時啟動安全響應,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實現靠邊停車或安全車道線內停車。”
據悉,下一步示范區將推進更大范圍的技術迭代,逐步擴展完成全市500平方公里擴區建設。促成機場、火車站、高速公路等重要場景實現自動駕駛接駁,推動乘用車全無人化商業化試點,探索面向全市信控優化的創新實踐。
北京市自動駕駛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先行區通過對政策與監管體系的持續迭代創新,為企業技術能力驗證與服務經驗積累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基于前兩階段對無人化技術能力的充分驗證,第三階段主要考察企業的服務能力。
上述負責人表示,先行區在“車內無人”全流程管理方面有三項重點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強對自動駕駛企業商業化服務能力的考核。二是強化日常監管。三是嚴格執行處罰機制。“未來先行區將充分總結無人化測試路徑經驗,為乘用車場景規模化落地與其他出行服務場景建設提供參考,為產業形成從技術驗證、示范應用到商業化探索的完整閉環。”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