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6838件來源于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48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利向企業開放申請使用,其中41%免費,轉讓或許可年費在5萬元以下的占79%——8月11日,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舉行專利公開實施政策公示會。記者在會上獲悉,浙江專利公開實施信息發布平臺正式上線,發布了全國首批公開實施專利清單,涉及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領域。
“以往專利轉化的門檻比較高,即便有不少企業想要獲得專利許可,也沒有成功。”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研究員李衛芬對記者一語道破專利轉化面對的難題。浙江專利公開實施制度則為高校院所、企業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
專利轉化是知識產權發揮技術供給和制度供給雙重作用的核心要義,也是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未來產業發展、激發社會創新活力的關鍵所在。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處處長林敏介紹,浙江聚焦高校院所專利轉化率低、中小微企業對接高校院所難、專利技術實施“最后一公里”未打通等問題,在2021年率先探索“專利開放許可”制度,即專利權人通過專利管理部門發出要約,潛在被許可方一旦接受要約,即可實施其專利技術的一種許可形式。
《浙江省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今年正式實施,其中第12條率全國之先,提出“專利公開實施”制度: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利用財政性資金設立的科學技術計劃項目形成的專利成果,自授權公告之日起滿三年無正當理由未實施的,應當納入公開實施清單,并由專利權人合理確定專利公開實施的方式和費用標準。
據悉,首批專利公開實施清單已經形成。6838件公開實施專利中,包括發明專利5838件、實用新型專利889件,其余為外觀設計專利。其中高價值發明專利4781件,占發明專利的近82%;維持10年以上的發明專利656件,占高價值發明專利的14%。
專利以許可方式實施為主,又包括定量許可、定向許可、組合轉讓或許可等多種方式。專利實施轉化尊重市場化機制,支付方式包括一次性支付、分期支付、先用后轉、入門費+里程碑收益等多種方式,降低市場主體獲取創新成果的門檻。
首批專利公開實施清單包含全國首個公開實施專利池和全國首批專利申請權開放許可清單。前者是圍繞某個產品或產業集中布局的一系列關聯專利的組合,后者是已提交申請但還未授權專利的開放許可清單。“設置專利申請權開放許可清單,主要是為了縮短專利技術轉化周期,讓專利盡早轉化實施。”林敏說。
經前期撮合對接,16家企業11日與高校院所簽約,涉及專利許可81件、轉讓10件。
為解決專利開放許可服務資源的有限性問題,浙江還在全國首創定量許可制度,即允許以發明人及其服務團隊的服務能力為基準,確定被許可人數量。浙江大學的專利“解淀粉芽孢桿菌及其用途”,率先通過定量許可的方式,以每年5萬元的價格許可給潛在被許可人,限量20個。(本報記者 陸 健)
責任編輯:Rex_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