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四名“80后”創業不走正道,低價購入二手品牌手機,一番包裝翻新,竟變身網絡店鋪中的“全新正品”手機,賺得盆滿缽滿,卻讓不少消費者掉入陷阱。
“80后”的曾某和肖某,從江西到深圳打工,在數碼市場掌握了一些維修手機技能,眼看著部分同行售賣翻新手機獲得不菲收益,兩人很是眼熱。2022年2月,他們注冊了一家網店,曾某妻子劉某麗和肖某前妻劉某也來幫襯,專門出售自制的“正品”品牌手機。四人分工明確,曾某負責收購二手機及手機配件,為員工發放工資;肖某負責通過格式化、更換受損部件、配置充電器、耳機、數據線等,將收購的二手手機翻新,并用假冒的品牌手機包裝盒包裝、塑封,冒充品牌全新手機;劉某麗負責測試收購的二手機;劉某負責網店銷售。
“全新正品”“質量保障”……網店醒目的標識打消了消費者的疑慮,由于定價比官方低,手機銷量不斷攀升,兩人嘗到甜頭,先后開了5家網店,銷售金額共計人民幣997萬余元。曾某、劉某麗夫婦共計違法所得人民幣18萬元,肖某、劉某共計違法所得人民幣22萬元。案發后,四被告人均已退出全部違法所得。
宜興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曾某、肖某、劉某、劉某麗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均已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且屬共同犯罪,均應予懲處。最終,依法判處被告人曾某、肖某有期徒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十萬元;判處被告人劉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判處被告人劉某麗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緩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十五萬元。
責任編輯:Rex_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