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21日報道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4月11日發表文章,文內教您幾個方法,可以戒掉不停刷手機的習慣。
文章寫道,想象一下這個畫面:你正在伏案工作,突然手機鈴聲響起。迅速一瞥之間,你知道是一個朋友在TikTok上發來視頻。于是,你告訴自己,該休息一下了,然后開始點擊鏈接,找到那條朋友發來的跳舞視頻。很快一個小時過去了,你還在刷手機,只不過現在已經從舞蹈視頻轉向了動物視頻,又跳到了健身大師的減肥課視頻。
(資料圖片)
文章稱,大部分人每天瀏覽社交媒體,年輕人更是一天數次登錄喜歡的社交網站。那么,為什么人們每天要花這么多時間刷手機呢?
一個潛在的原因是社交平臺的無限推送。你可能剛看完一段視頻,就有源源不斷的內容推送過來。漫無目的地瀏覽成為一種被動的活動,也成為浪費時間的元兇。研究結果表明,無意識地刷手機會對大腦和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心理學家莉薩·皮翁-伯林說,無限刷手機特別容易使未成年人受傷害,因為人的大腦要到25歲才能發育完全。雖然限制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體不失為一個辦法,但對任何想戒掉無腦刷手機習慣的人來說,學習成為一個更主動的社交媒體使用者總是有幫助的,而且能讓我們更好地享受社交媒體帶來的樂趣。
社交平臺并非完全不利于身心健康。多項研究結果表明,它們可以激發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感和幸福感,還為個人提供了表達機會,這有利于心理健康。
歸根結底,社交媒體會帶來何種感覺取決于人們如何使用它。比如,過度使用就會令人焦慮、孤獨和自我感覺不良。
心理學家莉薩·施特羅曼說:“我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越高,問題就越大。”她說,在視頻中看到別人生活如此優越會讓我們難過,認為自己被排除在好生活之外。一些研究表明,把自己與社交媒體上的他人進行比較會導致憤怒和焦慮。其他一些研究則表明,社交媒體上的負面比較與輕生念頭之間存在聯系。
皮翁-伯林說,漫不經心地瀏覽會令人精神恍惚,毫無目的地刷手機使人與現實脫節。
無限瀏覽手機還會導致睡眠模式被打亂。手機屏幕上的藍光會讓人難以入睡,不斷推送的新內容也讓大腦無法休息下來。
施特羅曼解釋說,人睡覺的時候,大腦會對一天的信息進行梳理和分類,把重要的東西放到長期記憶中。但在睡前不停地刷手機就會源源不斷地向大腦提供新數據,讓大腦徹夜工作,這往往導致失眠。
雖然無限刷手機不好,但也不意味著你要完全退出社交媒體。相反,留在應用程序上也能帶來一些好處,比如,可以和有共同愛好的人組建社區,與住在遠方的家人保持關系,提高對某項事物的認知。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時間,就要讓自己成為一個主動而不是被動的社交媒體使用者。主動使用者會與他人互動,發表評論,創作內容。高參與度還可以培養網上友誼,提高幸福感。
而無限流連于社交媒體則是一個被動行為,會隔絕與其他人的社會聯系。當然,有時候瀏覽社交媒體只是為了休息一會兒,看一些不用動腦子的視頻。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設定一個計時器來限制瀏覽時間,讓自己知道什么時候該結束。
另一個建議是關掉通知。人們往往會因為收到更新通知而開始瀏覽。雖然一開始只是想看有關的視頻,但很快就開始瀏覽其他推薦內容。
文章稱,施特羅曼建議人們在訪問社交媒體時抱有明確目的。如果一個朋友分享了一段視頻,告訴自己只看這段視頻,不看別的。她說:“我們必須認清自己的角色,盡可能在網絡世界中掌控自己。”
責任編輯:Rex_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