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阿拉善,航拍神舟載人飛船東風著陸場供圖/視覺中國
神舟十五號搜救回收任務6月1日凌晨按照全系統、全狀態、全流程,組織航天員搜救1:1全系統綜合演練。這是任務最后一次全系統綜合演練,進一步檢驗了著陸場系統搜救回收任務組織能力、指揮能力和保障能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目前,東風著陸場直升機搜救分隊、空運機動搜救分隊、地面搜救分隊、著陸區周邊民兵分隊等各方搜救力量已經就緒,東風著陸場做好了迎接神舟十五號飛船返回的各項準備工作。
根據計劃,與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完成在軌輪換任務后,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將于近日返回東風著陸場。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是東風著陸場執行的第四次載人飛船搜索和航天員救援任務。
針對此次跨凌晨搜救行動,東風著陸場開展了大量針對性準備工作。他們推進了著陸場布局優化,在東風著陸場周邊勘選了應急備降場,新增了后彈道返回搜救區域和搜救方案,提升了東風著陸場應對大范圍偏差快速搜救能力,進一步增強了航天員安全保障能力;構建了非合作式快速精準搜索體系,可破解返回艙信標失效等意外情況快速搜索難題,顯著提升了東風著陸場快速精準搜索到達能力;進一步創新了預案體系構建方法,形成以風險識別牽引、應急指揮要點統領、專業預案支撐的新一代預案體系;全面系統組織了搜救裝備檢修檢測工作,搜救裝備可靠性大大提升,搜救支持能力進一步穩定。
近期,東風著陸場組織各方參試力量有序推進了搜救任務直前準備,已經按照單項訓練、系統間匹配訓練、空地協同訓練、全系統演練等4個階段組織了多次訓練演練,按照規定完成了直升機試飛、定檢等飛行考核訓練。
“目前,東風著陸場所有搜救力量和裝備設備均處于良好狀態,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具備執行搜救任務的條件。后續,東風著陸場全體隊員將堅持載人航天標準,以最安全、最可靠、最溫暖的方式迎接神十五航天員勝利凱旋?!本迫l星發射中心正高級工程師、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系統副總設計師卞韓城說。據新華社
關注
揭秘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上的航天科技
5月30日,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數小時后,期盼已久的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打開“家門”,歡迎遠道而來的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入駐“天宮”。
3名航天員如何從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進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有哪些科技創新保障航天員們順利工作、生活?
“太空廊橋”助力天地“自由往返”
5月30日16時許,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成功對接于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太空之吻”再現蒼穹。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05所設計研制的對接機構,為航天員進入空間站搭建了一條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橋”。
通過鎖緊對接機構上的12把對接鎖,飛船可以實現與空間站的密封及剛性連接,從而建立起一條直徑約80厘米、長約1米的通道,確保航天員通行“感覺良好”。
此外,對接機構還要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分得開”。在太空中,由于沒有空氣的阻擋,當兩塊金屬放置距離過近時就會自動“焊接”到一起。
為此,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制團隊給對接機構噴涂了一層特殊的“保護膜”,確保對接機構在長期對接鎖緊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實現安全可靠分離,讓航天員實現天地“自由往返”。
艙門是否已關好?檢漏儀來幫忙
航天員從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進入空間站,這一過程要經歷多次穿艙活動,每次都需要打開和關閉艙門。要維持航天員在艙內生存的氣體不泄漏,艙門是否密封良好具有決定性作用。
因此,精準快速檢測艙門的密封性至關重要。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專家介紹,艙門檢漏儀的作用是檢測飛船艙門是否達到了密封狀態,它通過內部的核心傳感系統,感受壓力和溫度的變化,在很短的時間內判斷艙門是否關閉完好,并向航天員提供“艙門已關好,可以脫航天服”的指令。
早期的神舟飛船是整艙加壓,通過檢測整艙艙壓變化來判斷艙門的密封性,這種方法雖準確、可靠,但缺點是耗時長。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研發的艙門快速檢漏儀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進行改進的,實現了對飛船艙門和對接面的快速、準確檢漏,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空白。
“臨床護士”隨時監測航天員健康
面對太空復雜惡劣的環境,航天員的健康一旦出現狀況,又沒有醫生現場治療,要怎么辦?
航天科技集團九院771所研制的艙載醫監設備是飛船航天員生理信息測量系統的數據處理中心,擔負著航天員“臨床護士”的重要角色。
該設備可實時全程監測航天員在飛行過程中的心電、心率、呼吸、體溫、血壓等數字生理信息數據,將這些生理健康數據傳輸至艙內儀表顯示系統,實施飛行期間對航天員的醫學監督及醫學保障。同時,通過遙測和通訊裝置,將檢測到的信息傳送到地面,供地面醫務工作者觀察、分析、指導航天員應對突發的健康狀況。
此外,中國電科研制的混合式步進電機,應用于飛船生命保障分系統,通過電機驅動溫控閥,調節氣體流量,有效降低溫升,為科學實驗和航天員提供“舒適”環境。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