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大模型成為科技界和產業界熱度最高的話題。繼OpenAI發布公測版的ChatGPT之后,華為、百度、阿里、科大訊飛等一眾科技公司也都公布了自己的大模型技術路線,試圖找到大模型在實際產業中的應用落地。
據目前官方放出的消息來看,華為即將在HDC(華為開發者大會2023)期間,發布鴻蒙4.0,并已經向部分開發者完成Beta版本的推送。
【資料圖】
根據微博用戶的反饋,首批支持鴻蒙4.0開發者Beta版的機型包括了華為P60、P60 Pro、Mate 50、MatePad Pro 11英寸性能版等八款機型。同時,華為鴻蒙4.0開發者Beta版狀態欄細節變化明顯,圖標位置更寬松舒適。從左到右是時間/App通知、鬧鐘/NFC(系統)、信號/電量,從鴻蒙 3.1的左右布局改為三段式布局。
除了系統外觀的變化外,鴻蒙4在技術方面還有著新的進展。
8月2日,華為終端BG CEO余承東發布的微博視頻內容顯示,本次鴻蒙4.0中小藝具有一定的AI內容生成能力。視頻中,余承東要求小藝寫一段關于華為HDC的邀請文案,隨后小藝基于自然語言的理解能力,自動完成了文案創作。從小藝的功能升級來看,意味著小藝可能接入了大模型能力。
7月7日,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3(Cloud)上,華為常務董事、華為云CEO張平安宣布推出盤古大模型3.0,從通用大模型、行業大模型及場景模型“L0~L2”三個層面為行業提供大模型服務。
盤古3.0提供100億參數、380億參數、710億參數和1000億參數的系列化基礎大模型,預訓練數據中包含了超3萬億tokens,推出了NLP大模型的知識問答、文案生成、代碼生成,以及多模態大模型的圖像生成、圖像理解等全新能力集。
此前,微軟和谷歌曾宣布將在 Windows系統和Android系統中引入 AI 助手和大模型技術。如果此次華為鴻蒙完成大模型的搭載,這或將成為目前首個內置AI大模型的系統。同時,這也意味著華為發布的大模型能力,首次在手機終端上得到了應用落地。借助大模型帶來了底層系統升級,包括華為手機在內的各個終端,將實現更流暢和更豐富的交互體驗。
以華為的智慧助手“小藝”為例,有了大模型作為底層支持,小藝將成為終端用戶的專屬AI,可以實現比以往更豐富的交互體驗。同時,基于用戶使用手機的習慣,AI還可以進行自主分析,進一步提升使用體驗。而端側和云側的不同算力部署,也可以基于不同任務可以適當調配,平衡算力功耗與電池續航。
除了滿足手機端用戶的需求外,華為的車載系統也將可能搭載新的功能。余承東之前在微博上表示,搭載鴻蒙4.0的智能座艙系統,將于今年秋季發布,可以實現多人多設備、多屏多音區的體驗。具體功能有多屏跨設備投屏、多屏多通道雙向流轉、艙內眼球位置追蹤及眼部狀態識別等。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HarmonyOS發布至今,搭載鴻蒙HarmonyOS的華為設備達到 3.3 億,鴻蒙也成為了第三大手機操作系統。此外,IDC的最新數據還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時隔多年華為重新回到中國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華為的市場份額同比增長了76.1%。
接下來,鴻蒙4.0的發布又會帶給行業哪些影響,市場將給出答案。(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責任編輯: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