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記者 涂競玉
日前,據工信部政務服務平臺,蔚來手機獲工信部進網許可證,設備名稱為5G數字移動電話機。據蔚來CEO李斌此前透露,蔚來手機將于今年第三季度發布并實現交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汽車與手機企業近年來實現“雙向奔赴”:前有蘋果、華為、小米等企業布局汽車業務,后有吉利、蔚來等汽車企業開發手機。雖然各家參與程度不同,但手機與汽車的“互通互聯”已成為不少業內人士的共識。
車企“熱衷”造手機
在眾多造手機的車企中,蔚來與吉利兩家企業參與度相對較高。
據了解,吉利在2021年宣布打造高端手機的決定,經過一年籌備,于2022年7月宣布收購魅族科技79.09%控股權,正式進軍手機行業。吉利手機將主打高端市場,售價區間或為6000至9000元,相關成果最快將于2023年推出。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表示,吉利收購魅族科技后,會同時擁有汽車和手機兩方面資源,方便打通兩個終端間的鏈接瓶頸,從而把吉利的產品設計更加完善,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此外,此舉還可能對吉利提升汽車銷量、擴展生態系統產生積極影響。
此外,還有部分車企選擇與手機廠商進行合作,嘗試打通手機和車機的生態。如哪吒汽車與黑莓合作,理想汽車、小鵬汽車與OPPO合作,比亞迪、長城、一汽等車企與華為合作,實現包括數字車鑰匙、遠程開關車窗、鳴笛尋車、遠程控制空調、車管家等車機互聯功能。
車企造手機“并不簡單”
汽車企業跨界造手機很簡單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相關專家認為,在智能手機市場上,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各大品牌都在不斷推出新品和新技術以爭奪用戶的青睞,要想在這樣一個市場中突圍而出并不容易。
那么,汽車企業該不該跨界造手機?日前,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在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發表觀點稱,汽車廠商做手機是“吃飽了沒事干”,汽車企業千萬別做手機。
哪吒汽車CEO張勇曾表示,“我們不希望把有限的資源放在我們不擅長的領域,要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要集中力量、集中資源辦大事。”長城董事長魏建軍在內部會議上也曾表態:“長城專注造好汽車,不造手機,也不上天”。
但隨著越來越多高科技公司的滲入,汽車的科技含量逐漸增加,服務軟件日益豐富。國人對于汽車的需求定位,已轉化為由軟件定義的超級移動智能終端。
高通公司產品市場高級總監艾和志認為,不管是手機廠商來做車,還是車廠來涉足手機業務,有一個重要的考量方向就是車跟手機之間互聯互通的應用場景。而高通既做手機,也做車機,“車企和手機廠商可以利用高通這個媒介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億咖通科技中國區總裁杜平認為,手機和汽車這兩個行業的特性有很大的區別?!拔覀儾还膭钕嗷トプ觯膭畋仨毴诤?,不融合我認為無路可走?!?/p>
車機融合勢在必行
針對“跨界造手機”的車企,業內一種觀點認為,他們并非“眼饞”手機市場的巨大價值,主要是希望在汽車智能化時代的開端,借手機產業優勢反哺汽車主業,從而在未來的競爭中打造生態體系,構筑差異化的技術護城河。
具體而言,消費者隨身攜帶的手機,完全可以替代傳統的汽車鑰匙,解鎖車門,但如果手機廠商不對汽車開放超寬帶無線通信技術接口(UWB),用戶就無法通過手機享受這一便利的功能。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指出:“汽車智能化前景廣闊,不能只停留在汽車產業。通過布局手機業務,消費電子產業與汽車產業深度融合,跨界打造用戶生態鏈,可以實現超級協同?!痹谶@種設想下,汽車在研發的最初階段,就會為手機和芯片以及相關的功能預留相應位置,提前介入、共同開發。底層算力的互通,將明顯提升手機與車機互聯的傳輸效率和流暢度,同時手機所積累的用戶行為習慣數據,能夠與車機無縫互通,賦能車機開發更多的商業價值。
從長短期看性價比
招商證券研報指出,智能手機和智能汽車都是科技應用前沿最重要的載體,“智能手機+智能汽車”跨界融合漸成常態,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催生了大量新業態、新模式,消費電子行業和汽車行業的技術創新和生態融合勢在必行。
從消費者體驗的角度來看,易車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開車用戶使用手機功能最多的是導航,占比高達80.58%;手機支付功能也被開車用戶頻繁使用,使用場景聚焦停車場、高速公路收費站等。用戶渴望用手機替代傳統車鑰匙的意愿在2021年高達67.81%。
“短期內來看,車企造手機的性價比不高,很難獲得巨大收益。但是長期來看,如果一個企業能夠完成消費電子與車端的連接,未來升級迭代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強。”招銀國際研究部副總裁白毅陽認為。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