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注:本文來源于微信公眾號DoNews(ID:ilovedonews),作者 | 曹雙濤,編輯 | 楊博丞,鈦媒體經授權發布。
(資料圖片)
面對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持續疲軟,以及行業何時回暖的不確定,折疊屏手機也成為這兩年手機廠商為行業注入新活力、激發生命力的產品策略。
圖源:IDC中國
繼7月份榮耀發布全新的折疊屏手機榮耀Magic V2系列后,其他手機廠商新款折疊屏手機或已開售或在發布新機的路上。
目前,三星新一代折疊屏手機Galaxy Z Fold5和Galaxy Z Flip5也在京東、抖音等電商平臺開售。除此之外,小米MIX Fold 3和OPPO Find N3預計在本月也將陸續發售。
同時,在今年華為春季旗艦新品發布會上,華為也發布了旗下全新橫向折疊屏手機Mate X3。雖然距離新機發布已時隔5個月,但目前市場上對Mate X3的熱度卻絲毫不減。
在各大電商平臺以及二手交易網站上,起售價12999元的Mate X3,若是想要買到現貨,則需要加價購買。其中,第三方店鋪加價一般在5000元左右,個人店鋪加價則在3000元-5000元不等。
雖然據PC online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25日24點,京東618折疊屏手機銷量同比增長超3倍,運營商合約手機銷量同比增長超80%。另據Trend Force集邦咨詢預估,2023年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將從2022年的1280萬臺增長至1980萬臺。但從現階段來看,折疊屏手機依然難逃小眾市場的現實。
一方面,來自安徽省阜陽市某手機維修店老板朱華(化名)告訴DoNews,自己從2017年從事手機維修行業至今,前前后后維修的手機超過萬部,但在這些手機中,幾乎看不到有客戶攜帶折疊屏手機前來維修。
如朱華所言,我們在實際走訪安徽省臨泉縣、太和縣多家OPPO、vivo、華為線下門店時,雖然每年8月份因新生開學會帶來一波“購機潮”,但我們卻發現不少前來購置新機的消費者,對于折疊屏手機最多也是只是試玩,很少有消費者會購置折疊屏手機。
而在線上渠道,雖然三星Galaxy Z Fold5和Galaxy Z Flip5于今年8月初開售,但在京東三星旗艦店中,兩款新機對應的評論量卻均只有200+。評論量較少的背后,側面也在說明三星兩款新機整體銷量一般。
圖源:京東
另一方面,據《中國聯通2023折疊屏手機市場及用戶洞察報告》數據顯示,雖然從整體市場來看,不論是4K+還是6K+市場在近年來都處于增長行列,其中有部分因素是折疊屏的貢獻。但目前折疊屏在4K+市場中僅占6%,在6K+市場中占比稍高也僅占12%,雖然數值上看似取得一定成果,但折疊屏手機不但并未出現爆發增長階段,而且和廠商在折疊屏上的投入似乎并不成正比。
圖源:《中國聯通2023折疊屏手機市場及用戶洞察報告》
拉長時間維度來看,據安信證券預測,雖然后續全球折疊屏手機仍處在增長階段,但進入到2022年以后,其增速將出現大幅度下滑。
圖源:安信證券
為何當前廠商還要發力折疊屏手機?消費者為何又對折疊屏手機不太感冒?折疊屏手機后續又能否從小眾市場向大眾市場轉變?
折疊屏手機是手機廠商提振市場信心的關鍵
當前,國產手機廠商紛紛發力折疊屏手機的背后,除滿足自身的高端化產品布局外,對廠商也有著重要意義。
其一,折疊屏手機之爭實則是技術之爭。其中鉸鏈作為折疊屏手機的核心零部件,主要負責折疊屏手機的開合和懸停,對折痕深淺以及開合手感起到關鍵作用。折疊屏鉸鏈作為緩解折痕問題及機身重量減輕的主要零部件,成為各手機廠商在折疊屏手機領域的戰略重心,不論是鉸鏈的結構設計,或是鉸鏈零件的材料選擇,各品牌都在不斷迭代優化。
以vivo X Fold為例,該機型的鉸鏈單技術迭代就耗時超過500天,并在鉸鏈內添加了多重航天級材料,單機鉸鏈成本超過1200元,為當前市場上折疊屏鉸鏈成本之最;OPPO折疊屏產品OPPO Find N2則通過榫卯工藝替代此前鉚釘的結構形態;三星Galaxy Z Fold5因采用三星最新的鉸鏈工藝,使其重量相較于Fold4減重10g。
圖源:GFK
顯然,國產手機廠商若是能在折疊屏手機關鍵的核心技術上有所突破,這不僅僅能夠打破全球折疊屏手機市場上三星一家獨大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雖然OV、華為均沒有明確的上市計劃,但對于已經上市的小米以及多次被傳言即將上市的榮耀而言,折疊屏技術的突破也能提升投資者信心,這對帶動小米股價的提高,以及榮耀市值的提升,均有著重要意義。
圖源:平安證券
其二,雖然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面,各大手機紛紛發力線上渠道,但從目前來看,線下渠道仍是手機廠商們出貨的大頭。但庫存高企、消費者換機周期拉長、線下運營成本不斷提高,虧損運營,則是當下國內手機經銷商們最為真實的寫照。
而如何穩定經銷商團隊,自然成為擺在一眾手機廠商們面前的難題,而折疊屏手機對應的高毛利似乎成了這一難題的最優解。
圖源:《中國聯通2023折疊屏手機市場及用戶洞察報告》
不僅如此,折疊屏手機也正成為手機廠商拿捏經銷商團隊的“砝碼”。
以榮耀為例,據榮耀官方發布的戰報顯示,榮耀Magic V2打破了2023年所有4000 元以上手機首銷日銷售額記錄,其首銷日激活相比榮耀老款折疊屏手機Magic Vs提升655%。
圖源:京東、閑魚
榮耀Magic V2的熱銷,也讓榮耀在這一時間節點選擇重啟股權配置計劃。據悉,本次榮耀股權配置計劃的開放對象為各省的地市一級渠道商,入股標準從此前的50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
其三,手機廠商發力折疊屏手機的背后,除能依靠手機銷量增加營收外,實則也能靠手機預裝來增加更多營收。
國內某互聯網手機預裝業務負責人李夢楠(化名)告訴我們,互聯網APP和手機廠商合作APP預裝項目時,其單個APP預裝費用的標準是按照新機售價所制定的。
比如,4000元-6000元以上機型對應的價格為單個預裝6-8元,萬元以上機型對應的價格基本都是10元打底。如李夢楠所言,即使折疊屏手機按照預裝20個APP,單個APP預裝價格在15元,最低起裝量100萬來計算,這也能給手機廠商帶來幾十億元的營收。
消費者為何不愿購置折疊屏手機?
事實上,當前的折疊屏手機之所以仍是一個小眾市場,其核心原因還是“貴”。
早期的折疊屏產品華為Mate X和三星Galaxy Fold發售價分別定在16999元和15999元,高定價讓許多消費者望而止步,而當年蘋果發布的iPhone 11 Pro Max起售價也僅為9599元,具有明顯性價比優勢,高定價加上缺乏普適性導致折疊屏手機在早期市場表現不佳。而從目前來看,華為Mate X3在京東平臺的售價依然接近2萬元大關。
圖源:京東、閑魚
除產品相對較貴外,雖然過去幾年時間里,各大手機廠商圍繞鉸鏈也下足了功夫,但不耐用仍是當前折疊屏手機的通病,而且當折疊片真正出現故障時,其整體的維修成本也相對較高。
朱華在和同行交流中發現,雖然折疊屏相較于蘋果手機和直板手機而言,維修難度并不是很大,但因零部件成本相對較高,這也導致折疊屏手機維修成本普遍偏高。
如朱華所言,以顯示模組為例,三星Galaxy Fold 和三星Galaxy S9+的成本分別為218.8美元和79美元。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當折疊屏手機出現故障后,其維修成本足以讓消費者購買一個性價比不錯的直板機。
圖源:CGS-CIMB
上述問題的共同存在,讓折疊屏手機的保值率相對較低。以vivo X Fold+系列為例,該款新機在去年9月份發布時,起售價曾在萬元左右,但如今在轉轉平臺上,即使95新的二手機,其價格也只有5898元,這就相當于不到一年多的時間里縮水近50%。
圖源:轉轉
事實上,導致折疊屏手機成本相對較高的原因在于,一是零部件成本和研發成本相對較高。vivo X Fold僅鉸鏈單技術的研發時間就超過500天,這其中還需完成多種零部件的適配、生態系統的研發、搭建、測試。面對龐大的研發支持,廠商自然需通過提高售價來對沖前期成本投入。
二是雖然折疊屏手機的面板可以國產化,但其受制于生產成本、良品率等因素,使得廠商的整機成本大大增加。不僅如此,國內某家手機品牌線下渠道負責人林楊(化名)告訴我們,在手機線下渠道鋪貨中,一般昂貴的手機小店只能拿到模型機,只有一些大店才能拿到真機。
顯然對于折疊屏手機而言,若想要借助線下渠道提高銷量,其必然要選擇一些人流量相對較大的大店。但精準鋪貨下,無形之中也會拉高手機廠商的渠道成本。以上成本共同疊加,最終也拉高了折疊屏手機的售價。
除此之外,折疊屏手機和高端機型所對應的人群有所錯位,這也影響到折疊屏手機銷量。
其中,高端機占比最高的年齡是20-30歲,其余年齡相應下降。而折疊屏占比的最高年齡則是30-40歲,與高端機占比最高的20-30歲有所錯位。
圖源:《中國聯通2023折疊屏手機市場及用戶洞察報告》
事實上,折疊屏動輒上萬的售價,以及主打商務、旗艦的宣傳賣點,和30-40歲部分職場人士的需求也相對較為契合。但目前高端機已經滲透到50+以上人群,而折疊屏手機“花里花哨”的功能,在讓這部分人群承擔較高學習成本的同時,也很難提高他們的購機意愿。
折疊屏成本下降,能打開市場嗎?
面對今年手機行業出貨量的持續下降,廠商紛紛選擇降低折疊屏手機售價以希望打開更多的市場。
雖然按照浙商證券的預測,隨著產業鏈布局逐步完善,以及核心工藝日漸成熟,折疊屏手機價值顯著下探,將有利于強化消費者購機意愿。其還預測,2023年這一趨勢仍將延續,將有多款折疊屏手機售價降至6000元左右。
圖源:艾瑞咨詢
但仍需要說明的是,即使未來折疊屏手機的價格真正降至6000元,其能否從小眾市場向大眾市場轉變,這里仍需觀察。
首先,當折疊屏手機價位來到6000元后,其必然要和蘋果手機進行硬剛。但蘋果的優勢在于,因其相對較為封閉的生態操作系統,導致用戶對蘋果手機產生較高的依賴性。
其次,目前主流的折疊屏手機主要分為橫折和豎折,其中橫折又分為外折和內折。
而橫向內折結構是目前手機廠商主要采取的折疊形態,折疊屏手機在閉合時,外觀及體驗與常規直板機相似,展開時大尺寸內屏則提供了更加優秀的視覺體驗以及更加豐富的交互操作,但兩塊屏幕的配置意味著其他的配套部件如電池也相應增加,因此內折結構的折疊屏手機在重量、厚度和續航等方面存在更大挑戰。
圖源:華為Mate X3,華為商城官網
橫向外折結構由于只采用了一塊大屏,相對于內折在重量上更加輕盈,但屏幕處于外側對屏幕材質及耐用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豎折則犧牲了折疊屏的大屏形態,在便攜性方面更具有優勢。
不僅如此,安卓開發工程師錢磊(化名)告訴我們,雖然目前手機廠商為讓APP廠商的APP能夠更好和自家折疊屏手機進行適配,也會給到一系列的開發文檔,按照適配文檔進行APP重新的開發和測試,整體難度也不大。
但在適配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內外屏割裂,甚至有些折疊屏手機內外屏分辨率和刷新率不一樣,造成屏幕色彩效果不一致。因這些問題本就和折疊屏手機自身有關,他們也無法進行很好的解決,這很容易影響到用戶體驗。
最后,折疊屏的硬件仍需持續升級。折疊屏手機本身就依靠大屏帶來的進階視覺體驗作為核心賣點,形態創新帶來的美觀代價成為折疊屏產品的主要痛點之一。
但因折疊屏手機在開合時,鉸鏈復雜的機械運動對屏幕產生的應力集中使得折疊屏手機屏幕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會產生比較明顯的折痕。折痕的存在在影響到折疊屏手機美觀的同時,也很容易引發消費者的不滿,最終影響到折疊屏手機用戶的復購和轉介紹。
結語:
面對手機行業下行周期,國產手機并未選擇“躺平”,而是選擇在不確定中找尋確定性。
只是,折疊屏手機未來到底能夠國產手機品牌帶來多少業績的提振,可能仍需要觀察。但不可否認的是,后續國產折疊屏手機市場的擴容,仍需要行業不斷努力。
責任編輯:Rex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