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會發展到新世紀經歷了51年的歷史。第一屆亞運會于1951年在新德里舉行,3年后舉行第二屆,以后每4年舉行一屆。第一次參加亞運會是1974年在德黑蘭舉行的第七屆亞運會。最近一屆是2010年。
【資料圖】
1951年3月4日至11日 新德里
亞洲運動會的前身是遠東運動會,1911年由菲律賓體育協會發起,每兩年舉辦一次,輪流在菲律賓的馬尼拉、的上海和的大阪舉行。自1951年開始第1屆,截至2014年共舉辦了17屆,每四年一屆。首屆亞運會1951年03月04日-1951年03月11日在新德里舉行。
2019年沒有亞運會,亞運會每四年舉辦一屆,與奧林匹克運動會相間舉行,第十八屆亞運會已于2018年08月18日印尼雅加達舉行。
2022年杭州亞運會,即第19屆亞洲運動會,將于2022年在杭州舉行,杭州是第三個取得亞運會主辦權的城市。北京曾于1990年舉辦第11屆亞運會,廣州曾于2010年舉辦第16屆亞運會。截至2018年3月底,杭州亞運會擬設比賽項目34項,其中包括27個奧運項目和7個非奧項目。
2022年杭州亞運會將秉持“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辦會理念,堅持“以杭州為主,全省共享”的辦賽原則,以杭州為主辦城市,浙江省內部分城市。
1951年,第一屆亞洲運動會在新德里舉行時,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應邀參觀了大會。1954年,菲律賓舉辦第二屆亞洲運動會時邀請參加,使加入亞洲運動會聯合會。此后,我國未同亞洲運動會聯合會發生任何聯系。1973年9月18日,亞洲運動會聯合會執委會在曼谷會議上確認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為該聯合會會員。同年11月16日,亞洲運動會聯合會理事會在德黑蘭會議上批準了執委會9月18日的決定。自1974年第七屆始,派隊參加了歷屆亞洲運動會的比賽。
第一屆亞運會于1951年3月4日在新德里。舉辦第十一屆亞運會 時間: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 地點:北京含水球、籃球、足球、自由車和舉重)的比賽。第十六屆亞運會 時間:2010年 地點:廣州
第一屆亞運會舉辦時間:1951年。
1949年2月亞洲體育協會宣告成立,并確定第一屆亞運會于1950年新德里舉辦。其后新德里亞運會組委會迅速成立。但是由于二次世界大戰的創傷還未愈合,剛剛獨立的共和國沒有巨大的經濟實力來支持亞運會。
在這種經濟拮據的窘境下,在規定的期限內,亞運會所必需的各項體育設施未能如期完工;組委會在歐洲訂購的比賽器材也沒能按時發送到新德里。于是,亞運會聯合會同意將運動會向后順延一年至1951年舉行。
1951年3月4日-11日在首都新德里舉行,為期8天。11個和地區的500名運動員參加了6個項目的角逐。該屆亞運會的口號是“紅色太陽”。
參賽:阿富汗,緬甸,,印尼,,,尼泊爾,菲律賓,新加坡,錫蘭,泰國。
參賽人數: 500名。
擴展資料:
亞洲運動會:
簡稱亞運會,是亞洲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的成員國輪流主辦,每四年舉辦一屆,與奧林匹克運動會相間舉行,分為亞洲夏季運動會 亞運會,亞洲冬季運動會 亞冬會,亞洲青年運動會 亞青會,亞洲殘疾人運動會 亞殘會。
自1951年開始第1屆,截至2018年共舉辦了18屆,每四年一屆。參賽國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包括,,韓國,泰國,菲律賓,尼西亞,,巴基斯坦等國。最初由亞洲運動會聯合會主辦,1982年后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主辦。
亞洲運動會的前身是遠東運動會,1911年由菲律賓體育協會發起,每兩年舉辦一次,輪流在菲律賓的馬尼拉、的上海和的大阪舉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亞洲許多先后擺脫了殖民的統治,獲得了獨立和解放,建立了新的社會制度。隨著戰爭創傷的平復,人民生活日趨安定,體育運動也逐漸活躍起來。因戰爭而中斷了12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又再次恢復舉行。
在這一歷史背景下,亞洲體育界人士產生了組建一個統一的亞洲體育領導機構,以推動亞洲體育運動發展的愿望。
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的第一代會徽的中間是1輪放射16道光芒的紅日,象征著亞洲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代表著亞洲運動的蓬勃發展與迅速推廣。紅日上方是國際奧委會的標志——奧運五環,下面寫有“Ever Onward”,底部是“Olympic Council of Asia”的字樣。
第二代的會徽設計于2006年12月02日多哈亞運會期間公布。新會徽的也是紅日,紅日上面盤環繞著一條龍,下面環繞著一只鷹,代表亞洲的團結,并強調了東方巨龍以及鷹所代表的阿拉伯在亞洲體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亞洲運動會
責任編輯: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