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不需要用太多的筆墨去描繪新冠疫情對空調市場所形成的影響,消費流量因為這一次典型的黑天鵝事件而大幅萎縮,市場劇烈的動蕩肯定會左右產品價格的走勢,供求矛盾從未像現在這樣激化到難以調和的程度,一場前所未有的降價浪潮已經撲面而來,各個廠商苦心孤詣地調高的價格體系由此而崩塌。
現如今大面積出現的降價行為既是對去年淡季階段價格戰的一種延續,也是當下環境中多種因素刺激后的結果。部分原材料成本的大幅走低、市場需求的巨幅下降、企業現金流的緊張、動態競爭的博弈考量、產業政策的規制等等都在影響著空調市場目前及后期的價格演變態勢。
出貨均價加速下跌
去年這個時候,空調行業主導和主流品牌在線下市場的平均價格普遍都是在3000元以上;今年此時,線下均價進入了2000元區間,多數品牌都下降了800元左右,同比下降的幅度幾乎都突破了20%。去年年初行業的均價在近年來的高位,而2020冷凍年度出現的價格戰在今年疫情因素的影響下得到了進一步的延續,均價降幅被擴大也就在所難免。
當主導和主流品牌主動拉低終端價格之時,競爭壓力就會向后續品牌傳導,5月份之前歷來都是搶奪渠道資源的關鍵時期,大量中小品牌為了盡可能的出貨,極端價格行為便成為了普遍現象。
據筆者了解,過去一個月中,國內市場大量中小品牌的35冷暖老能效定速3級能效機型的出貨價格跌破了900元,850元的價格也是廣而有之。這種價格水平,比往年的1匹定速單冷機還要便宜。從這一價格的出現也可以看出空調行業的生存壓力達到了怎樣的程度。
符合新能效標準的新產品在每況愈下的產銷狀況面前恐怕也難以全身而退,如果后期市場還難以有所起色,那么價格戰向新能標產品全面擴散將是大概率事件。
部分原材料成本大幅下降留存出降價空間
這應該是空調行業近期內最大的一個利好因素,以銅、鋁材等代表的原材料成本寬幅下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了空調制造企業的生存壓力。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原材料都步入了下降通道。
目前銅價大體上在40000元每噸以下,而往年都維持在每噸53000元的水平線上。空調產品對銅材的使用量比較高,如此降幅可以給空調制造企業降低7%左右的硬件成本。
前段時間原油的史詩級暴跌也給空調制造帶來了一連串的影響,各種化工原料的價格后期因此而走低,ABS塑料粒子的價格受原油價格暴跌而往下走或許也是自然狀態。另外,鋁材的價格現在則維持在每噸11000元附近。這些材料成本的下滑,給空調產品價格的下探留存出了些許空間。
包裝箱的價格倒是上漲了,但由于包裝箱的單價本身就較低,對整體成本難以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前期因為供應鏈復工問題,制冷劑的價格也一度出現了上漲,國外疫情的加重還使得芯片及控制器采購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這些同樣會給市場價格帶來變量元素。
即便如此,現如今很多產品機型的出貨價格依然低于成本線;不過,以眼前的虧損換取長遠生存資源、以局部的虧損換取全局的安全是特殊事期被普遍采用的手段。
產銷受困迫使降價成唯一選擇
如果有更好的選擇,相信絕大多數企業不會去主動拉低自身的價格體系,內銷市場因為疫情得到了很好的管控而正在緩慢復蘇;只是出口市場則處于一片水深火熱之中。筆者了解到,3月份很多空調企業的出口訂單被海外客商直接取消,出口銷售規模大幅下降就眼下的局勢而言似乎已經是板上釘釘。
其實,進入2020冷年之后,國內空調市場產銷壓力就與日俱增,就算是沒有新冠疫情的出現,內銷市場也難以有明顯的增量空間。國內外市場在短短兩三個月內集體施壓空調企業,產銷守困、供求矛盾急劇激化讓企業不得不采取極端價格緩解生存發展的壓力。
今年還有一個特殊狀況,迫使一些企業盡快出貨,這一狀況就是全新能效標準在7月份的實施。大量的不符合新能效標準的產品、機型在市場中實現快速消化,成為了一些企業迫在眉睫的任務。
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在眼下的環境中獨善其身,出于競爭博弈的考量,采取更富進攻性的降價方式是眾企業有限的選擇之一。時下的價格走勢會在后期繼續下去,當巨大的產能不能實現有效釋放,企業就會不得不去爭取每一個需求機會。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