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常泰長江大橋迎來新進展!3月19日22:00,經過近46小時的連續澆筑,大橋南主塔下橫梁首個“L”型區域順利澆筑完成,標志著常泰長江大橋主塔下橫梁澆筑施工全面展開。 如果將大橋的兩個主塔比作挑著擔子的兩個人,那么,大橋的橋面就猶如長長的扁擔,橋面架得穩不穩,挑擔的肩膀是否結實至關重要。常泰長江大橋的兩個“肩膀”就是南北兩個主塔的下橫梁。
雙層非對稱荷載的常泰長江大橋,不僅將成為世界最大跨度的斜拉橋,而且將搭載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三種交通方式過江。2440米長的主橋,總重量達120萬噸,如此鋼鐵巨龍,如何穩立江中?南北主塔兩個“肩膀”的施工令人關注。
記者了解到,常泰長江大橋主塔分為上塔柱、中塔柱、下塔柱,承擔“肩膀”功能的下橫梁就設置在下塔柱與中塔柱交界處,南北兩個主塔各一個。每一個單獨看,實際上都是兩個橫向橫梁和兩個縱向橫梁圍合而成。這個圍合成的“肩膀”有多大?看看尺寸就很驚人了:橫向橫梁長41.8米,跨中梁高8米,寬7米,縱向橫梁長19.8米,跨中梁高6米,梁寬6米。差不多是個小二樓的體量。
負責南主塔施工的中鐵大橋局項目部介紹,橫梁與塔肢混凝土澆筑分為4個“L”型區域,單個“L”型區域混凝土方量約1900方。本次混凝土澆筑采用2套水上拌合站、1套岸上拌合站、2臺28米固定式布料機、1臺13米移動式自平衡布料機進行,各類施工人員達300余人。
“橫梁好似大橋的‘肩膀’,是下塔柱施工轉入中塔柱施工的重要轉折點,是主塔施工的重要環節,是決定大橋建設成敗的關鍵。常泰長江大橋橫梁施工工序復雜,模板異形高聳,鋼筋、預應力管道交錯密集,混凝土下料和振搗難度大,施工質量和安全壓力巨大。我們將克服疫情帶來的人料機組織困難等影響,確保4月中旬前順利完成下橫梁后續施工。”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常泰長江大橋施工進展順利。與常州側南主塔遙相呼應的泰州側北主塔也已于2021年12月完成下塔柱1-7節施工,正在進行下橫梁施工,預計4月份完成橫梁混凝土澆筑。
值得一提的是,常泰長江大橋不僅體量大、跨度長,而且在新結構、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等方面,將實現“四個世界首創”:首創溫度自適應塔梁縱向約束體系(TARS);首創臺階型減沖刷、減自重沉井基礎;首創“鋼箱-核心混凝土”組合索塔錨固結構;首創“鋼-混”混合結構空間鉆石型橋塔。其中的“鋼-混”混合結構空間鉆石型橋塔施工中,下橫梁的成功澆筑便是其中的關鍵節點之一。
根據既定計劃,常泰長江大橋將于今年內完成“世界第一高”352米的主塔封頂,2024年全橋合龍。
這座新的跨江大橋連通常州市和泰興市。大橋上層橋面布置為6車道高速公路,設計時速100公里;下層橋面上游側布置為2線城際鐵路,設計時速200公里;下層橋面下游側布置為4車道一級公路,設計時速80公里,建成后從泰興到常州只需要10分鐘。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