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評論過的SCM11是一對傳統的被動式書架型喇叭,它有著扎實無比的箱體做工(單支喇叭凈重11公斤)與ATC多年以來引以為傲的自制單體。論音質音色,SCM11也完全達到此價位帶有應有的水平;當越級搭配時,此對喇叭更有跨級別的高水平演出,音質潛力深如大海,這對喇叭唯一難搞的地方,就是它不好驅動,采用密閉式箱體設計的SCM11,靈敏度謹有85dB;這連官網上的擴大機最小建議功率明確寫著75瓦,可見要講這ATC喇叭推得好,要花點心思,當時我就在想:若能在最少的預算中,解決ATC喇叭較難驅動的問題;他們家的喇叭,論音質論作工,都足以是【聽過世】的音響系統,這次評論ATC最新的SCM100 ASL,可說完全解開了ATC喇叭的枷鎖,釋放出該品牌深厚的聲音潛力。
主動式設計的SCM100 ASL
其實,本刊總編從20年前就已經使用SCM100 ASL作為監聽,而且是二對疊起來,多次教育訓練時早就領教它的威力。不過,現在新推出的SCM100 ASL所使用的高音單體與總編那個時代的不同,已經改為自家制造,加上已經隔了那么久的時間,SCM100 ASL已經更精進,所以這次接手評論這對喇叭,老實說筆者也相當興奮。
來看看這次的SCM100 ASL,它的型號不好記,花了點時間研究,才發現取名有跡可尋,SCM100的(100),代表的是箱內容積100公升,因此同系列中,除了SCM100之外,還有SCM40、SCM50,以及更大的SCM150、200、300等;其中的數字,就是代表的箱體容積的不同,用家可針對聆聽空間的大小來挑選喇叭。ASL的(A),代表的是Active的意思,也就是主動式設計。同款喇叭,原廠還推出了SCM100 PSL,也就是被動式喇叭。如果您對自己的參考擴大機很有信心,想接受ATC喇叭的挑戰,這對喇叭就是不錯的選擇。至于型號最后的(SL),講的則是ATC知名的Super Lincar超線性技術之簡稱,關于這點,我們后面再以內文做詳細說明。
第一眼看到SCM100 ASL,它身上散發著濃厚得監聽喇叭味道。端正的木紋箱體,搭配加厚的黑色前面板;將網罩卸下,可見到ATC完全自制的單體,其中也包括相當經典的凸盤中音單體,也就是音響迷俗稱的饅頭中音,由于此對喇叭箱體尺寸不小,同時又內建有擴大機,因此單支喇叭達67公斤的重量,當時還請代理商動用了兩位員工,才順利將喇叭擺至定位。值得一提的是,SCM100 ASL的三顆單體配置,并不是處在一個縱線上;高音與中音單體,是稍微往箱體側邊靠攏,低音單體則是剛好置中,由于原廠沒有特別說明單體應該往內擺好,還是往外?初步判定,應該是依據空間條件的調性去做調整。但根據代理商的建議,他們在店內選擇單體向外側擺放,而透過實際聆聽,我發現這樣的擺位并沒不妥,音場內層次與定位清晰準確,因此確定好喇叭之后,就沒再另外更動。
采用自制ATC單體
SCM系列喇叭在歷史上經過不少次的改款,但外觀設計都長得差不多,改良重點,多數放在單體制程的優化,與主動式喇叭內擴大機的零件質量挑選上,以這次ATC SCM100 ASL為例,它采用一只最新的25mm的絲質振膜高音單體,單體選料和制造都已經過改良,在測試資料中,具有線性的頻率曲線,中音單體則采用一只75mm凸盤振膜,負責380Hz——3.5KHz的頻率響應,從頻率響應的分布,我們可以這顆中音單體是這對喇叭的靈魂,幾乎把所以可以發聲的主要樂器都涵蓋在內,當初訪問ATC現任總經理William Wooman(ATC創辦人Billy Woodman的兒子)時,就有當面詢問他為何多年來堅持采用凸盤振膜?他告訴我,采用凸盤振膜的優勢,在于這樣的設計可讓他們在單體后方,沿著單體周圍配置更大尺寸的音圈,而更大的音圈,代表著更強悍的聲音動態,更好的單體控制力,同時還可以獲得更好的散熱恒溫設計。印象中,每回聆聽ATC喇叭,那飽滿清晰的溫暖中頻,向來是他們家的招牌,難道真的采用凸盤中音單體所致?
最后來看這對喇叭的低音單體,采用一只314mm的振膜制成。在單體后方,原廠配置了獨家的超線性磁力系統(Super Linear Magnet),使得單體在進行活塞運動時,可保持超線性的低失真狀態,而這也是為何喇叭型號上會有【SL】的原因,即代表【超線性】的意思,那么這個超線性磁力系統的好處在哪呢?簡單來說,就是ATC當初研發出一種全新的超線性磁性物質(Super Linear Magnetic ,S.L.M.M)用來取代原本配置于喇叭單體前極片與音圈之間的鋼鐵部分。經過實際測試,在使用這全新材料之后,可讓喇叭在100Hz——3kHz之間,降低三次諧波失真達10——15dB,讓單體取得高導磁、高磁炮和以及低導電特性。這項技術最早由ATC發表于1998年,隨后便憑著杰出的音質改善能力讓ATC一直沿用至今,是旗下相當重要的核心技術。
在SCM100 ASL內部,原廠分別采用不同瓦數來有效驅動單體,包括以50瓦驅動高音、100瓦驅動中音、以及200瓦驅動低音單體,擴大機則是以AB類模式運作。聆聽中,喇叭背板的散熱片會產生微熱,但不至于燙手。同時,個人建議最好等喇叭暖足后才進入試聽階段會相當客觀,此時的活生感、細節表現,以及音質的寬松程度纔可顯露出來。
1、ATC SCM100 ASL的外觀在過去幾年來沒有太大變化,但箱體作工欲顯然越來越好。木紋的貼皮質感更溫潤自然,細部的打磨也更精細,即便是采用主動式的喇叭,外觀看起來也有居家音響的味道。此對喇叭的木紋貼皮選擇也多,共七種木紋顏色可選。
2、由于采用主動式設計,因此備有一組AB類的擴大機,以不同瓦數個別驅動高音、中音、以及低音單體。支援輸入端子謹有XLR可選,用家還請留意。
3、一直以來,ATC喇叭都是采用絲質振膜做為高音單體,以換取柔順自然的聽感。這款最新的25mm絲質振膜已是改良品,不僅頻率響應更為平直,失真也更低。ATC喇叭經典的凸盤振膜中音單體也值得一看,采用75mm的大尺寸設計,搭配特殊的凸盤設計,有助于單體后方配置更大的音圈,得到更好的單體控制力于散熱效率,可再生380Hz至3.5kHz的寬廣頻率,也顯示出這只中音單體的重要性。
4、ATC SCM100 ASL內部帶有100公升的箱體容積,因此原廠為它搭配了一只12寸的低音單體。單體背后使用獨家的超線性磁力系統(Super Linear Magnet),使得單體在進行活塞運動時,可保持超線性的低失真狀態。原廠在振膜表面同時施以黑色的涂飾材料,獲得更好的阻尼特性。
內斂帶暖的高頻
如果您過去喜歡ATC喇叭那種特別內斂溫暖的高頻質感,那么恭喜了,即便采用主動式設計的SCM100 ASL,那種帶著粘稠感的聲音味道依然存在,小提琴聽起來不是特別華麗透明,而是呈現出略帶暗色的木頭味,這樣的小提琴聽起來其實滿有味道的,講木制樂器那種婉約甜美的特色,發揮得活靈活現。
這樣溫暖的小提琴音色有什么好處呢?就我的感受,我發現這對喇叭唱起弦樂器時,那種樸實自然的味道特別迷人。例如在聽MBL那張【Concerto Koln-Live in Kempen】,我聽見的音質不算特別華麗高貴,但那種木制樂器的溫潤木頭味道聽起來卻十分真實,琴音是清晰中帶點柔性,無論樂手如何彈奏,聽見的琴音都可以維持著很好的圓潤質感,讓聽感不會顯得白熱,耳朵自然也感受不到壓力;就像歌曲排序排得很有巧思的專輯,順著歌曲情緒的起承鑄合,很順的講音樂聽完,中間不會打斷聽者的情緒,這種極為緊密的流程度,有種說不出的暢快,與現場實際聽見的小提琴演奏有著十分相近的聲音特質。
換上MA錄制,由Martin Zeller演奏的【巴哈舞伴奏】,我發現即便ATC屬于聲音內斂者,但當搭配到對的器材,這對喇叭在詮釋大提琴時,展現出的琴音形體聽起來依然很有現場演奏的味道。那種寬松帶點精煉的特質,可以將大提琴演奏時的音樂張力適度的表達出來,而且表達的方式也相當直接,形體不帶霧氣,將迎面而來的大提琴能量,絲毫不保留的往我身上傳遞過來,將情緒處理得相當動容。
同時,我也發現ATC這對喇叭的細節表現能力值得一提,表現的手法不是如同許多現代喇叭那種【天女散花】來得這般直白,但卻可以將眾多細節很自然的包覆在音場里。例如當大提琴演奏時,我不僅可以清晰感受到樂手演奏時的細微情緒轉折,就連現場收音的豐富細節,也一并傳遞到我耳朵里。這樣的大提琴與先前的小提琴協奏曲演奏一樣,有著相當高的真實性,而不是臃腫肥大的大提琴,活生戚盡失的那種。綜合來說,這對喇叭唱起弦樂,就是有一種特別真實自然的味道。
人聲優美,低頻有自己的味道
聽ATC喇叭唱歌,哪能少的了中頻?為此我取出了許久未聽得宋冬野,開場沒多久的【莉莉安】,幾句簡單的歌詞,搭配感人鋼琴演奏,就把我深深吸進去這哀傷又帶凄美的音樂情境里。我當時聽見的人聲,尤其在聲音的密度與寬松程度之間,這對喇叭抓到相當好的平衡性,不會過于強調聲音的密度讓音質顯得【緊】,而是適度彰顯出歌手在演唱時的氣韻吞吐;在長音演唱中,保留人聲很好的控制力與寬松度,幾乎是高分過關,再來,以前聽過這張專輯,并不特別覺得拿來搭景的弦樂竟可以那么優美,這回透過ATC重播,我發現弦樂聽起來特別恢弘,音色也特別凄美,原本用來襯底的弦樂現在聽起來多了一層暈黃色的弦樂光澤,此時再搭配此曲旋律與歌詞上的意境,完整將專輯那種滿上心頭的情感釋放出來,相當感人。
有它便已足矣
這次聆聽ATC SCM100 ASL,我深刻領悟到這對喇叭在各方面給予高度的聽感滿足,難怪總編一用就是20年不換。有許多記錄在筆記本上的聽感,其實都還沒完全寫在評論里。例如這對喇叭在詮釋女人聲時,那種甜潤又滑順的中頻質感就跟唱起弦樂一樣討人喜愛。而在詮釋一般喇叭難以駕馭的鋼琴演奏時,此對喇叭更是少數可以完整顯露鋼琴兩端的極強音樂張力而不失真者,總得來說:這對喇叭是披著樸實外衣的Hi End音響。如果您不說特別要求一定要多精細貴氣的作工,而是單純的想找一對表現能力夠全面的音響系統,脫離音響搭配的苦海,靜心享受音樂之美,個人真心認為此對喇叭便已足矣。就跟劉總編一樣,由這對喇叭陪伴您往后的音樂生涯。
英國ATC有源SCM100ASLT
ATC SM750150 S軟半球形中音單元
最新314mm SL規格低音驅動單元
巨型ATC馬達總成
音場寬濶,擴散度均勻確保有精確定位音像
350瓦AB類三路功放包(有源版本)
驅動單元:25mm釹磁高音單元, 75mm ATC 軟半球形中音單元,314mm SL低音單元
頻率響應(±2分貝):65Hz-17kHz
頻率響應(±6分貝):32Hz-22kHz
匹配響應:±0.5分貝
分散性:±80°水平相干,±10°垂直相干
最大聲壓級:115分貝
分頻點:380Hz & 3.5kHZ
連接插頭:XLR公插
放大器輸出:200瓦低音,100瓦中音,50瓦高音 (有源版本)
箱體尺寸(高x寬x深):1070x397x560mm
重量:68公斤
產品實拍展示:
?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