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軟件測試生命周期
無論我們測試人員使用哪種測試方法,都始終需要遵循特定的測試生命周期。軟件測試生命周期有助于讓團隊專注于產品需求和開發功能,循序漸進,并且程序健康成長。
1、需求分析階段
測試團隊、開發團隊與產品和營銷團隊會面,討論產品的最終要求和功能。對于每個要求,小組集思廣益,制定一個可測試的規范、方法等。
這些規范可以是“運行時必須低于 X”或“客戶必須能夠輕松操作用戶界面”等等標準。并且在后續步驟中通過這些規范來測試產品是否存在缺陷 。
2、測試計劃階段
測試計劃,就是根據我們的測試需求制定完整的項目測試細節。比如“測試需要哪些資源?”,“不同的需求點設計怎樣的指標來測試我們的需求?”以及“哪些風險因素可能會影響測試結果?”。
此步驟最重要的方面是保持測試指標/案例的具體性,并植根于產品規格。
3、測試用例開發階段
在此步驟中,我們會創建一個測試用例或測試用例套件,以驗證是否滿足目標要求。對于常規測試,大多會使用功能測試。但是對于更具體、更復雜的測試需求,就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非功能性測試。
一般我們還將根據需求的標準和復雜程度,將測試用例分為自動化和手動測試類別。
4、測試環境設置階段
在此步驟中,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創建和搭建測試環境。大多數企業開發的產品都會在多個平臺上發布,這意味著我們需要為產品創造這些不同設備下的測試環境。一般測試工程師會搭建一些測試框架配合虛擬機來實現不同環境下的測試。
在搭建測試環境的同時,我們還要準備對應的測試數據。根據前面開發的測試用例,我們準備涵蓋所有用例的數據,輸入數據后,根據程序的運行結果,分析與預先設計的參數是否一致。
5、測試執行階段
在此步驟中,您和您的團隊將執行測試并記錄所有已決定的指標。大多數團隊將多次運行測試,以獲得多個可比較的數據點。記下要在下一個開發周期中重新檢查的任何關鍵或非關鍵程序缺陷。
您可能還會發現,您的指標并未報告您需要的所有數據。現在是重新評估所選指標以供將來測試的好時機。
6、缺陷統計和報告分析
此步驟是根據以上測試得出的缺陷結果,做出相應的缺陷統計和缺陷分析報告。大多數公司都會讓你寫一份每日或每周報告,總結每次測試的進展情況,以及測試結果將做出哪些改變。
這個階段,我們可以:
多次測試,以獲取更多缺陷信息(不同的指標、優化的測試環境等)。 返回測試結果給開發人員,由開發人員解決和優化(優化和完善缺陷、提高性能等)。二、軟件測試需要注意的幾個要點
1、不要完全依賴于自動化測試:自動化測試的目的只在于尋找已知可能存在的缺陷,而對于一些在測試人員和開發人員無法預料的意外缺陷,則需要大量的手工測試來完成;
2、使用能完全受到控制的測試環境:可控的測試環境,能保證測試結果盡量準確,如果使用一些共有云服務或者開放式的計算機,則有可能影響測試結果;
3、規范化設計測試用例:最大程度化的合理設計測試用例,確保單一用例只測試單一屬性,并且同時進行數字跟蹤以制作缺陷報告;
4、在產品開發的前期介入測試:軟件測試要保證與開發工作同步進行,在產品開發的初始階段,就介入測試工作,能非常有效的提升項目的穩定性和質量保障;
5、最大化測試用例覆蓋度:測試用例盡量寫的全面,涵蓋項目所有需要測試的點,不論是手工還是自動化測試;
6、注意測試項目名稱的規范化:根據對應的測試項目和流程,在對測試項目取名時做一些優化,讓名稱更加易懂,方便團隊成員跟蹤和操作對應的測試項目。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