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里有很多出圈的語錄,其中一條是關于儀式感的。
所謂儀式,就是使這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這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儀式感,是你、我生活的調味品。比如聽音樂,有人執著于黑膠。拍照,有人仍執意于膠片。因為比起數碼的形式,前者會有更多的參與感和儀式感。
▲
圖片來自:lomography
所以你可以看到,有不少手機攝影 app,便是模擬膠片拍攝的。比較出名的有 NOMO、FIMO、OldRoll 等等。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 NOMO 相機家族,包含 NOMO CAM 和 NOMO RAW 兩款應用,iOS 和 Android 均可下載使用。
前者曾獲得 App Store 評選的「年度優秀本土 app」,攝影新手老手均可輕松上手,后者則更適合發燒友。
首先要聲明,兩款應用需要訂閱,才能有較好的體驗,費用是 188 元/年。如果只是單獨訂閱 NOMO RAW,價格是 98 元/年,或 20 元/月。
兩款應用都可以試用三天或一周。如果你無法接受這個價格,可以直接跳轉到本文的第三部分,看看手機攝影的小技巧。
NOMO CAM,讓拍照充滿趣味
NOMO CAM 引以為傲的,是它豐富的「相機庫」。訂閱用戶可以下載使用多達 49 款相機,獲得獨特的操作界面與色彩。且 NOMO 承諾每兩周更新一款新的相機。
NOMO CAM 堅持擬物化的設計,以模擬真實相機的操作體驗。每一款相機的快門、閃光燈、切換鏡頭的按鈕,位置與樣式都有所不同。
▲
app 內「135 M3」相機的拍照界面
具體的操作方式,我們不做過多介紹。因為探索的樂趣,要留給你親自發現。我們要解決的,是你的選擇困難癥,即告訴你 49 款相機應該怎么挑選。
色彩的冷暖,是極易分辨,且能給人帶來不同感受的。按照色調劃分,我把 49 款相機分成了三類:冷色調,暖色調和黑白。每一類里再挑出幾個詳細介紹。
暖色調通常給人溫暖,明亮,熾熱,幸福,懷舊的感覺。NOMO CAM 相機群里,近一半都是暖色調。我常用的是以下 6 個。
1. 135 TC
這款相機的靈感取自一代經典名機 Minolta TC-1,有著 Kodakchrome 膠片的標志性色彩。它的普適性極高,人像、風景、美食都適用。
▲
iPhone 13 Pro Max 拍攝,135 TC 濾鏡
2. 135 M6
這款相機的操作界面模擬了經典的徠卡 M6,同樣是柯達膠片的色彩,適應各種場景。相比 135TC,它對綠色的表現更清新,春日出游不妨試試。
▲
iPhone 13 Pro Max 拍攝,135 M6 拍攝
3. #FR2
這款相機是 NOMO 與日本潮牌 #FR2 聯名推出的,膠片色彩和顆粒質感來自富士的一次性相機。特點是對比度高,色彩濃郁。成片會在右下角添加小兔子的品牌 logo,十分可愛。
▲
大疆 Mavic 3 拍攝,#FR2 濾鏡
4. 503CW
哈度的 503CW 中畫幅膠片相機,也是相機界的經典。NOMO 將其與富士膠片的色彩融合,打造了這個相機。值得一提的是,它支持 iPhone 的「人像模式」,以模擬中畫幅相機的淺景深。
▲
iPhone 13 Pro Max 拍攝,503CW 濾鏡
5. EATS 美食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款相機適合拍攝美食。有意思的是,它內置了三款「膠卷」可供更換。分別適合正餐、飲品和甜點。很適合美食、探店達人使用。
▲
iPhone 13 Pro Max 拍攝,EATS 美食濾鏡
6. 1234
這款相機的靈感源自 Lomography Supersampler。它名字和功能一樣特別。按下快門鍵,相機會在一秒內連拍四張照片,拼合在一起。用它拍的照片發朋友圈,秒變文藝青年。
▲
iPhone 13 Pro Max 拍攝,1234 濾鏡
相比暖色調,我更偏愛冷色調。它給人冷冽,通透,安靜,清爽的感覺。NOMO CAM 里的冷色調濾鏡里,我常用的有以下 6 款。
1. 135 Ti
這款相機非常百搭,適合風景、人像、靜物等各種題材。核心原因在于它的色彩,模擬了富士極為經典的 Superia 膠片。操作界面則模擬了尼康 35 Ti 相機。相信你一定會愛上它。
▲
iPhone 13 Pro Max 拍攝,135 Ti 濾鏡。
2. Swirly 2
喜歡這款相機的原因,除了色彩,還有是它以假亂真的旋轉散景。出片效果與福倫達的經典鏡頭 NOKTON 50mm f/1.5 相仿。另外你還可以導入照片后,手動調整光圈大小,可玩性很高。
▲
iPhone 13 Pro Max 拍攝,Swirly 2 濾鏡
3. 67
在中畫幅相機屆,常見的傳感器規格有 6x45,6x6,6x9 等。6x7 比較少,但勝在成像細膩有致。在這款相機便是模擬了 6x7 中畫幅相機,支持 iPhone 的人像模式。另外它會將四張照片拼接為一張,方便發社交平臺。
▲
iPhone 13 Pro Max 拍攝,67 濾鏡
4. 135 LUNE 月光機
總覺得夜景照片普普通通?怎么調色都不好看?試試這個相機吧。它取自富士的月光機 NATURA S,色彩明麗,對比度強,顆粒感突出,非常適合夜景拍攝。
▲
iPhone 13 Pro Max 拍攝, 135 LUNE 月光機濾鏡
5. 135 SP
柯達 Gold 膠片憑借優雅的飽和度和細膩的顆粒,贏得了很多膠片愛好者的芳心。這款相機便是模擬了奧林巴斯 35 SP 相機,搭載年久褪色的柯達 Gold 膠片,成片效果素雅,百看不膩。
▲
iPhone 13 Pro Max 拍攝,135 SP 濾鏡
6. 熱帶往事
這是一款寬幅的相機,由 NOMO 與《熱帶往事》電影聯名制作。成片風格較暗,對比度高,配上寬幅和細膩的顆粒感,讓你的作品充滿電影感。
▲
iPhone 13 Pro Max 拍攝,熱帶往事濾鏡
除了冷暖色調,NOMO CAM 里還有一批黑白相機。常言道「黑白永不過時」,有些所謂的廢片,經過黑白處理可能會化腐朽為神奇。我常用的三款如下。
1. 135A
這款相機模擬了歷史上第一款量產的 135 相機 Leica I(Type A)。成片的顆粒細膩,層次豐富,適合拍攝大多數題材。
▲
iPhone 13 Pro Max 拍攝,135A 濾鏡
2. 135 M3
這款相機的靈感來自徠卡 M3,模擬了 ilford HP5 黑白膠卷的色調。相比 135A,這款相機的顆粒感更突出,「故事感」更強。比較適合人文類的題材。
▲
iPhone 13 Pro Max 拍攝,135 M3 濾鏡
3. 135 GR
理光 GR 是街拍愛好者的神器,深受森山大道的喜愛。這款相機模擬了理光 GR21,配備柯達 Tri-X400TX 黑白膠片的影調。特點是對比度高,風格極為突出。
▲
努比亞 Z40 Pro 拍攝,135GR 濾鏡
以上 15 款相機,都是百試不爽的出片神器。建議大家選擇 10 款以內的相機,常駐在 app 的底欄中。太多的話很容易搞混,因為它們的名字實在太難記了。
NOMO RAW,iPhone 過度銳化有救了
和 NOMO CAM 不同,NOMO RAW 無法導入相冊里的照片,只能修改用此 app 拍攝的照片。另外設計不再是擬物化的,而是貼合 iOS 的扁平化風格。
▲
NOMO RAW 拍攝界面
如果說 NOMO CAM 是以豐富的相機庫取勝,那么 NOMO RAW 則是以專業見長。后者可以為照片進行精修,比如調整對比度、色調、飽和度等參數,為手動愛好者留出了更大的空間。
首先來看 NOMO RAW 的濾鏡。它目前提供了 20 款色彩方案,包含徠卡、富士等經典相機或膠片的色彩。
優點是所見即所得,在拍攝時就能預覽到成片的色彩。拍完的照片,還可以在編輯器里更改濾鏡,以及進行更精細的調整。
▲
豐富的色彩方案
作為專業工具,它最大的亮點并非出色的色彩方案,而是藏在設置里的高級功能。
一是降低銳化。iPhone 的深度融合算法,帶來了惱人的過度銳化。某些場景總覺得臟臟的,不夠通透和干凈。
如果你有這種煩惱,可以在 NOMO RAW 的設置中,關閉 RAW 銳度。這樣拍出來的照片,銳度便是正常的,觀感提升明顯。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功能僅向 iPhone 12 Pro、iPhone 13 Pro 系列的用戶提供。因為這些機型才支持 AppleProRAW。
二是豐富的拍攝格式。在拍攝界面的左上角,便可看見當前拍照的格式。Pro 系列的用戶,建議開啟 AppleProRAW + HEIF。
AppleProRAW 可以提供更大的后期空間,減輕因調整參數造成畫質下降。HEIF 則是由應用基于 RAW 文件進行圖像優化后,存儲的壓縮圖片。優點是體積小,適合日常分享。
三是將鏡頭掌握在自己手里。在光線不佳時,你會發現 iPhone 的長焦鏡頭無法正常工作,系統會選擇由主攝鏡頭進行數碼裁切。這樣一來畫質就不理想。
而在 NOMO RAW 中,選擇哪個焦段,便是哪顆鏡頭來工作。即便光線非常暗,也可以強制開啟長焦鏡頭。在夜景拍攝時非常好用。
▲
iPhone 12 Pro Max 長焦鏡頭使用 NOMO RAW 拍攝
另外對于專業用戶,NOMO RAW 還提供了相當多的實用功能。比如水平指示、峰值對焦、斑馬紋的開關,P3、sRGB、Adobe RGB 的色彩選項。
總的來說,它非常適合攝影發燒友,以及 iPhone 12 Pro 系列,和 iPhone 13 Pro 系列的用戶嘗試。
多嘗試超廣角和長焦鏡頭
現在的手機基本都配備了超廣角鏡頭,但我們經過調查發現,用戶使用它的頻率并不高。
這有點可惜。因為超廣角鏡頭強烈的透視感,往往能帶來人眼無法看到的視覺奇觀。
在拍攝人像的時候,我們習慣使用主攝廣角或者長焦鏡頭。這時不妨換個思路,用超廣角鏡頭來拍攝。你會發現人物的肢體與姿勢變得戲劇化,照片變得更有張力了。
▲
iPhone 13 Pro Max 拍攝,135 Ti 濾鏡
不過需要注意,超廣角拍攝人像時,要盡可能把人物的頭部放在畫面中央。否則透視關系會造成畸形的拉伸,容易被打。
除了人像,超廣角拍風景或建筑也是一絕。如果不喜歡透視效果帶來的建筑變形,可以在 Lightroom 或者 Snapseed 里一鍵修正。
▲
手機版 Lightroom 一鍵消除畸變
另外,不少手機的超廣角都支持微距拍攝,比如 iPhone 13 Pro 系列。
衣服的紋理,盛放的鮮花,可樂的氣泡,逆光的枝葉...... 都是拍微距的好對象。將鏡頭靠近你不曾仔細觀察的物體,會收獲驚喜。
▲
iPhone 13 Pro Max 微距拍攝
怎么拍好微距呢?蘋果微距攝影大賽的獲獎者顧家豪告訴我們,他有這么幾個小技巧:
首先要控制好光線。對于微距攝影來說,光線是重中之重。好的光線不僅能突出主體的質感,還能避免因手機貼得太近造成陰影。
其次是可以打開倒計時拍攝。因為微距的焦平面很窄,輕微晃動可能就會失焦或構圖失調。倒計時功能可以提供更大的容錯空間。
如果你是 iPhone 12 Pro 或 iPhone 13 Pro 的用戶,記得開啟 ProRAW 格式,以獲得更大的后期處理空間。
▲
顧家豪 @Hojisan 蘋果微距大賽獲獎作品
對于手機上有長焦鏡頭的朋友來說,可以多嘗試使用長焦。因為長焦的視角比較窄,更方便構圖,同壓縮效果也會讓畫面更簡潔。
目前手機上的長焦鏡頭,等效焦距均在 50mm 以上。配合人像模式,能夠輕松拍出淺景深的效果。
▲
努比亞 Z40 Pro 長焦鏡頭拍攝
我經常使用長焦拍攝食物、人像和風景。在不放大的情況下,成像效果已經能媲美相機了。發社交平臺已經完全足夠。
還有兩個星期,就到五一假期了。趁著假期,大家不妨試試本文提到的濾鏡和拍攝方法。相信你一定可以在「朋友圈攝影大賽」中拔得頭籌。
十問十答,打造高效辦公桌面,從這篇文章開始 點擊查看
B 站的硬核答題考試,難度爆炸但仍值得一個「贊」 點擊查看
連喬布斯都認為很酷的音效,是前蘋果維修人員設計的 點擊查看
點擊「在看」
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