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們全程佩戴著口罩在各個機臺間嫻熟地作業,在工業機器人與工人們的密切協作下一件件產品源源不斷地生產下線……日前,在落實各項防疫措施的基礎上,位于松江區的廣達上海制造城F1和F3工廠迎來了有序復工復產。
“4月15日,我們在嚴格遵守防疫的前提下申請復工復產,廠區實行閉環管理,率先復工的是F1和F3工廠,F1工廠生產特斯拉配件約500名員工,F3工廠生產蘋果筆記本電腦約1500名員工,總共約2000名員工有序開展復工復產。”廣達上海制造城相關負責人李國穗說,廣達上海制造城共有8個廠房,超過40000名員工。
生產線迎來有序復工復產,疫情防控絲毫不能放松。“針對當前疫情防控嚴峻形勢,我們要求一般工作人員在閉環內工作、生活(休息時間外),應全程佩戴口罩、防疫面罩,每日進行抗原測試,按照樓層設置餐桌、加裝隔板、錯峰用餐,人員分樓層分散居住,最大限度增大互相間距,并提供相關生活物資,對所有外來物品進入廠區實施非直接接觸式交接,進出貨交接時,雙方全程佩戴口罩,進行物表消毒后方可進入閉環區域等一系確保各項防疫工作無死角、無漏洞。”李國穗告訴記者。
F1和F3工廠為何能率先實現有序復工復產呢?“這與近兩年來企業在松江區經委、科委等相關部門積極推動下,持續投入進行智能化技術改造密不可分。”李國穗說,智能化改造為有序復工復產創造了條件。
“現在一條生產線只需10名員工,以前的用工數量會多一倍。”李國穗說,2019年以來,通過智能化改造工業機器人成了生產線上最能干的機械手,通過引進和使用工業機器人,在不少生產、檢測等環節實現了無人化或少人化的自動化線,只需要人工輔助參與。
“智能化改造帶來的不僅僅是人員聚集減少,以及更精確、更穩定的生產品質,也為疫情之下復工復產創造了條件。”李國穗表示,在廣達智能化改造是一項持續性的工作,會不斷地對產線進行優化,提升智能化水平。按照目前的形勢研判,到4月22日有望實現6000名員工的有序復工復產。
4月16日晚,上海經信委發布《上海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落實閉環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松江區將認真對照《上海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要求,全力做好生產要素保障,推動重點工業企業穩定生產和復工復產,保障產業鏈供應鏈運轉順暢。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