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受虛擬貨幣價格下跌以及國家對挖礦行為的嚴厲打擊影響,顯卡市場再不復之前高價也一卡難求的情況,許多顯卡價格都開始大幅度下跌,甚至接近腰斬,不過盡管如此,筆者也不建議大家購買顯卡,原因很簡單,目前市面上的礦卡實在是太多了,甚至許多都是官方翻新,普通玩家根本無法分辨,與其糾結買到礦卡,不如直接不買來的舒心。
當然,如果你因為其他原因急需使用顯卡,那么別無他法,只能該買還是買,不過要注意別買到二手卡(礦卡),但如果你僅僅只是娛樂使用,想要玩玩網游和不那么吃配置的單機游戲,那么一款合適的核顯CPU也許更適合你用于過渡到40系顯卡發布。
筆者在此也給大家分別推薦一款AMD的核顯CPU和Intel的核顯CPU,目前來說,intel和amd兩家中端處理器都在大幅降價,其中熱度最高的還要數i5 12400和R5 5600G這兩顆處理器了。目前這兩款帶有核心顯卡的處理器都已經來到了1000元左右的價位,性價比十分不錯。
其中Intel i5 12400處理器采用了10nm工藝,Alder Lake S架構,6核心12線程,基準頻率2.5GHz,最大睿頻4.4GHz,全核睿頻4.0GHz,三級緩存18MB,支持DDR4-3200和DDR5-4800,采用Intel Iris Xe 32 單元核顯,TDP功耗65W。
AMD R5 5600G則采用了7nm工藝,Zen 3架構,6核心12線程,基準頻率3.9GHz,最大睿頻4.4GHz,全核睿頻4.2GHz,三級緩存16MB,支持DDR4-3200,采用AMD 7核顯,TDP功耗65W。
從紙面參數上來看,兩款處理器屬于各有勝負,雙方都有自己的特色:
Intel i5 12400在處理器方面更有優勢,并且支持PCI-E 4.0/5.0,價格方面也要比5600G便宜兩百塊,唯一的缺點就是核顯的游戲性能要更弱一些,大概只有GT730的水平。
AMD R5 5600G則只能支持PCI-E 3.0通道,雖然處理器性能要略遜于12400,但核顯已經可以比擬GTX 1030獨顯的水平了。
這里也多說一句,現階段買Ryzen系處理器推薦買盒裝,因為他的散片價格最近一段時間奇高;而買英特爾的CPU則可以選擇散片,一來是便宜;二來也是因為英特爾目前升級了散片的保修條款,目前國內英特爾散片也同樣享受三年的質保。
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散片雖然支持3年保修,但是英特爾依舊沒有開通個人送保的服務,只能通過經銷商來進行維修,所以在購買散片之前,建議大家還是先咨詢一下,看看這個賣家有沒有相關的資質然后再做選擇。
以下是兩款CPU的跑分對比圖:
從CPU的跑分可以看出,i5 12400不管是在單核性能亦或是多核性能上都擁有超越R5 5600G的水平,其中多核性能差距尤為明顯,兩個平臺都達到了20%左右。
總的來說,如果你不太玩游戲,并且核顯只用作過渡階段,將來等40系顯卡出來后還會購買更換,那么Intel i5 12400處理性能更強,也更適合你。
但如果你是一個經常玩網游的用戶,且40系顯卡出來后短期內也不打算購買,那么AMD R5 5600G無疑更加符合需求,Vega7顯卡的性能強勁,足以應付入門訴求,保障長期使用顯卡性能也夠用。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