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前后,業內曾經卷起過一波“去小型機”的風潮。時至今日,國內的小型機市場已經被X86服務器“蠶食”得所剩無幾。但是,如果我們把時間再往前回拉十幾年,就會發現,那時很多企業和機構的核心業務系統其實都是“非小型機不可”的——比如銀行的網銀、金融交易系統,移動電信的通訊業務系統,政府機構的電子系統等等。
那么,在這些對穩定性要求極端苛刻的業務領域,當年X86服務器是憑何“打垮”小型機的?云計算的興起和普及,被認為是背后關鍵的助推力——X86服務器借勢發揮了自身的集群優勢,性能逐漸與小型機抗衡,成本卻大幅降低。
自那之后的十數年間,X86服務器躍然成了市場主流,各類應用系統紛紛“all in”X86架構。其中,包括了甲骨文在2008年推出的Exadata數據庫一體機。如今14年過去,Exadata的版本已經從最早的V1、V2,更迭到最新的X9M;在全球贏得了87%財富100強企業和數千家企業的信賴。
“當年我們之所以推出Exadata,正是因為甲骨文意識到要用X86取代小型機去做核心業務,必須在可靠性等各方面有很大的加強。”甲骨文公司中國區系統事業部總經理詹飛浪在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解釋,而Exadata的軟硬件一體化設計,正是為了填補X86服務器在這方面的局限性。“具體來說,Exadata針對的就是傳統‘小型機+大型存儲’的核心業務,包括銀行、金融、政府等等。不只是全球,在國內,我們也已經幫助很多客戶把這部分業務成功地移到了Exadata上面。”
甲骨文公司中國區系統事業部總經理 詹飛浪
不過,洞察敏銳的甲骨文很快就又發現,除了核心業務之外,更多的企業關鍵型業務也在慢慢向X86轉移。于是,2011年,甲骨文便在其集成系統“產品家族”里埋了一個“小彩蛋”—— Oracle數據庫機(Oracle Database Appliance;以下簡稱“ODA”)。
獨特的設計理念:越極簡越可靠
顧名思義,ODA是一個全面集成了甲骨文數據庫軟件以及服務器、存儲、網絡系統的一體化數據庫設備。據詹飛浪介紹,它的設計理念可以用四個詞概括——簡單、可靠、優化、低成本。
首先,其簡單之處體現在“開箱即用”。用戶幾乎只需要做一些基本的安裝操作,就可以快速構建一個集群化、高可用的甲骨文數據庫系統。
“舉例來說,采用傳統模式部署一個甲骨文的RAC,需要搭兩臺服務器,再加上存儲、集群,然后安裝操作系統、數據庫,最后進行調試——這個時間周期很長。而基于ODA,最快半個小時就能部署好整個甲骨文數據庫系統。”詹飛浪舉例說,“也正是基于這種設計,我們可以做到一鍵式升級、一鍵式打補丁,包括一站式服務支持。”
其次,如前文所說,ODA與Exadata一樣,是為“可靠性而生”的。它的實現思路是——一切為甲骨文數據庫而設計。在甲骨文看來,越極簡越可靠,因此,其在ODA架構中去除了很多多余的硬件部件,以確保其運行的穩定可靠。
不過, ODA的“極簡”指向的是簡約,而非簡單。由于做到了工廠預集成、預測試,所以ODA可以通過大量的內置功能滿足企業的各種可靠性需求。比如,其中內置了甲骨文軟硬件技術專家的大量部署實踐經驗以及安全加固的甲骨文Linux操作系統,這就使得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全都加倍。
除此之外,從服務器、存儲、網絡到操作系統、數據庫等方面,甲骨文都進行了最優化的設計。其中內置的甲骨文數據庫優化部署模版,以及全閃存存儲設計,為該數據庫系統提供了極致的性能。
換句話說,ODA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并且,在兼顧可靠和性能的前提下,成本反而更低——這也是它的“隱藏技能”之一。
詹飛浪向記者解釋,ODA的“便宜”體現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整體成本降低。“第一,它省去了傳統X86服務器的硬件購置成本;第二,它插電就能用,不存在硬件搭建、集成的成本,也不存在日常維護的成本;第三,ODA采用的是按需分配的模式,避免了資源浪費,這也使得相對部署成本更低。”
充分的市場驗證:已服務成百上千用戶
總的來說,ODA是一款相當“小而美”的產品。而筆者之所以稱其為“彩蛋”,是因為和Exadata這樣的主打產品不同,我們鮮少在過去的宣傳中看見ODA的影子。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甲骨文是有意“雪藏”ODA。“雖然我們一直沒做過市場推廣,但事實上,ODA在中國已經擁有成百上千的用戶。”詹飛浪強調。以洛陽新區人民醫院為例,為了解決HIS系統等應用數據庫業務高峰期開藥、繳費等的前端卡頓問題,醫院采用ODA實際部署了4個中小規模數據庫系統,使得系統響應速度得到極大提升,節省了大量處理查詢和事務的等待時間——舉例來說,之前需要15分鐘完成的任務量,在ODA上線后只需要1-2分鐘就可以完成,而整個部署的過程只花了3個小時。
和醫院相比,港口的業務密度還要更大,基本上要求每天24小時不停運轉。拿中國六大港之一的天津港來說,以往每年只能在春節期間花8小時時間停機、打補丁。但隨著業務的激增,哪怕是這8小時都變得無法忍受。為此,天津港引入了4套ODA部署其核心Navis系統,把升級維護時間從8小時縮短到了數十分鐘,不僅滿足了年停機窗口要求,并且由于RAC性能得到提升,20秒內就能完成應用連接的切換。
而在對穩定性有著極端要求的銀行業,ODA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比如廈門國際銀行,如今已經使用了10套ODA,用于數據庫生產、同城和異地災備。廈門國際銀行科技運維部總經理姜科表示,通過ODA“拖拉拽”的方式快速生成不同版本的數據庫,可以減少90%DBA的工作量。具體來說,在確保性能的前提下,數據庫交付從原來的1天降到了15分鐘;開發測試環境的交付則從半天降到了數分鐘。因此,無論是產品開發還是運維部門,都非常喜歡ODA。
“我們希望客戶能夠花更多的時間去關注他的生產、業務,而不是研究怎么搭一個服務器。”甲骨文公司中國區系統事業技術部總經理潘榆奇表示,ODA的日常維護和管理基于的都是圖形化界面,傳統模式下的系統管理員、服務器管理員、存儲管理員和網絡管理員們的工作,現在都可以由DBA來完成。“甚至在現在疫情期間,我們的工程師都不用去到客戶現場,一體機運過去之后,只要插上電、連上網,甲骨文的工程師就可以進行遠程部署和遠程管理。”
甲骨文公司中國區系統事業技術部總經理 潘榆奇
詹飛浪告訴至頂網,正是基于過去幾年市場驗證,甲骨文發現,ODA的投訴率非常低,效果反饋良好。所以,在國內企業加速邁進數字化的過程中,甲骨文希望趁勢把ODA推向大眾視野,讓更多企業,尤其是IT能力并不那么完備的企業,也能從中獲益。
貫穿始終的產品思想:基于架構確保可靠性
在甲骨文的產品陣列中,ODA是其數據中臺的“基層骨干”,談及它與Exadata的內在聯系時,潘榆奇用了一個詞形容,叫“孿生兄弟”——它們都能很好地解決企業數據庫系統的可靠性問題,只不過應用場景有所差異——ODA主要用于關鍵型業務,而Exadata面向的是企業的核心業務場景。
另一方面,從架構層面來看,ODA基本上是兩個X86服務器+存儲的配置,而Exadata的擴展性就要大得多。自然,前者的成本較后者也要更低。所以,很多人也把ODA視為Exadata的“入門級版”。
除此之外,甲骨文的一體機“四大家族”還包括了私有云一體機(PCA)以及零數據丟失恢復一體機(ZDLRA)。“我們把很多軟件技術下沉到硬件來實現,為的就是幫助客戶用更小的硬件代價,獲取復雜環境所能提供的可靠性和性能。這就是一體機的妙處之所在,也是甲骨文對IT界非常大的貢獻之一。”潘榆奇強調。
在甲骨文看來,可靠性的獲得,靠的并不是硬件器件的堆砌,而是架構的合理設計。就像最佳的意式咖啡風味呈現,并不是多種原豆的簡單疊加,而是對咖啡酸度、醇度和香氣的合理平衡和拼配。這樣的理念,貫穿于甲骨文的所有產品體系。
比如,甲骨文的最高可用性架構(Maximum Availability Architecture ,MAA)體現的就是一種“架構思想”。基于成熟的甲骨文高可用性技術、端到端驗證、專家建議和客戶經驗,MAA包含了面向高可用性服務級別協議的參考架構、配置實踐和優秀實踐,其目的是幫助客戶以最低的成本和復雜性獲得最佳的高可用性體系結構。
而在為企業提供數據中臺服務的過程中,甲骨文遵循的也是這一思想。“數據中臺本身必須跟硬件平臺有深度結合,否則技術優勢就可能發揮不出來。所以,甲骨文看數據中臺,看的是一個整合的方案,提供的也是一個從數據庫到硬件、網絡、存儲各個層面的完整架構。”潘榆奇強調。
具體而言,甲骨文提供的數據中臺方案包括了自治數據庫、Exadata云服務、基于開源的MySQL的云服務+ Heatwave、甲骨文Exadata專有云數據庫一體機(Oracle Exadata Cloud@Customer)、Exadata數據庫一體機/ODA數據庫機,以及大量的私有云的產品。
“總而言之,我們所有的業務始終圍繞的一個核心就是‘數據’,所有產品的第一出發點也是維持對數據庫的支持。我們相信在這個過程中,數據庫能夠給其它產品帶來成長,相反其他產品也能鞏固數據庫在用戶場景的應用。”詹飛浪向至頂網記者表示。
可見,作為一個把“數據”烙進基因里的公司,無論時代如何更迭變遷,甲骨文始終鞏固著自己“最懂數據”的標簽——45年前是如此,往后的數十年也將是如此。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