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鼎盛的物種恐龍,大約消失于6600萬年前,恐龍滅絕至今仍然是個謎,科學家也不確定當時究竟發生了什么。
國際權威恐龍專家,科普作家杜格爾.狄克遜撰寫的《不一樣的科學~恐龍》一書,打破傳統介紹恐龍的模式,以恐龍演化時間線貫穿全書,用一目了然的圖文解說,將科學性,趣味性等豐富的知識模塊,融入書中,激發兒童閱讀的興趣。
(資料圖)
對于恐龍的滅絕,人們始終心存遺憾。恐龍滅絕是世界之謎,對于消失在6300萬年前的白堊紀生物,人類為何對恐龍還是如此迷戀呢?讀讀本書,大概能夠明白一二。
在卡通,繪本,書籍,博物館,科技館,尤其是《侏羅紀公園》和《侏羅紀世界》這些耳熟能詳的電影,這是人們能夠見識到的恐龍世界。而孩子們更多的是對恐龍的無限想象和渴望。
但看不到真實的恐龍,多少有些遺憾,不過,科學家認為,恐龍可能沒有全部滅絕,它們的后代幸存到了今天。那么,我們來看看恐龍的“親戚”們都是什么模樣的。
書中說,始祖鳥是由某種恐龍進化而來的。那么,鳥類可能真的是恐龍留存于世間的后裔。始祖鳥和現代鳥類的共同之處是,身體輕盈,大部分骨頭都是中空的,飛行排列的方式也是一樣的。差別是,始祖鳥不能長時間飛行,飛得也不是很高。
不過話說回來,人們總會覺得鳥和恐龍一點也不像,怎么可能會有親戚關系呢?
1861年,在國外國外索倫霍芬發現了始祖鳥化石,有始祖鳥尾羽和翅羽的印記,其骨骼形態也和鳥類相近,最大的區別在,利爪、牙齒、身材骨、腹肋,以及細長的尾椎骨上,這也是現代鳥類身體輕盈的原因。
鳥類是恐龍的后代,這是目前被學術界普遍認同的觀點,只是,從恐龍到鳥,恐龍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經歷了體型逐漸縮小的過程。
我國著名的古鳥類學專家周忠和院士院士稱:恐龍沒有完全滅絕,鳥是他的后裔
。
恐龍使人們對遠古產生了無限的想象,要激發孩子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妨讓孩子讀讀這本兒童自然科學啟蒙讀物,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迅速刪除。
#恐龍世界#
#自然科學#
#每天讀本好書#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