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比較關注手機的話,就會發現目前最新款的iPhone 13僅僅只有4GB的運行內存,而目前主流安卓手機基本上起售運行內存都已經來到了8G,主流配置則是12G,部分游戲手機甚至實現了18GB!再加上系統“軟件”上的內存拓展甚至能達到21G!而目前,絕大多數普通人的臺式機/筆記本電腦的運行內存僅僅只有16G左右。
(相關資料圖)
當然,如果你是一名iPhone用戶可能就不知道,因為每一代iPhone蘋果都不會標明運行內存的大小,他們的消費者也不會將運行內存作為購買的參考參數。而在四年前的iPhone XR的運行內存僅僅只有3G,同期的安卓手機普遍都在6G以上,直到今天蘋果才多了1G,而安卓已經翻倍。
我想在這時候,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為什么iPhone只有4GB內存都能做到如此流暢,而安卓手機是蘋果的好幾倍都容易出現卡頓呢?
首先,你要了解手機內存的功能。 內存的作用是暫時存儲處理器的運行數據,以便及時取回。 例如,如果將手機上運行的軟件比作數學考試,那么內存就像草稿紙,承載著計算的步驟,而處理器就是負責計算的計算公式。假設處理器在沒有瓶頸的情況下,也就是說,當草稿紙面積不足時,計算效率會下降,最終會影響答題速度。所以我們能簡單的猜到iPhone內存小的原因之一。要么是算題方式更好,用的草稿紙面積小。要么就是有“橡皮擦”一類的東西,可以擦掉不需要的部分。但這畢竟只是猜測,具體的問題還得具體分析。
而首先就是IOS和Android系統的生態差異。iOS和Android系統雖然都是結果導向的觸屏智能手機,但用戶體驗感知的差異也非常有限。 但實際上,這兩個系統的運行邏輯大相徑庭。
例如,由于Android中谷歌服務的限制,所有APP都必須在后臺實際運行,也就是說,如果你打開一個100MB的APP,后臺內存會減少100MB。 為保證軟件的流暢運行,及時向你推送消息,安卓的軟件會盡量不進入后臺后被殺。這也是為什么在安卓手機上,你明明在睡覺之前清理了后臺,可結果醒來卻發現自己的通知欄早已密密麻麻的原因之一。很多應用常年停留在后臺,也是為了能夠收集用戶行為數據。只要你安裝了足夠多的軟件,駐留在后臺的進程和應用程序就會越多。
蘋果的IOS系統采用后臺墓碑機制,信息的接受與蘋果的服務推送統一。 所有APP推送消息都需要先發送到蘋果的Apple Push Notification Service,然后再推送給用戶,這樣就只需要一個接口也不會耽誤信息的獲取。
同時,APP在后臺時,Android真運行機制,IOS是虛擬后臺。 當APP被放到后臺時,會被掛起,不會繼續工作。 當上一個任務中斷時,系統會記錄當前應用的狀態并記錄下來。當需要恢復時,系統則會根據錄制的內容恢復到中斷前的狀態。也因此,安卓陣營的內存會越來越大,而iPhone的需求卻沒有那么大。
同一個APP運行在Android和IOS上占用不同的內存。 除了系統機制的不同,開發者對APP的優化其實也有關系。IOS是一個只有蘋果才能使用的封閉系統,而且使用IOS的機型也僅有蘋果自家的產品。所以蘋果對開發者的要求更加嚴格,審核機制也更加完善,必須通過要求才允許在蘋果的APP Store上架。開發者需要更強大的優化機制來適應蘋果的硬件。
相比之下,Android作為開源系統,管理機制比較松散,所以對于開發者來說,硬件適配的問題無需過多考慮。而且,不同的安卓廠商還會對原生安卓進行深度定制,比如耳熟能詳的MIUI,Color OS等,會對內存控制方面產生些許的不同。這導致雖然是同一個APP,但由于優化不足,Android占用的內存比IOS大。
縱觀蘋果內存升級的這些年,升級并不是為了系統流暢不掉幀,而是為了新的需求:因為3D Touch的加入升級到2G,雙攝計算攝影升級到3G,避免雙層主板的發熱過快問題提升到4G,為了支持激光雷達升級到6G。蘋果是為了自己的產品而升級內存。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歡迎在下方討論。
我是科技秋風,原創不易,歡迎點贊,關注,收藏,期待下一次的見面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