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鄭艷麗 趙曉光 本報記者 孫銘陽
在距離井下采煤工作面近千米的操控室里,司機坐在椅子上,看著屏幕,一鍵啟動后,隨著設備的運轉聲傳來,通過屏幕可以看到,采煤機開始自動割煤,各液壓支架自動跟機移架,工作面一個人都沒有……這樣的畫面通過視頻傳輸,在地面安全生產指揮中心的值機人員一目了然,這就是龍煤雙鴨山公司東保衛煤礦采掘工作面智能化開采的作業場景。
作為全國首批智能化礦井建設示范,東保衛礦結合實際,突出安全高效,建立了采煤、掘進、機電、主煤流運輸、輔助運輸、通風與壓風等“十二個智能化子系統”,實現了采掘系統“少人化”、機運系統“無人化”、防災系統“動態化”、信息系統“集成化”、人員定位“精確化”。
“我們累計投資1.85億元,引進先進裝備648臺套,實施系統改造63處,完成規劃目標的95%,建成了1個智能采煤、2個智能掘進工作面。本來兩年完成的工程在一年半完成。如今生產環境明顯改善,勞動強度大幅降低,工作效率顯著增加,安全可靠性明顯提升,工資收入全面提高。”東保衛煤礦黨委書記茹士君說。
“我們現在初步建成了三個平臺,綜合管控辦公平臺、生產集中監控平臺、安全監測平臺,涵蓋了生產調度指揮系統圖、人員監測系統圖、通風監測系統圖、工業視頻和廣播通信整合圖以及安全監測系統數據圖表這‘四圖一表’,數據資源高度集成融合,提升了管理決策效率。” 機電副總牛秀鋒說。
現在“一張網”將全礦井下62臺攝像頭、地面40臺攝像頭覆蓋的重要場所盡收眼底,“一張圖”讓各種監測監控數據一覽無余,“一個平臺”讓復雜動態的現場環境集成管控。而它們通過Wi-Fi6、萬兆以太環網“雙網融合”網絡架構這條“信息高速公路”,形成了協同聯動“智慧中樞”。
東保衛煤礦采煤副總李志強介紹,現在Z81采煤隊全隊用人從97人控制在50人以內,單產7.52萬噸/月,工效55.56噸/工,安全產能提高了80%,回采效率提高了95%,工人工資都達到萬元以上。
如今,東保衛煤礦安全生產經營形勢持續向好,在崗職工由原來的 2761人減少到現在的1453人,其中智能采煤工作面減少勞動用工25人,減幅35.7%。在崗職工人均年工資由5萬元增加到10萬元。
“我們累計投入1355萬元,加強礦壓監測,實施防沖綜合治理措施,經過山東科大‘生產能力核定防沖安全論證’。于2021年通過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一級礦井驗收,礦井具備了年產150萬噸的安全開采條件,實現了帶領職工到綠色‘解放區’安全生產。”東保衛煤礦總工程師高倫說。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發展完善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和巷道快速掘進成套技術,構建礦井物聯網綜合管控系統和操作平臺,加速動能轉換,釋放安全產能,推動礦井安全發展。”東保衛煤礦礦長于井全說。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