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在全球市場遭遇了寒流,這是不爭的事實。包括蘋果公司在內的iPhone系列產品,在出貨量和價格上也是捉襟見肘了。iPhone 14的價格早已經不再穩定。雖然蘋果官網上iPhone 14(128G)售價依舊保持在5999元,但在一些第三方平臺的售價最低已經跌破5000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一些第三方平臺,iPhone 14 (128G)星光色參與 “百億補貼”活動,售價低至4929元(補貼470元),跌破5000元。還有平臺的iPhone 14 (128G)星光色參加“商品券滿5999減800”的活動,領券后實際售價5199元。而在某寶平臺的眾多第三方商家店鋪里,iPhone 14 (128G)售價達到4788元。但即使如此,年輕人還是不愿意輕易更換自己的手機,只要現有手機還能用就會堅持,并不為價格松動而所動。
此外,我們也關注到,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內存市場下跌23%。雖然市場對智能手機的內存要求是越來越大,畢竟現在手機攝像頭的像素是越來越高,一張高清晰的照片動輒都是10幾M甚至更高,如果要拍攝一些高清視頻的話,占用的存儲空間更大。因此,手機內存的需求度是不低的;但是2022年手機內存市場卻下跌了23%。
據悉,TechInsights最新報告指出,由于終端市場需求下降,客戶庫存水平持續上升,導致供應過剩,智能手機內存市場遭遇了不小的壓力,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內存市場規模同比大幅下降23%,DRAM和NAND產品價格也大幅下降。
三星市場份額為48%,SK海力士和美光緊隨其后。內存市場曾經是三星電子的吸金奶牛,如今看來也是如日落黃花了。2023年會不會出現反彈呢?一季度已過,手機市場的復蘇跡象還不明顯,雖然手機廠商也在發布一些新產品,但是消費者的購買熱情不再同日而語了。年輕人也已經不再熱衷于更換手機了,只要手機還能用,就會再堅持堅持,而不是一有新手機發布,就想著趕緊跟上時代的潮流了。
有意思的是,近期在市場上還有一則傳聞是,蘋果公司的下一代旗艦iPhone15ProMax預計售價2萬元,那么誰還能買得起?誰還會去買?這是很值得玩味的一件事情。
其一是蘋果公司利用旗艦iPhone追逐高利潤又要到新高度了。據悉,iPhone 15 People Max的售價要到2萬元了。如果說當初旗艦版的iPhone X價格剛剛突破萬元的時候,我們還覺得高得有點離譜了。如今,2萬元的價格也要來了。
其二是在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持續低迷的情況下,蘋果旗艦版iPhone這樣高企的價格究竟要賣給誰?追根溯源,自然是哪些消費得起蘋果手機的用戶,此外就是不差錢的用戶,喜歡追逐最新版功能最全的象征著榮耀和地位的愛好面子的用戶。
其三是當現在年輕人已經不怎么熱衷于更換自己的手機了,只要手機還能用,就不會輕易迭代。據悉,在日本市場,一些二手iPhone賣得反而更好。那么,如何吸引到這部分用戶的垂青呢?
其四是旗艦版的iPhone 15 Pro Max增加了什么,就要賣2萬元的高價?據悉,iPhone 15 Pro Max的攝像頭凸起部分為3.78毫米,比iPhone 14 Pro Max的版本增加了約5%。相機外圈直徑為16.2毫米,內部有一個13毫米的相機鏡頭。其他的變化不大。除了攝像頭之后,或許最大的改變就是增加了固態按鍵,充電口要變成USB-C了。
其五是除了旗艦版的價格上漲之外,據悉iPhone 15普通版的價格也要上調幾百元。目前iPhone14起售價為5999元,iPhone15可能為6599元起售。作為參考,去年iPhone14ProMax128G剛上市時售價為8999元,256G售價為9899元,512GB售價11699元,1TB版本售價13499元。
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如果是以前蘋果公司的旗艦手機突破萬元的時候,人們還在喟嘆我們消費能力的提升,而且對于國產手機廠商也是一個間接的利好,畢竟大家的手機價格都可以定得略微高些。但是,當我們發現手機價格確實是上去了,但是年輕人的購機熱情卻不在了。這種此消彼長的勢頭如何破解?手機廠商如何再次吸引到年輕人的目光就變得非常關鍵了,不是簡單地推出個別微提升的性能就動輒賣上萬元的價格來掏空用戶的荷包了,這個時代或許也一去不復返了。
在如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以及和蘋果公司抗衡方面,我們關注到國內手機廠商把更多的精力傾注在了折疊屏手機方面。有報道稱,智能手機市場整體相對低迷的背景下,折疊屏成為不少用戶的新選擇。最新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折疊屏手機出貨量達360萬臺,預計2023年出貨量將超550萬臺。天眼查App顯示,我國現有超830條折疊屏相關專利申請信息,其中已獲授權的有近490條。從申請時間來看,2020年相關專利申請首次突破100條,2021年、2022年申請量達到高峰,每年均有超200條,其中2022年最多。
這些專利申請人包括華為、榮耀、小米、京東方等多家公司,許多專利也在不斷優化折疊屏的工藝,例如,小米公司不久前獲授權的“一種折疊屏以及電子設備”專利,可通過在避讓空間的中部設置連接部對顯示面板產生拉力,從而避免彎折區出現反拱,延長使用壽命;榮耀公司的“折疊屏的控制方法”專利可根據設備展開角度、溫度等確定折疊屏開合阻力,使其在不同環境和不同展開角度下保持手感;vivo公司的“折疊屏幕和電子設備”專利,可在折疊邊設置保護結構增強抗撞擊能力。只是相對比蘋果公司iPhone的出貨量而言,折疊屏手機的市場份額還是不夠強悍。
責任編輯:Rex_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