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趨勢Pro(ID:zgtrendPlus) | 夏蟲 黃漢城
讓一場發生在人體內的核反應,精準“狙擊”癌細胞,拯救患者的生命。
聽起來像天方夜譚?
【資料圖】
事實上,這樣的一幕幕醫療情景很快將在中國東莞,持續大量地出現。當地甚至專門蓋好了一棟大樓,全力推廣使用硼中子俘獲療法(簡稱BNCT)。未來幾年,全國會有無數的癌癥患者把希望的目光,聚焦在這里。
對于世界工廠東莞來說,這也是一種新鮮的角色。過去,它生產天量的手機、電腦、服裝鞋帽,甚至誕生了海量的高科技企業……但罕有機會,扮演一座醫療中心。
這一罕見變化的背后,恰恰是中國科技產學研轉化的新趨勢。
狙殺癌細胞的“黑科技”
在癌癥治療領域,BNCT鼎鼎有名,被認為是目前國際最先進的治療手段之一。
此前,這種技術只有日本掌握。
其醫療原理并不復雜。首先是給患者注射一種含硼的藥物。這種藥物與癌細胞有著極強的親和力,可以定點聚集在癌細胞內,給其做上“標記”。
隨后,對患者進行中子射線照射30-60分鐘。中子會與進入癌細胞內的硼產生核反應,釋放出一種殺傷力極強的射線α,從而在內部“殺死”癌細胞。
來源:scienceportal
由于α線的射程很短,只有一個癌細胞的長度,對周圍組織傷害較小。這意味著,跟放療比起來,患者感受到的痛苦更小。
打個比方,如果說傳統放療是用炸彈無差別“轟炸”腫瘤部位,而硼俘獲中子療法是用狙擊槍的八倍鏡(硼藥)精準鎖定癌細胞,進行定向狙擊(中子射線)。
這種特性,決定了BNCT療法更加安全,既不像化療一般會帶來脫發、黏膜炎等癥狀。癌癥復發率變得更低。
正因如此,BNCT被視為解決各種復發性、浸潤性,甚至已經局部擴散等復雜難治性腫瘤的“黑科技”。
在東莞橫空出世之前,這種技術只掌握在日本手里。
2020年5月,日本成功上市了世界第一臺BNCT設備,現在已經進入臨床應用,主要用在無法切除的局部頭頸部淺表性癌,并在未來計劃拓展到肺癌、乳腺癌和肝癌等。
每年都有很多癌癥患者排著長隊,到處找中介幫忙開日本醫療簽證,甚至還有人為此被無良中介騙取高額會診費。
不少人則由于路途遙遠、簽證限制,甚至是價格、名額等方面因素限制,只能望洋興嘆。
如今,他們終于等到了來自東莞的喜訊。
今年4月1日起,東莞市人民醫院的熱線電話就被咨詢的癌癥患者打爆了。
在該院剛落成的硼中子俘獲治療中心里,躺著中國第一臺自主研發的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裝置。
東莞硼中子俘獲治療中心大樓
它早在2020年8月打造完成,歷經兩年多后入駐。目前,正在推進臨床前研究和臨床研究工作。
這臺帶有東莞基因的裝置,未來有望讓國內癌癥患者的治療費用下降到日本的一半,更可以免去舟車勞頓和異國的各種不確定性。
更關鍵的是,這是中國自主可控的技術裝備,打破了該領域設備被國外壟斷的局面。
這意味著,未來無論地緣政治如何變化,都不需要擔心設備來源,更不用說壞了之后無法維修更換的問題。
說到這里,很多人會感到有些奇怪,畢竟東莞并不是傳統的高教重鎮,其一流學府數量尚不能跟武漢、合肥、南京等城市并駕齊驅,更不是北京那種遠近聞名的醫學高地。
這樣的地方,是如何誕生出這種極為先進的醫學技術呢?
大科學裝置孕育的“黑科技”
其實,東莞在癌癥醫療領域的異軍突起,離不開一個大灣區“國之重器”——散裂中子源。
2006年,東莞市與中國科學院及廣東省高能物理研究所簽訂共建散裂中子源協議。這是繼英國、美國、日本之后的全球第四臺,也是中國唯一一臺脈沖式散裂中子源。
2018年建成的散裂中子源
其實,當時中科院最早看上的地方,是北方的一座超大城市。但時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的陳和生,帶隊從北郊一路談到南郊,卻沒有一個地方愿意接受。
“你們既不產生GDP,又不交稅,來了之后沒有什么用。”
最后還是廣東對其展開了懷抱。綜合考慮地理位置、地質條件后,陳和生最終在廣州蘿崗、珠海和東莞幾個選項中,挑中了東莞。
東莞也是全國唯一一個同時陸路接壤兩座一線城市的地方,廣深港到東莞的時間上都差不多,地理條件得天獨厚。
東莞也不急于見到成果,而是給足了耐心,不僅提供最好的土地來迎接這個“吞金獸”,還從2006年起啟動“科技東莞”工程,每年拿出10億元作為專項資金,幾年后,每年翻倍到20億元。
東莞處在粵港澳大灣區A字型的關鍵節點
至此,東莞也悄悄迎來了新的拐點。
散裂中子源,其本質是一臺“超級顯微鏡”,可以通過中子來檢測物質的內部結構,允許人類深度探索微觀世界,助力科學家在材料科學、物理、化工化學、生命科學、新能源等領域實現新的前沿突破。
而東莞的硼中子俘獲治療中心,正是散裂中子源首個直接轉化的產業化項目。
不僅如此,東莞現在還在籌建世界第二臺阿秒激光,以及南方先進光源,不出意外的話,東莞將同時擁有三個大科學裝置,這在整個廣東省里絕無僅有。
放全國來看,也是傲視群雄的。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
站在這些大國重器的肩膀上,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一批高校院所、實驗室、研發機構、青創基地紛紛落戶東莞,大量海內外人才紛至沓來。
這讓東莞的實體經濟,誕生出越來越多大企業背后的“小巨人”。
顛覆想象的東莞制造
大家看看這捆平平無奇的音頻線,你猜多少錢?
100?500?還是2000?
都不是,一米2萬。
當我在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中科晶益聽到這個價格時,我的表情跟你是一樣的。
雖然以前也聽說過頂級音響設備很貴,但我一直以為只有德國丹麥少數幾個地方才能造得出來。
沒想到它會產自我們的腳下,而且還是那個曾以大朗毛織、厚街鞋業聞名于世的東莞。
秘訣,就在于里頭的材料——單晶銅。中科晶益團隊研發出一種高純度無氧銅,單晶銅的整根銅桿僅由一個晶粒組成,不存在晶粒之間產生的“晶界”,也就不會造成信號的失真,因此也成為影音市場的頂級配置。
當然,單晶銅的應用范圍很廣,相比傳統銅材,它的導電率提升了5%-20%,放到電子元件里能大幅度提高電磁能效。而銅在電子信息產業等諸多領域中,又有巨大的使用基數,所以它的應用前景是很廣闊的。
在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里,類似的傳奇夢想俯拾皆是。
你聽說過“骨水泥”嗎?
以前醫生在遇到骨質疏松導致的脊柱壓縮性骨折,以及運動受傷骨折等問題時,一般都是選擇保守治療或“開刀打釘子”。
但隨著生物醫藥的進步,現在只需要將骨填充材料的粉狀物和液體混合,“給骨頭缺損處打針”,數分鐘后就可以凝固,幫助骨組織再生。這種材料,就被稱為“骨水泥”。
而這種產品橫跨骨科和生物材料兩大領域,有著極高的技術壁壘,因此將近90%的市場被國外企業所壟斷。
中科硅骨自主研發出的活性骨水泥,不僅沖破了這種壟斷,而且價格更便宜。
國外進口的骨水泥產品價格高達5000-10000元,中科硅骨的骨水泥產品未來實現國產化后,價格預期2000元-3000元左右,而且還有獨特的生物活性,能被人體吸收,并促進骨頭生長。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有著顯著優勢。
最快明年,這一骨水泥產品可以拿到醫療器械注冊證,并投入使用。屆時,中國體育和醫療界可能會迎來不小的變化。
“跨越死亡谷”
在中國,有很多被卡脖子的環節,追根溯源到最后,其實就是這個材料的問題。我們造不出來。
所以,對于當前中國工業界來講,材料就是一個大瓶頸,很多技術發展停滯不前就是限于材料這一層面。
但另一方面,材料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材料層面上每一點的技術創新和突破,都有可能會給工業層面的發展帶來很大的推進。
每一個入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項目,都能從東莞這里拿到上千萬的啟動資金,少則一兩千萬,多則八千一個億。但我有一種感覺,就是東莞的心態一直很好——
比起勝率,更在乎賠率。
不苛求說有多少家企業能跑出來,而是只要有一家企業能成長為深圳大疆,就算贏了。這種風險投資,確實是有可能會帶來顛覆性的成果的。
以中科皓燁為例。目前國內百分九十的光學鏡頭用的是玻璃,百分之十是藍寶石。
前者比較軟,使用過程中很怕被手指甲蓋劃傷,后者屬于單晶材料,不能調控,造型和工藝上受限。
而中科皓燁卻想到用透明陶瓷來做鏡頭,能達到一模一樣甚至更好的透過率、強度、剛度、韌性等指標。但是陶瓷的原材料又是土,只要規模化生產成本比誰都要便宜。
現在,透明陶瓷已經開始在一點點蠶食傳統材料市場了,長遠來看,你以后在手機、平板電腦上的鏡頭,很可能就再也看不到玻璃或藍寶石的影子了。這種顛覆,就很像電動汽車對于燃油車的革命。
中科皓燁的相關負責人跟我說,他們“想要做中國版的康寧”。
這是一個極為宏大的愿景。
要知道,作為玻璃行業的隱形冠軍,康寧幾乎壟斷了智能手機屏幕市場,全球超80億臺設備都用了這一品牌的大猩猩系列產品。
在中國,康寧占據了超過一半以上的蓋板玻璃市場份額。
調研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幾天里,我見到很多展廳里,隨便拿起一個樣品,很可能就是來自于Nature或者國內哪個頂級期刊上的一篇論文。
學界有句話,做得出來的叫材料,做不出來就是廢料。可見象牙塔里的成果是多么難以落地。
斯坦福大學應該都聽過吧?沒有斯坦福大學,就沒有硅谷。作為全美科技成果轉化做的最好的大學,沒有之一,斯坦福也有95%的論文束之高閣,無法匹配到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場景當中去孵化。
而松山湖就是提供這樣一個平臺,“在科技成果向產業化轉移的死亡谷上架一座鐵索橋。”
這里的許多硬核的科創企業,實現了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盡管體量和營收都還很小,但是技術又很領先。最后還作為關鍵零部件用在了華為,比亞迪,OPPO、中集、立訊等巨無霸企業的產品上。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一個問題:
自工業革命以來,到底是巨無霸企業對人類的科技推動更大,還是科技型小企業對人類科技推動更大?
巨人背后的巨人
這個問題可不是瞎問的。
想想蘋果公司。這家巨無霸企業成功的背后,其實是有大量中小型科技公司提供了顛覆性的核心技術和產品。
像第一代蘋果手機,從多點觸控操作到革命性的界面,沒有一項技術是蘋果公司原創。蘋果只是作為一家偉大的集成商,把它們集合在一起成就一臺完美的“手機”,引發了全新的手機革命。
究根結底,是有眾多中小型科創公司完成了0-1的過程,才能讓蘋果從1-100,一步步構建起今天的商業帝國版圖。
任天堂的故事也值得一提。
80年代末期,日本游戲機競爭極為激烈,世嘉公司推出了一款配置極為豪華的Game Gear,其研發出來的3.2英寸彩色屏幕讓眾多玩家眼饞不已,是當時最為尖端的技術。
但作為回應,任天堂并沒有從技術上硬杠,而是用只有單色顯示屏的Game Boy掌上游戲機,便輕松的把世嘉公司的市場份額逼到墻角。
原因就在于,盡管Game Gear采用了當時最新興的技術,但這一前沿技術卻導致掌機重量過大且續航能力差,反而輸給了采用落后技術的任天堂。
對于任天堂而言,最好的產品往往不是性能最強、技術最優越的產品,而是能夠以最經濟的方式,采用成熟甚至是過時的技術,通過創意和思考放在不同的領域,從而滿足盡可能多的用戶需求。這正是“Game Boy之父”橫井軍平的“枯萎技術水平思考”理念。
從蘋果和任天堂這兩個案例就可以看出,有時候巨無霸的生存發展哲學并不是原始創新邏輯,而是市場邏輯。反觀那些硬核的小企業,它們沒有強大市場地位所帶來的一系列便利,唯有科技才是它們最大的護城河。
所以,我個人始終覺得,科技型小企業跟超級企業一樣,都是推動人類科技進步非常重要的角色,可謂并駕齊驅。
誠然,超級企業有用不完的科研經費,能夠籌建頂級人才匯集中央廚房式的實驗室。例如AT&T的貝爾實驗室,例如華為的5G實驗室,他們的國際專利數不勝數。
但是縱觀歷史長河,超級戰艦的數量終究是少數,海面上航行的,更多的是科技型中小企業。
他們實現一點點的0-1,最后匯集在一起,可能就會形成燎原之火,改變這個世界。
為什么我會這么說呢?
打個比方,未來,“中科皓燁們”一定會成為下一個康寧/旭硝子這樣的巨無霸嗎?
其實并不一定,說不定哪天行至中途就擱淺停滯了。
但是“中科皓燁們”所創新的核心零部件,會被巨無霸們納入供應鏈當中,累計到一定的閾值,就會出現一臺“新的蘋果手機”。
也就是說,松山湖扇了一下翅膀,結果卻誕生了一批巨人背后的“巨人”。
這些初創公司或許并不會成長為巨無霸,但是它們的創新產品可能會被業內關注到,從而引起廣泛的模仿,推動整個行業的升級換代。
這些初創公司或許并不會成長為巨無霸,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因為人員的流動和信息的交換,可能會實現技術溢出,說不定最后就有一家不知名的公司踩在這個新成果的肩膀上,悄然成長為一家跨國企業。
最最關鍵的,還是要有人實現0-1,把實驗室里的樣品推進到了商品這個層面。進而才有可能創造出更大的奇跡。
在看不見的角落里,東莞就有很多從0-1的隱形冠軍。
當前東莞高新技術企業7374家,專精特新企業234家。其中有79家企業入選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位列廣東第2、全國第5。
存量已然夠大,加上東莞即將擁有三個大科學裝置,未來將培育出一連串的巨人背后的巨人,增量亦甚為可觀。
這里頭,隱藏著無數的可能性。
更何況,東莞還有立訊精密、vivo、OPPO,有生益科技、馬可波羅瓷磚、慕思、玖龍紙業、奧海科技、堅朗五金、拓斯達、云鯨智能、菲鵬生物等各行各業的龍頭性企業。
要是哪天它們像蘋果那樣,將新的技術和產品實現1-100,不也有可能再跨越一步,成為新的世界五百強嗎?
結語
今時今日的東莞,已經不再是往日“世界工廠”的野生狀態,反而頗有幾分歐洲的神韻。
從行政區劃上看,這是國內少有的直筒子市,沒有“縣”,只有三十余個鎮街。每個鎮街都有著可圈可點的強名片。
例如,全球聞名的松山湖是科技產業新城,匯聚全球頂尖創新資源;長安是手機之都,出貨量占全世界的1/8;石排是“潮玩名鎮”,擁有超20個原創IP;虎門則是時尚服裝之都;厚街不僅是全國會展名鎮,還是家具之都;塘廈是世界高爾夫名鎮......這種多元并包,產業蓬勃的狀態,非常像多中心化的歐洲。
圖源:松山湖管委會
從產業形態看,歐洲任何一個單一國家的世界五百強數量都不到中國的零頭,但是其內生的科技創新力量又十分強悍,基礎創新、原始創始常有突破,從而成為Chimerica(中美經濟聯合體)背后的巨人,向來不以數量取勝。東莞亦是這樣。
這種創新的內核,讓東莞站在了今天城市價值鏈的上游。
國內雖然有一些城市擁有一批世界五百強,但有的是因為有壟斷牌照,嫁接在當地豐富的礦產資源上的;有的是耕耘科技含量較低的建筑、中醫藥、商貿等傳統領域,是大而不強的傳統企業。
它們能夠提供稅收就業,拉動一方經濟增長。但是說白了,多一個少一個,似乎對人類的科技樹影響也不大。
但在今天地緣政治急速崩塌,史無前例的科技戰下,那些藏在巨人背后的“巨人”,可能比普通的巨無霸來得更重要、更有想象空間。
東莞,為中國提供了不少產業升級的可能性,因此其地位自然要超過一般人的想象。而東莞制造,也正因其擁有的創新內核,正在悄然帶動整個上下游一同蝶變。
故事,才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Rex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