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在聯想2023年創新開放日上,聯想集團質量標準與環境事務總監劉微表示,聯想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實現自身減排,并正在為其他企業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ESG展區還專門展示了聯想溫水水冷技術、智慧園區低碳管理平臺、磁鐵稀土回收技術、智能長效電池技術、趨海回收塑料、95%高比例回收塑料面板、16%再生SGCC機箱、亞麻纖維復合材料、80plus鈦金牌電源、以及7系100%回收鋁材料等超十項產品全生命周期減碳綠色技術及材料。
走近ESG零碳領航站展區,聯想遠在深圳的南方基地的廠房、樓宇、辦公區正在高效、有序運轉,大屏幕上一排排儀表盤背后代表的不同維度環境數據、能源消耗情況等被快速捕捉并進行處理、存儲和分析……這背后是聯想智慧園區3D可視化低碳園區管理平臺的高效支持。數據顯示,在這套智能化系統的支持下整個園區實現了綠色化有效管理,綜合能耗預計下降10%-30%。
《聯想集團2022碳中和行動報告》顯示,2021/22財年,聯想集團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1235.16萬噸,較基準年減少23%。其中,范圍1排放量占比0.05%,范圍2排放量占比0.17%,范圍3排放量占比高達99.78%。事實上,減排范圍3,由于涉及公司價值鏈中產生的所有間接排放,如產品運輸、廢棄產品回收等環節,實際實現起來非常困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劉微介紹說,為“鏈主”企業,聯想集團承諾通過構建供應商管理的機制協同供應商共同減碳,比如聯想在供應商綠色能源使用、運輸環節溫室氣體排放、產品報廢管理等多維度每年制定了供應商環境管理目標,并推出了“綠色發展計分卡”,從行為準則、CDP績效評估、水資源減用目標、沖突礦產管理、溫室氣體減排、可持續發展報告等30個以上的指標進行管理。
此外,聯想自主研發的名為“全生命周期技術方案”的設計方案,通過綠色低碳建設和ICT技術的結合,達到綠色技術和綠色設計的一體化,為后續低碳轉型進行數字積累和平臺服務。目前,這套方案不僅在聯想供應商中廣泛應用,還賦能汽車制造、石油石化、能源電力、電子制造等多個行業300多家領軍企業。
“聯想主要從客戶使用過程、產品物流等方面實現范圍3減排。”劉微進一步解釋道,在客戶使用過程方面,聯想通過不斷提升產品能效來實現客戶使用全生命周期的節能環保;在物流方面,聯想重點聚焦產品包裝,通過創新技術和材料減少產品使用過程的碳排放。
她介紹,聯想通過創新低碳生產工藝、應用數字技術、節能技改等方式實現低碳環保。在本次智能設備綠色設計展覽上,多項首創性及行業領先性產品技術也亮相,集中展現了聯想在綠色產品方面的深厚積淀。如聯想Think Station P3臺式機面板采用95%的回收塑料,回收比例行業領先;在包裝中使用趨海塑料(OBP)、回收金屬等綠色材料,在包裝中使用竹纖維等可降解材料;推出長充放電循環電池,相比于業界普遍800次循環,可支持約1200次充放電循環等,最大限度降低自身產品對環境的影響。
除了產品設計本身,聯想不斷通過創新技術來助力低碳發展。溫水水冷技術作為聯想集團的明星技術也在展區以獨立區域展出,并吸引到會人員通過VR進行沉浸式體驗。據介紹,聯想自主研發的海神溫水水冷技術是降低數據中心能耗最可靠與可行的方案之一。秉承溫水液冷之道, 聯想憑借強大算力+高效散熱+余熱回收的“海神三叉戟”,把數據中心PUE降低到1.1-1.2之間,總體能耗降低40%以上。
此外,聯想攜手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數十所高校打造了高性能計算平臺,以高性能存儲、溫水水冷技術和LiCO資源調度模塊等技術,正在為高校科研、制造、氣象海洋、生命科學等多個領域提供領先成熟的高性能計算解決方案,助力行業變革。
聯想今年2月正式發布凈零排放目標路線圖,承諾致力于在2049/50財年實現全價值鏈凈碳排放,比國家層面雙碳承諾提前10年,并成為中國首家通過了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驗證的高科技制造企業。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溫婧
編輯/田野
責任編輯:Rex_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