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呈 | 記者 和冠欣 安旭東 鹿楊 劉蘇雅 實習記者 夏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可以飛翔、走路、翻跟頭,也能與人類對話、 為人類按摩,甚至完成極端條件下人無法做到的工作,機器人的本領越來越高、應用的場景也越來越多。
8月16日至22日,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辦,2023世界機器人博覽會同期舉行。 4.5萬平方米的展區里亮點紛呈,近600臺機器人同臺競技,吸引觀眾前來體驗未來之旅。
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創國際會展中心 舉辦 。
剛參加完成都大運會閉幕式表演的熊貓機器人優悠,為現場觀眾展示了自拍技能。
小朋友與機器人親切互動 。
智能畫像機器人正在為小朋友創作肖像畫。
“看!有兩只藍色的大蝴蝶在飛!”記者順著觀眾驚呼聲抬頭一看,兩只藍色的仿生蝴蝶機器人正在會展上方翩翩起舞。展臺工作人員伸出一只手,蝴蝶機器人便撲棱著翅膀緩緩落在其掌心,十分靈動,真假難辨。
工作人員放飛機器蝴蝶。
工作人員介紹,為了盡可能接近大自然里的蝴蝶飛行方式,這只蝴蝶機器人搭載了高度集成的機載電子設備,它們能夠精確且獨立地激活翅膀,實現快速運動。同時,蝴蝶機器人還能靈巧躲過障礙物避免碰撞,其身上的攝像系統每秒會對所有飛行物體的精確位置進行160次測量,及時對飛行路徑進行更新。
各式各樣的機器人與觀眾熱情互動。
研發工程師西爾以自己長相為參照制作的仿生機器人正在為大家表演脫口秀節目。
除了觀看仿生蝴蝶機器人的精彩演出外,還能和與真人極其相似的機器人進行互動。在EX仿生機器人的展臺前,觀眾已經圍了個水泄不通。
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復明、主持人蔣昌建為原型的仿生機器人與觀眾互動。
“它們分別是以王復明院士和主持人蔣昌建為原型的仿生機器人。”展臺工作人員介紹,其面部機械結構和仿生皮膚結合,可以再現幾乎全部人類的微表情,并且機器人全身最多具有140多個自由度,擁有人類活動水平的靈巧雙手,具備手勢和抓握等功能。
靈巧的“機器狗”正在表演高難度動作。
仿生機器人帶給觀眾連連驚喜,而在“智慧家居”場景下,寵物機器人、按摩機器人等功能性機器人的出現,則讓觀眾感嘆:“很實用!”
兩只后腿蹬地一躍,身子迅速向后騰空,穩穩落在展臺上,這只四足機器狗的拿手絕活——后空翻引來觀眾陣陣驚呼。這只來自小米公司的機器狗技能滿點,據工作人員介紹,它不僅會快步走和連續后滾翻,還能通過AI進行自主學習,識別并完成人類的語音指令,成為“生活小助手”。
可愛的機器寵物貓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和喜愛。
在“機器人+”養老服務板塊展區,一只有著藍眼睛,并且周身毛茸茸的寵物貓機器人格外引人注目。它時而打呼嚕、時而搖頭晃腦、時而擺動尾巴,模樣十分可愛,毛發觸感也十分貼近真實的貓,就連粉嫩的腳墊也是柔軟的。這款智能仿生機器寵物貓可以用于陪伴老人,或為特殊人群提供情感支持。
觀眾體驗機械手。
外骨骼機器人幫助人們輕松搬抬重物,變成大力士。
茶藝機器人正在烹制新茶。
白色的機械臂旋轉、伸展,在諸多易碎的茶具間穿梭自如,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吸引不少觀眾駐足。柔軟的夾具夾起輕薄的玻璃杯,打開茶壺蓋注入熱水,再將泡好的茶均勻分給客人,剩余的茶水還能滋潤茶寵,這一切步驟都由機器人“茶藝師”獨立完成。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套茶藝機器人的“手”很特別,夾具末端是由橡膠制成的氣動裝置,這讓它的動作格外輕柔。
果園多臂采摘機器人可以同時完成多個蘋果的采摘、收取任務,提高采摘效率。
展區另一側,一組在京郊農田果園勞作的農業機器人登上展臺,在它們的協助下,無人農場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在傳統的果園采摘環節,人工投入成本占比超過3成,而在標準矮化密植果園,機械臂夾取蘋果輕輕擰動,模仿果農采摘的手法,蘋果便被輕松摘下,放入傳送帶,這樣的一體化采收機器人,能大幅減輕果園的管理成本。這種農業機器人目前已經在海淀區、昌平區等果園得到示范應用。
手術機器人可以幫助醫生完成一系列精密操作。
人工心臟為醫學治療提供更多可能。
點焊機器人快速完成車身結構生產。
工業機器人整合各作業流程,讓復雜的生產流程完全自動化。
為滿足公眾參觀需求,本屆博覽會8月17日至18日為專業觀眾日,8月19日至21日為公眾開放日。屆時,觀眾們可以品嘗到機器人制作的冰激凌和咖啡、從機器人手中接過紀念品、看機器人打掃清理路面······體驗具有科技感的工業、農業、醫學機器人為生活帶來的便利。
“機智”的未來生活率先在世界機器人博覽會上變成了現實。
責任編輯:Rex_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