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樓宇經濟已升級為全新產業模式,四大趨勢指引樓宇標準化未來,機遇與價值凸顯。
仲量聯行18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樓宇經濟3.0》聚焦辦公樓、零售物業、產業園區、倉儲物流等七大樓宇經濟業態,首次提出“未來樓宇經濟”FoBE(Future of Building Economy)概念,并以FoBE“導向—驅動力(Fit to Drive)”模型,推演樓宇經濟3.0的四大發展趨勢。
報告稱,2018年中國正式邁入樓宇經濟3.0時代,樓宇與經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融合。在樓宇經濟3.0時代,上下游產業鏈得到有效整合,運營、管理、服務所帶來的軟性附加值受到重視,“空間+配套+運營”的全方位競爭成為主流趨勢。這對市場各方都將帶來全新機遇。
據介紹,樓宇經濟3.0四大趨勢為:首先,科技與數字。科技創新深刻影響著中國經濟、社會與生活的方方面面,房地產亦非例外。房地產科技將提升樓宇經濟附加值,節省成本、提升效率。
其次,共享與靈活。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辦公樓市場的新增需求中,具有共享性質的靈活辦公空間占比約15%。同期,中國靈活空間的不動產組合占比高于全球,且這一比例未來仍將持續提升。未來,以共享與靈活為驅動的靈活辦公、長租公寓、產業園聯合創新、共同配送等將為樓宇經濟各業態帶來全新面貌。
第三,綠色與健康。報告發現,獲得綠色認證的建筑租金溢價可達20%-30%,入駐率也更高。未來將更多出現綜合體、數據中心、倉儲物流等多種樓宇經濟業態。
最后,多元與融合。未來辦公場景將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商務辦公樓,移動化、靈活性的辦公方式將誕生于生活、旅途、消費等多類場景。
業內專家表示,樓宇經濟3.0是具有科技價值的時代,從開發驅動轉向科技驅動,房地產科技正在重塑樓宇經濟的發展邏輯。樓宇經濟3.0將有望為產業的發展注入更強驅動力。(完)(記者 閆曉虹)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