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樓市“金九月”開門遇冷,中國多地土地市場也在這一傳統銷售旺季傳出降溫信號。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9月以來(截至23日),土地市場延續8月份的降溫態勢,一二線城市土地出讓收入合計為1851.3億元(人民幣,下同),土地成交溢價率僅5.36%,創近一年新低。
從總價較高地塊來看,月內成交總價超過10億元的地塊合計為58宗。這58宗土地中,有25宗地塊是底價成交,占比高達43%,只有21宗地塊的溢價率超過10%。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近兩個月,土地市場明顯退熱。從4月份開始,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一度出現“小陽春”,土地單月成交金額均在3000億元以上,溢價率也保持在20%左右。8月份地市驟然降溫,一二線土地市場成交金額降至2219.8億元,溢價率也降至6.13%。9月份,土地成交溢價率繼續下降。
信貸政策連續收緊是地市降溫的主因。張大偉認為,7月份開始,連續出臺的收緊信托與海外融資政策,對房企拿地造成一定影響。在2019年二季度房地產企業扎堆拿地之后,7月份,資金收緊趨勢開始出現。8月份,房企拿地明顯減少,據統計,業內只有8家企業拿地金額超過50億元。
不過,亦有機構數據顯示,近一周以來,多地土地市場供應量和成交量環比有所回暖。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監測,上周(9月16日—9月22日),該機構監測的40個主要城市土地推出量環比增加52%,成交量環比增加220%,出讓金總額較前一周增加27%。
克而瑞研究中心市場研究總監馬千里表示,就政策層面上來看,雖然房企融資政策收緊,但“三穩”目標并未改變,各地也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出臺政策進行調節。(完)(記者 龐無忌)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