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貝殼研究院發布了《2021返鄉置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44.8%受訪者有返鄉置業打算,在疫情影響下,相較于去年同期的47.6%,占比略微出現下降;90后已經成為返鄉置業的中堅力量,占比達到 54.4%;在經濟動能、政策扶持、規劃利好等諸多因素影響下,新一線城市成為眾多在外打拼人群返鄉置業的熱門意向城市,成都、杭州和武漢排名前三。
新一線成熱門置業目的地
成都熱度連續兩年居首
據了解,《報告》中所定義的“返鄉置業”是指從工作所在地返回家鄉所在城市或者省會城市置業。結合受訪者返鄉置業意愿及人口遷徙數據,《報告》建立了指標模型并測算出了180個城市的返鄉熱度指數。測算結果顯示,TOP20熱門返鄉置業城市中有13個為新一線城市,占比達到65%。這與貝殼研究院去年發布的《2020年返鄉置業報告》結論相似,新一線城市已成為返鄉置業的熱門目的地。
同時,對比兩年數據發現,成都、武漢、杭州、鄭州及長沙等,成為最受“漂一族”青睞的置業城市,成都返鄉置業熱度連續兩年居于首位。
新一線成為返鄉置業熱門原因:
擠出效應+就業吸引+引進人才政策+交通便利
1、一線城市高房價的擠出效應:以北上深為代表的一線城市房價相對高企,上車門檻較高,對于剛需群體而言,為了避免一線城市留不下,家鄉所在城市又回不去的尷尬局面,不得不選擇“被動”置業。根據貝殼研究院發布的《2020城市剛需購房報告》顯示,30個樣本城市中,一線城市剛需購房套均總價超過300萬,顯著高于新一線及二線城市。一線城市中北京、深圳、上海剛需上車線居30城前列,其中北京剛需購房套均總價350萬元,是沈陽剛需價格的近5倍。同時,樣本城市中,沈陽、長沙、重慶等城市剛需上車難度整體稍低,以新一線城市長沙為例,剛需購房客戶置業套均總價84萬元,排名較為靠后。長沙房價的增長基本上與其城市基本面發展相適應,主要源于政府調控政策的適時出臺,使得房價與收入水平維持在合理的水平范圍內。
2、經濟快速發展帶動就業機會顯增加:近年,新一線城市經濟發展迅速,國內生產總值逐漸破萬億,第三產業占比增幅普遍超過一線城市,不少大型企業加速擴張布局,就業吸引力顯著增強。據統計,2019年從一線城市流出的人才主要流向新一線城市,其中杭州、東莞、武漢、長沙和蘇州成為求職者離開一線城市后首選的五大城市 。高薪就業機會的增加無疑會吸引人才返鄉就業、返鄉置業。
3、“人才爭奪戰”加速人口回流: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在嚴控人口規模之下,戶籍門檻較高,普通人很難滿足落戶要求。而新一線城市在人才引進方面給足誠意,自2017年打響“人才爭奪戰”之后,西安、武漢、成都、南京等城市密集出臺各種優惠政策,涵蓋放寬落戶條件購房補貼、租房折扣等多項福利,無不顯示出對人才的渴求。相對于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落戶環境寬松,滿足了不少“漂一族”們對安定生活的訴求,對返鄉置業具有明顯的吸引力。這些新一線城市戶籍制度逐步有序改革,能夠從二次城鎮化中獲得更多的人口紅利,有利于周邊農業人口進一步集中,為城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資源,也有利于城市房地產市場的長期發展。
4、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縮短出行時長:日趨完善的交通網絡,縮短了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吸引了不少外出人員回歸新一線城市置業。高鐵的飛速發展正不斷改變著城市之間的聯通關系,使得“工作在一線城市,置業在新一線城市”成為可能,從城市通達性來看,武漢、南京、鄭州、成都等新一線城市的交通便捷程度不輸北京和上海。新一線城市內部的交通資源優勢也日益凸顯,武漢、南京和重慶的建成區路網密度顯著高于北上廣深 。
返鄉置業趨勢向新一線及強二線城市集中
三四線城市不容樂觀
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漂一族”的返鄉置業意愿有所下降。《報告》顯示,44.8%的受訪者表示“有返回家鄉所在城市或省會城市買房的意愿”,比去年同期的47.6%有所下降。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2021年國慶及春節假期,返鄉置業會出現回暖現象。
同時,區域間的分化現象會更加明顯,人隨產業走,憑借產業優勢,疊加人口吸引政策,返鄉置業人群會進一步向以成都、杭州、武漢及長沙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及強二線城市集中。此消彼長情況下,疊加人口外流、棚改降溫及庫存壓力等因素,三四線城市返鄉置業趨勢不容樂觀。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