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深圳、青島等城市叫停土地集中入市之后,8月16號,大連正式官宣,將采用“限定土地溢價率”的方式,防止高價地的出現。這個溢價率究竟是多少?限制了土地的溢價幅度,對樓市會有怎樣的影響,新房的價格會走低嗎?
我們先來看看大連的“限定溢價率”究竟是什么,在大連市公布的樓市新政中,提出要加強住宅用地出讓的價格管控,合理確定住宅用地的出讓底價。具體來說,采用兩種競價方式,一個是“限定最高溢價率,達到最高溢價后,通過搖號決定買家”,不過,對于溢價率究竟是多少并沒有明確;另一個是“達到最高溢價后,轉為競配建政策性住房的面積”,這也是目前國內多數城市在宅地拍賣時的常規操作。
就在大連出臺土拍新政之前,國內的深圳、天津兩地已經叫停了第二批集中供地,北京、廣州、重慶、沈陽等城市也紛紛推遲了宅地的出讓時間。土拍叫停的原因,恐怕跟即將推行的土拍規則調整有關。
在自然資源部近日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明確提出,今年第二批次核心城市的土地出讓政策將有所調整,包括限定土地溢價的上限為15%,而且,各個城市不得通過調高底價等方式抬升實際的房價;除此以外,當地價達到上限后,可以通過搖號、一次性報價、競“品質”等方式決定土地的歸屬。
雖然大連出臺的樓市新政中并沒有明確溢價率,不過,自然資源部已經將紅線設為了15%,也就是說,底價1個億的住宅用地,最高只能競價到1.15億,然后可以搖號決定誰是買家,不再“價高者得”了。
一位業內的資深人士還告訴樓市馬坐播一條消息,天津已經對之前公布的今年第二批次集中供應宅地,重新設置了價格,完全按照自然資源部設定的15%的溢價率。在這張表格里面,在起拍價不變的情況下,所有住宅地塊的最高限價都下調了,原先的溢價率最高的達到50%,現在一律是15%,溢價率的降幅普遍在15%-25%之間。
土地溢價被嚴控,對買房人來說有哪些利好呢?首先,開發商的拿地沖動被抑制了,尤其是在地價、房價都明確的情況下,盡管利潤微薄,但是房企有利可圖,新房的供應量不至于斷檔;其次,土拍之前,各家開發商在計算成本后得出建設規劃方案,不會因為拿地的資金增加了,而降標或者偷工減料,買房人也不會買到“史上最差的房子”了。
有人說,“價格穩、利潤低、強監管”,將成為今后房地產市場的新趨勢,調控政策越透明,暗箱操作的空間就越小,樓市也就更加健康了。
(記者 馬祚波)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