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事排隊長、時間長怎么破;跑腿多、證明多如何減;服務不周,便民設施不方便,群眾體驗感差如何改進?
近日,記者從廣東省人社廳了解到,2018年以來,廣東人社部門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將行風建設作為“一號工程”抓緊抓實。大力實施簡政放權、優化流程、創新服務,加大服務供給,通過人社政務服務標準化、信息化、便民化不斷增強,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打造廣東人社服務金字招牌。
整合事項、放權改革
64項職能壓減至17項
“能放則放、重心下移、便民利民”面對辦事排隊長、時間長的問題,廣東人社部門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精準合理地向基層放權,加強對基層承接部門的指導與監督,確保人社政務服務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省、市、縣(區)逐級清理、下放、取消相關職權,逐步將人社公共服務事項下沉到鎮街一級的公共服務中心。”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廳取消省級行政職權8項,整合事項16項,移除權責清單事項23項,下放16項省級行政職能和115項行政處罰,將原有的64項職能壓減至17項,目前僅保留2項行政許可。”
與此同時,聚焦“雙區驅動、雙核聯動”,放權支持國家和省改革試點,廣東省人社廳累計向自貿區、廣州黃埔區下放5項省級權限。
擴大穗深人社部門自主權,向廣州、深圳下放正高級職稱評審權。向近300家機構或行業協會下放職稱評審權,其中具備職稱自主評審權的單位近200家。取消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實施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簡化流程、內部核查
全省共精簡各種證明材料2300多項
針對跑腿多、證明多群眾辦事難的情況。廣東打造建設人社政務事項、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的標準體系。
各地全面梳理本級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和辦事指南,全省實現同一事項業務名稱、流程、時限、材料等要素“十統一”,實現全省人社服務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
全省共梳理完成人社系統實施目錄273項,其中省本級實施清單161項,市級265項,縣區級225項。全廳政務服務事項進駐廣東政務服務網,并進行動態調整。
精簡優化辦事流程,以“三減一快”為重點,進一步簡化優化業務流程,集中整合數據資源,通過網絡核驗、內部核查、告知承諾等方式,開展人社服務快辦行動,開展兩輪事項流程再造,推進人社政務服務“打包辦”、“提速辦”、“簡便辦”、“省內通辦”和“跨省通辦”。
近年來,全省共精簡各種證明材料2300多項,實現了辦事企業和群眾提供材料減少43%;少填報數據信息757項,減少54%;少跑動48次,減少50%;123項服務實現“零跑腿”;辦理時限提速50%;實現16個“一件事”打包辦、29個異地事項跨省辦、60個事項省內通辦。廣州市進駐政務服務網事項137個,100%實現“最多跑一次”,80%以上事項“辦事不用跑”。
省本級整合原分散對外服務窗口26個、事項56項,打造統一的綜合服務大廳,推行“一窗通辦”,真正實現讓群眾“只進一扇門”。全省67個縣區統一標準化的社會保險經辦服務大廳已基本建成。
提升信息化水平
打造集中統一平臺實現“一網通辦”
在新時代,廣東人社服務以大數據思維為突破,以一體化平臺為支撐,以數字化轉型為驅動,積極推進一網通辦”、“指尖辦理”、“一卡通用”。為行風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數字力量。
廣東人社部門全面整合信息資源,打造省、市、縣、鎮、村五級統一平臺。創新“平臺+應用群”架構模式,將82個子系統聯結整合為“統一整體”。集中匯聚和統一調度全省1億多人口超340T基礎信息、參保信息、就業信息等數據。
省、市、縣三級2萬余人社政務服務實施事項網辦率96.7 %;全程網辦占比 81.2 %。全省累計簽發電子證照141種超1億張,開通網辦業務、職業技能鑒定、專技人員資格考試證書等8類電子印章。通過數據比對支持全省200多萬人超64億元失業補助金、364萬人50億元以工代訓補貼精準發放。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