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個在工信數據庫平臺進行人才數據采集;推動海洋產業人才振興計劃實施,一批海洋水產、海洋生物醫藥創新人才聚集湛江;發動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參加人才培訓班達300多人次;新組建“湛江市工程系列石化輕紡工程中級職稱評審委員會”,為石化、輕工、紡織人才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工信局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和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挑戰,把服務好中小企業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切實履行抓“第一資源”職責,當好企業貼心保姆,扎實推進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為我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
深入企業一線調研
為人才把脈
“市工信局的領導干部經常往我們企業跑,告知我們最新的政策,了解企業對用人用工還有什么需求,我們感到非常暖心。”廣東恒誠制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小燕對記者說。
市工信局人才領導小組先后到寶鋼、國聯水產、冠豪高新、恒誠制藥、喜利得、粵海飼料等企業開展人才實地調研,深入各縣(市、區)進行人才工作和政策的宣貫,走進企業一線了解人才狀況、人才需求以及對人才服務的意見建議等。
在每年召開全市及縣(市區)企業情況綜合數據采集和2021年人才統計培訓工作會議上,市工信局積極做好人才政策宣貫工作,第一時間向參會人才工作負責人和企業代表傳達了中央、省、市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相關人才政策,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為加強工業領域產業人才數量統計和人才結構分析,該局對“湛江市工信數據庫平臺”進行了功能拓展,在原企業情況綜合數據采集基礎上增加了人才信息采集功能,開創了全省地級市工信系統數據庫平臺人才數據采集先例。
通過對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的人才情況調研和數據采集,了解我市產業人才基本情況、發展現狀、人才需求以及企業亟待解決的難點問題等,更好地掌握我市產業人才情況一手資料,為今后5-10年工業領域各類人才發展目標任務、人才需求的總體規劃提供數據支撐。
推動產業升級換代
用事業留人
栽得梧桐樹,引來鳳凰棲。市工信局積極做好政策引導,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和技術改造,讓人才有更好的施展舞臺。
近年來,該局共鼓勵百余家條件成熟的企業申報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創新中心以及遴選專精特新企業。廣東恒誠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等28家企業成功申報廣東省企業技術中心,廣東南國藥業等10家企業入選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此外,該局通過推動廣東奮勇東盟產業園、湛江(吳川)海洋產業示范園建設,讓海洋產業人才振興計劃逐步落地實施,助力湛江打造北部灣人才高地。
截至目前,廣東奮勇東盟產業園已投入300多萬元建設孵化器、眾創空間平臺,并通過了市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的認定。在市工信局的政策扶持和孵化服務下,人才團隊、大學生創業者紛紛進駐。位于湛江(吳川)海洋產業示范園內的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杰能食品有限公司新引進了一批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成為聚集海洋水產、海洋生物醫藥等方面創新人才的“吸鐵石”。
構建人才培育體系
促企業發展
近年來,市工信局積極開展企業人才培育工作,組織了300余名專精特新及涉海企業等規上工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到上海復旦大學、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和深圳科技園區等“雙一流”大學或特色科技園學習,開拓企業家視野。
“培訓課程設置新穎,現場教學很接地氣,契合企業實際,含金量高、實用性強,有助于我們打破固有思維,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與創新發展起到很強的指導借鑒作用。我們非常珍惜這樣難得的‘充電’機會。”參訓的廣東鴻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建波說。
該局還積極發動中小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參加省、市舉辦的人才培訓班達500多人次,著力提升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能力和發展水平。
另一方面,為提升我市工業人才的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工業設計創新對我市產業轉型升級的服務和驅動作用,市工信局成功籌辦了四屆湛江市“市長杯”工業設計大賽,對獲得產品設計組前10名的主創設計師與概念設計組前10名的主創設計師,分別授予“湛江市年度十大優秀工業設計師”稱號與“湛江市年度十大設計新星”稱號。其中,2020年湛江賽區推薦的參賽作品共有24件作品獲得第十屆“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總決賽優秀獎,獲獎數量比上屆增長了212%,為我市工業設計人才脫穎而出提供了發展平臺。
為提升專業技術人員的隊伍結構,市工信局積極開展職稱評審工作。近年來,獲工程系列機械、電子電氣、輕紡化工評審和認定人數過千人。2021年適逢國家職稱制度改革年,市工信局主動作為,積極探索、認真研究,嚴格執行國家、省現行有關職稱工作的文件要求,結合湛江地區行業發展實際需要,新組建了“湛江市工程系列石化輕紡工程中級職稱評審委員會”,為湛江地區石油和化工、輕工、紡織行業的人才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搭建供需對接平臺
緩解用工荒
企業有所需,政府有所為。近年來,市工信局針對企業“用人難”問題,積極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饑荒”,成效明顯。
校園招聘攬人才。市工信局積極組織本市企業參加省相關部門舉辦的畢業生招聘活動,例如,發動企業參加“廣東省2021屆高校畢業生供需見面暨高成長企業校園招聘會活動”粵西地區專場,提供340個就業崗位,應聘崗位達300個,創歷史新高。2021年8月,該局聯合市人社局組織22家優質企業參加粵桂“專精特新”企業校園招聘活動,提供707個崗位,登記應聘人數超500人,達成初步意向180人。
直播帶崗招人才。市工信局主動對接企業用工需求,吸引誠信規范、薪資待遇高、生產條件好、生活環境優的企業以直播互動方式招人才。2021年7月,該局組織廣東華強電器集團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參加由省工信廳、教育廳、人社廳聯合開展的直播帶崗助“六穩”活動。以“粵商帶崗”直播互動的方式實現求職者和企業線上精準匹配,線下精準對接,讓求職者足不出戶找工作,切實提升就業實效?;顒又辈テ陂g,提供25個崗位,在線觀看人數高達45萬人次,當場收到近250份求職簡歷。
通過一系列精準對接措施,一大批優秀的高校畢業生被“引流”“回流”到湛江地區工作,有效緩解了企業人才短缺和用工短缺問題。
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局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人才工作部署,繼續做好人才工作政策宣貫,引導企業“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優厚的待遇留人”;組織企業家到“雙一流”大學或特色園區學習,落實好企業引進的高層管理人才或項目負責人薪酬補貼,抓好企業家后備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推動人才優惠政策落地生效,通過政策激勵,真正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