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郅慧建議,在共享出行領域,要充分發揮聚合平臺優勢,推動網約車行業健康發展。
近年來,交通部順應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大力推動網約車行業創新發展,涌現出了為網約車提供信息撮合服務的 “聚合平臺”,通過匯聚多家網約車平臺的方式,向用戶提供“一鍵全網叫車”服務,為網約車平臺導流,被稱為“平臺的平臺”。
(資料圖)
聚合平臺創新發展一方面提高了網約車獲客效率,帶動更多社會就業。截至2022年底,全國超過500萬網約車司機,同比2021年新增超過了100萬。
另一方面,聚合平臺創新發展增加了出行有效供給,優化了市場結構。交通運輸部公開數據顯示,通過聚合平臺完成的月度網約車訂單,占比超過了全部網約車訂單的25%。
動力出行是河南省第一家取得網約車牌照的公司,但在傳統模式下,難以招架燒錢競爭,一度轉向其他業務。動力出行后與聚合模式的代表性平臺高德地圖合作,不到兩年時間時間,網約車業務由1個城拓展至6個城市,完單量超過10倍的增長。聚合模式有利于優勢互補、產業鏈協同,從而有利于整個網約車市場的健康發展。
調研中發現,北京近50%出租車駕駛員把接“線上訂單”作為主要的運營形式。“北京的士”是在北京市交通委員會指導下,由北京出租汽車暨汽車租賃協會攜手近200家中小巡游出租汽車企業和高德合作打造的巡網融合平臺,幫助巡游出租汽車駕駛員線上接單,助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目前,北京全市90%的中、小出租汽車企業近3萬輛巡游車已經入駐“北京的士”平臺。“北京的士”平臺的線上訂單已經成為了廣大駕駛員的重要收入來源。
郅慧認為,聚合平臺既幫助大量中小網約車平臺解決獲客難題,同時也有效增加了出行供給,是平臺經濟創新發展的結果。
但在聚合平臺發展中,一些地方將聚合平臺作為網約車平臺管理,未能厘清聚合平臺和網約車平臺的責任邊界,存在責任與義務的不對等現象。
郅慧認為,應當合理設置聚合平臺的審核和安全保障義務,網約車平臺繼續承擔由運輸經營者承擔的運輸工具和從業人員資質審核義務。同時,聚合平臺同樣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落實監管規定要求,有效保護乘客的人身財產安全,維護平臺內經營者之間的有序競爭秩序。
郅慧建議,應當明確聚合平臺和網約車平臺的責任邊界,實施聚合平臺和網約車平臺分類管理,網約車平臺應承擔“第一把關人”的責任,而聚合平臺責任應聚焦于提供的信息服務,從而推動網約車行業健康發展。
去年12月,濟南首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確了聚合平臺的監管方式,將聚合平臺界定為“為網約車平臺與乘客提供信息中介、交易撮合服務的第三方”,應審核網約車平臺是否取得經營許可,未取得的網約車平臺不得接入。網約車平臺應當承擔承運人責任,不得向不符合條件的車輛、駕駛員提供信息對接開展網約車經營服務。
責任編輯:Rex_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