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9日,2023中國農業品牌創新發展大會在京舉行。會上,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聯合淘天集團發布《阿里電商培育農業品牌研究》《2023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電商消費指南》兩份報告。
這幾年,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成為地方農業發展一大亮點。對于脫貧地區、低收入群體而言,建立強大的區域公用品牌,意味著影響力上“越過山丘”,在財富效應上“水漲船高”,讓更多人站到區域公用品牌肩膀上發展致富。
國內的農業品牌建設成果如何?脫貧地區如何利用區域公用品牌彎道超車?為此,課題組圍繞1206個阿里平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展開研究,并對脫貧地區進行了專項研究。
【資料圖】
(圖1:中國農大和阿里聯合課題組在會上分享研究成果)
知名區域公用品牌更“鮮活”了
《研究》顯示,安溪鐵觀音、福鼎白茶、陽澄湖大閘蟹、武夷巖茶、信陽毛尖、安吉白茶、黃山毛峰、臨安山核桃、柳州螺螄粉、丹東草莓分列2022年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銷售榜前10。
從榜單看,盡管茶葉等耐儲、易運產品依然占據大頭,但從趨勢看,陽澄湖大閘蟹、煙臺蘋果、丹東草莓等生鮮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進入了銷售額前10,知名區域公用品牌更“鮮活”了。這離不開近年來國家對冷鏈物流體系的大力支持,以及阿里等科技企業的投入。
“得益于種苗選育、冷鏈物流升級,尤其是在數字化加持下,我們丹東東港草莓近年來發展迅速。”遼寧丹東東港草莓協會會長馬廷東在數字供應鏈助力精品培育論壇會上介紹到,“我們有家天貓店目前位列草莓類目第一。”
(圖2:丹東東港草莓商家在籌備天貓年貨節)
在淘寶天貓集團張佳勇看來,平臺企業可以從幾個方面幫助產地端做好銷售。“一是平臺官旗模式,幫當地開設原產地官方旗艦店;二是自營模式,通過天貓超市、淘菜菜等業務進行產地直采;三是營銷和直播,結合農產品時令特性,通過芭芭農場、直播等平臺數字化能力,幫助產地打造商品力、品牌力和銷售力。”
課題組成員、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高穎認為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依托電商平臺培育農業品牌已成為促產業、提收入的重要手段。阿里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之一,一直以來在培育和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圖3:《研究》中2020年-2022年銷售額排名前十的品牌農產品)
脫貧地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首次被專項研究 存在五大問題
與此同時,課題組還選取了66個脫貧縣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進行了專項研究,形成了《2023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電商消費指南》。
《指南》顯示,66個脫貧地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整體好評率平均值為93.45%。其中,武都花椒、柞水黑木耳等品牌的好評率為100%。
當然,成績喜人,短板也明顯。高穎在分享時指出,脫貧地區在公用品牌培育成效顯著,也存在品牌產品電商渠道利用不足、特色化差異化不夠、鏈條較短附加值不高、地區發展不均衡、品牌信任度忠誠度低等五方面問題。
為此,《指南》建議:要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要鼓勵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數字化建設;要充分挖掘品牌特色,加強品牌建設;也要選準行業示范,樹立品牌標桿;同時還要強化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監督管理。
(圖片由阿里授權中國網發布)
責任編輯: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