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年前平平無奇的一天,埃里克-斯波爾斯特拉改寫了約什-理查德森的生涯。
(相關資料圖)
理查德森當時是熱火的新秀后衛,幾乎得不到出場機會,非比賽日一般都自己去球館練投籃。但在這一天,他剛練到半路,就看到斯波這位兩冠主帥朝他走來。在那之前,他倆最深入的交流僅限于斯波一次又一次拒絕理查德森想要下放G聯賽的申請,因為在G聯賽起碼能得到更多上場時間。
“他總會說,‘我想看你訓練,也想讓你看看我們每天怎么訓練,’”理查德森回憶道。“我尊重他的意見。大學時我不是沒見過作派強硬的教練,對此是有心理準備的,但斯波……斯波比他們還要硬。”
但也是直到那個休息日,他才明白這種強硬代表了什么。
斯波對理查德森下了這樣一道命令:100次三分投籃練習,每個點出手10次。總共命中70球才算合格。
“于是我滿場出手,一會兒打鐵,一會兒手熱,最后投進了57個,”他說。
既然沒完成目標,斯波就讓他在場上往返跑,來回五次。埋頭奔跑之時,理查德森都忍不住自嘲:隊友大概都在海灘美美度假,瞧瞧他在干什么呢?
“我心想,‘真是大無語!這可是休息日,他想什么呢?’”理查德森說。
滿身是汗的跑完,理查德森繼續投籃挑戰。這回他手感好了不少,可能進了63或64個。
“再跑五趟,”斯波說。
這時理查德森有點冒火了:“我腦子里已經在責怪他,‘別忘了這可是我在配合你呢。’”跑完之后,他拿起球甩飛出去,罵了句臟話。但令他意外的是,斯波對此似乎喜聞樂見。
“他說,‘這就對了!跟自己較勁就對了!’”理查德森說。“我很詫異,這家伙什么意思,‘你在說什么啊?’”
他已經累得上氣不接下氣,滿嘴臟話地開始了第三次挑戰。
“投了一遍又一遍,我記得一共進了69個,”理查德森說,“當時是真到極限了。”
斯波抬起右手,豎起食指,示意他再跑五次。
“我直接氣炸了,”理查德森說。
哪怕怒發沖冠,他還是開始了第四輪往返跑。即便氣到這種程度,但他還是渴望得到認可。他從小就警惕心很強,不輕易信任他人。但在新秀賽季過半之時,他僅靠察言觀色就已經開始欽佩斯波了。
“沒有無緣無故的尊重,他肯定是拿出了能說服我的東西,”理查德森說。“斯波這家伙,比誰都事必躬親,工作上無比拼命,人人都知道熱火有文化,但他真的是在身體力行。從我加盟第一天起,每個人都告訴我,斯波這個人就是永遠力爭更好。而我發現,他對此簡直到了偏執的程度。”
而理查德森這第四輪往返跑,跟前三次還都不一樣。他開始有了使命感,感受到了一種狂熱的專注。然后,他投進了70球,而且還沒投完所有的球。最終完成的一刻,他沒有慶祝,甚至沒有什么情緒。他看著斯波走過來,做足了回應準備。而斯波用力拍打了他的胸膛。
“他說,‘你做到了!你做到了!’”理查德森說。“他說,‘來這里不是光投籃就可以了,不是這樣的。要去拼,要逼自己。以后每天都得這么練。’”
那之后,理查德森先后為五支球隊效力,生涯收入超過5600萬美元,他說自己每一次投籃訓練的強度都從未低于斯波給他立下的標準。
“我每天都那樣練投籃,已經成為日常習慣,一直保持著那種拼勁和壓力,”他說。
每個和斯波打交道的人都能講出一段不同的故事。畢竟,很難有人不會被他打動。他的鼓勵,他的怒火,他的挑戰和他的細膩,可以說塑造了這支球隊的根基。他帶領熱火五進總決賽,拿下兩個冠軍,去年已被官方選入最偉大教練15人的行列。上個月,他的執教總勝場已經進入歷史前20。
很多人都愛講斯波的故事,因為他本人太過低調,這也給他的成功帶來了一抹神秘。自2014年《體育畫報》李-詹金斯(譯注:詹皇回鄉文代筆)的那篇人物志之后,他就再沒對媒體專門聊過自己。他說之所以這么抗拒,是因為在熱火三巨頭時期,他被放在火上烤了四年,現在只想重新回到幕后。而且大肆炒作自己,也違背了他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在熱火只有“我們”,沒有“我”。
于是,我們只能通過他人口中的故事來一窺斯波之道。是他的激情、斗志、以及敢于直面沖突的強悍造就了他的成功,同時也讓他在執教過程中悟出了陰陽調和的道理。
“大家都喜歡他,”凱利-奧利尼克說。“但同時大家也都恨他。”
但在斯波之道形成之前,在他懂得如何與球員交流并打動他們的內心之前,他得先找尋自我。而這一番旅程,就從可能是他最低谷時的眼淚中開始。
* * * *
那個在辦公室哭到雙眼紅腫的早上,改變了斯波的一生。不遠之外的球場上還殘留著慶祝彩帶,因為前一晚獨行俠剛以4-2的大比分戰勝熱火,拿下2011年總冠軍。
帶著震驚和心痛,斯波在輸球后就沒有離開球館。他飽受煎熬,覺得球隊被逆轉自己也有責任。即便坐擁三巨頭,熱火仍無力回天。在防守端,獨行俠統治了禁區,詹韋突破無門。而在進攻端,熱火的速度和天賦優勢被消解,獨行俠限制了他們的持球和傳球,因而總能先發制人。
斯波不知道該如何還手,這讓他無比懊喪。
晨光熹微之時,助教大衛-菲茲戴爾也回到球館。他發現斯波坐在辦公桌后面,兩人都氣結不已。
“我剛推開門,就知道昨晚發生了什么。”菲茲戴爾說。“那大概是他人生中最漫長的夜晚。他那副樣子可不好看。”
從1997年一起在熱火做錄像剪輯師開始,他們培養出堅固的友情,因此他們敞開心扉,聊起了總決賽帶來的傷痛和郁悶。
“他很崩潰,非常自責,”菲茲戴爾說。“于是我們這兩個老友就坐在那里,眼眶通紅,安慰彼此,發現自己是如此渺小。”
那之后,斯波抽了抽鼻子,清了清嗓子,整理好了自己的情緒。他堅定地看著菲茲戴爾。
“那是他特別典型的姿態,眼睛通紅地盯著我說,‘再也不會這么輸了!怪我好了……接下來我們該怎么調整?’”菲茲戴爾說。
他們的頭腦風暴一直持續到當天下午。重新制定了進攻計劃,為了給詹韋創造更多空間,不再讓沒得分能力的大個占據強側。而在防守端,通過增加更多交叉掩護來加強包夾效果,為的就是提防獨行俠這樣的球隊通過迅捷傳球創造機會。僅過了半天,他們就徹底改寫了熱火的戰術本。
“那是意義重大的時刻,失敗實際上引領我們走向了勝利,”菲茲戴爾說。“但關鍵還是在于斯波的話,‘你知道嗎?我不是完人,這支球隊也并不無敵。我們不能就這樣讓他們去責怪勒布朗,我們得全力以赴,避免這樣的局面重演。’”
在NBA做了26年教練,在斯波手下干了六年助教的羅恩-羅斯坦恩說,等到新賽季熱火教練組碰頭開會,他感覺斯波整個人都不一樣了。
“那場失利在他心頭縈繞不散,”羅斯坦恩說。“我從沒跟他深入談起,但從他眼睛里我也能看出來。我們在辦公室閑聊的時候,他會一個人陷入沉默。我知道他很受傷,我們都一樣。但他的厲害之處就在于,遇到挫折之后,他有足夠的智慧看清一切。他能從自己的失誤中吸取教訓。”
改變的不止有戰術本,還有斯波本人。擔任主帥的前四年,他都在拼命立威,讓自己看起來像個真正的主帥,但卻從來沒能適應這個角色。但在他人生中最漫長的那個夜晚,他認清了自我,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聲音。
“失利之痛令他更加剛強,他在訓練時的存在感越來越強,他開始挑戰身邊的人,鞭策他們成長,”菲茲戴爾說。“這種轉變是很夸張的,到新賽季開始的時候,他真的具備了那種人格魅力。他給球隊設下了極高的標準,而且絲毫不肯退讓。”
有了在姿態和決心上都煥然一新的斯波,熱火打出了王朝級的統治力:連續四年闖進總決賽,在2012和2013年贏得兩連冠,并在2012-13賽季打出一波27連勝,單季拿下66勝。這一切淬煉出斯波獨特的執教風格,隊內誰鬧出幺蛾子都必須擺在臺面上解決。這與現今NBA的更衣室環境很不同,大多教練乃至球隊都急于討好球星,規避一些自私自利之輩對球隊化學反應的毒害。
“許多球隊都傾向于避開沖突;但他選擇直面,”奧利尼克說。“他甚至對此喜聞樂見。他覺得這種事會讓人變得更堅強,更出色。”
* * * *
巴姆-阿德巴約握緊雙拳,用力一撞。一次,兩次,三次。一邊拳頭代表斯波,一邊則代表他自己。
“我們有時候就會這樣針鋒相對,”他邊撞拳邊說。“有好幾次都氣得直接在場邊吵架。”
幾乎每一次,他們都是因為勝利,以及如何取勝而爭吵。不管吵的內容是戰術、投入還是自私,斯波總會提三個要求:交流時直視彼此,恩怨不上升個人層面,吵不管多兇都得有個結果。
斯波敢于在全國直播的比賽中跟球員攤牌對峙,包括2012年東部半決賽與韋德,以及去年3月跟巴特勒。但這些矛盾從未影響到整個賽季的航向。當年他跟韋德爆發沖突,熱火依然順利晉級并最終擊敗雷霆奪冠。同樣,他跟巴特勒是在對勇士的常規賽末段暫停中爭吵,但之后熱火照樣一路打到東部決賽第七場。
“斯波懂得真金不怕火煉的道理,”菲茲戴爾說。“而通過淬煉考驗,為自己創造機會的方法,就是把一切都攤開說。”
羅斯坦恩也說:“這有點像某種婚姻哲學:放任隔閡擴大,只會讓關系惡化。不妨直面問題,唯其如此,才有撥亂反正的可能。”
去年與巴特勒的爭執,可能是斯波堅決不退讓的姿態最為公開而徹底的一次展示。那次暫停中,他不斷挑釁巴特勒,老將哈斯勒姆也想沖上去,還被隊友攔住。巴特勒拒絕為本文接受采訪,但一年過去了,所有在場的當事人提及此事都是一笑置之。
“熱火隊任何一場普通訓練都是這樣的,”哈斯勒姆說。“我們平時就是這個樣子,這種態度。當時我對吉米的不滿在于,‘他在那里鬧什么呢?能不能好好討論問題,大家團結一致打好比賽?至于我倆的關系有沒有受影響,反正第二天我們就一起喝酒打牌了。’”
科雷布-馬丁說,巴特勒和斯波的沖突對球隊反而利大于弊。
“當時我就知道我們要好起來了,”馬丁說。“外人看了可能覺得我們要四分五裂了,但其實,這件事讓大家重新抱成了一團。回到更衣室的大家都明白,這不是個人恩怨,于是我們立刻開始了對話,一切攤開來說,誰都別糾結。結果就是,所有人腦子都清醒了,隨便外人怎么說,我們內部是根本不存在敵對的,有話都直說。我覺得那真是上賽季最棒的一個時刻。”
菲茲戴爾透露,2012年斯波與韋德吵架的時候,是因為韋德誤會了斯波的話,才去質問他。兩人吵了一架。后來,韋德抽空拜訪了自己的大學教練湯姆-克林,等他歸隊后,就跟斯波解決了矛盾。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當時大家都沒有把這件事掛在嘴邊,”菲茲戴爾說。“G4開始前我們一起看錄像,斯波對全隊解釋道,‘季后賽里發生這樣的事很正常,矛盾不可避免。’然后他看著韋德說,‘D,沒事了吧?’韋德說,‘教練,沒事了。’然后就啥事都沒有了。”
這算是斯波執教的陽面。在基本原則上他從不妥協,也不會允許球星把自己放在團隊之前。對某些人來說,這是難以調和的矛盾,但斯波的目標從不是做個老好人。
“他并不想討好誰,也不在乎你是否喜歡他,”菲茲戴爾說。“他只想讓你經歷那番淬煉,而這種歷程必然會有艱難。一些球員或許會罵他是混蛋,但他不是混蛋,只是態度強硬罷了。在真正要緊的問題上,他是絕不會退讓的。”
奧利尼克也說:“如果隊內出現不和,他能夠擺平。等到打進季后賽,或是走到緊要關頭,球隊往往就能淡定應對,因為大家對彼此已經有了足夠的尊重。所以你很難不欣賞他,我是真覺得人人都很尊重他。他所做的一切是為了球隊的最大利益,即便有時球員對于何為最大利益跟他意見相左,但依然會尊重他的態度,因為他求勝的努力是無可否認的。”
一位如此頑固直白到可能傷害他人的教練是如何贏得這種尊重的呢?
“這就是斯波的魔力了,”阿德巴約說。“他總能讓球員買賬,讓大家相信他的體系,相信自己都能變得更好。”
有球員說,斯波贏得尊重的關鍵在于他的同理心。要么是送禮物,要么是關心球員家庭,要么是早上一起散步看日出,斯波很樂意參與球員的生活,這讓他與別不同。有時候,哪怕是一條簡單的短信,也能變成一場深刻的交流。
* * * *
3月9日那天是休息日,馬丁剛吃完晚飯,電話就震了起來。是斯波發來的短信。
馬丁之前一直打首發,但在2月底全明星假期結束后,斯波把他調到了替補,讓剛簽約不久的樂福出任首發。這么打了幾場比賽之后,斯波就發短信來慰問馬丁,肯定了他的價值——不管是首發還是替補都一樣。
斯波發來的話可不止一兩句那么簡單。馬丁說,他寫的篇幅占滿了整個手機屏幕。
“顯然他是深思熟慮過的,”馬丁說。
斯波的主旨就是稱贊馬丁為球隊做出的貢獻,以及對他讓出首發的感謝,這種事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反正就是非常貼心,”馬丁說。“發短信聽起來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但他能有這樣的顧慮,能在意我的想法,只能說明他并不是一個只會盯比賽的教練。他在乎球員,在乎我們的人生。我相信隊里每個人都曾跟他有過這樣的交流,但我是真的感謝他的照應,而且那是在休息日呢。”
維克多-奧拉迪波說,他女兒娜奧米去年出生的時候,家里收到了一份禮物。那是斯波為孩子挑選的一套套小衣服。
“她現在還穿著那些衣服呢,”奧拉迪波說。“我是真沒想到斯波會這么做,會想到這些事。但這只能說明他有多在乎球員。很多人還真就送不出這樣的禮物,那得非常擅長設身處地思考,非常擅長溝通交流才行。他的厲害之處就在于,送的禮物跟他的工作無關,但卻能真正激勵和感動他人。”
馬克斯-斯特魯斯說,每當他在芝加哥的家人造訪邁阿密,斯波總會問候他們幾句,他家里發生什么大事,斯波都會關注。
“很多都是很私人層面的事,比如他知道我姐姐剛生了孩子,就會問她好不好。一般主教練可做不到這些,”斯特魯斯說。“我發現他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從不高高在上。他已經有了名帥的地位,卻仍能保持平凡之心,關照他人。”
當溫斯洛在受傷后情緒消沉之時,斯波是第一個提醒他家人的人,他給溫斯洛哥哥打了電話,說溫斯洛的狀態看著不對勁。到休賽期他還專門去了洛杉磯,跟溫斯洛以及職業沖浪選手萊爾德-漢密爾頓見面。
溫斯洛在熱火效力的四年半時間里沒少跟斯波起沖突,但斯波從來沒有放棄求同存異的努力。在洛杉磯,他們倆連同漢密爾頓開始建立信任關系,比如負重一起沉入泳池底部,然后睜開眼睛,用這種方式逼迫自己向對方求助。
逐漸地,溫斯洛走出了低沉,還邀請斯波與他一起上山徒步看日出。終于有一天,他放下了對斯波的隔閡。
“我們像兩個男人一樣對話,”溫斯洛說。“那一刻我們的身份不再是教練和球員了。”
如今溫斯洛離開熱火已三年,在聊到對斯波的看法時他說:“現在我更理解他了,而且我也真希望當時我能有這種覺悟。現在還是晚了……我在熱火學到太多東西,但有很多是時過境遷之后才看懂的,所以我非常尊重他在熱火的做事方法。”
* * * *
3月6日,熱火在主場迎戰老鷹,這是季后賽排位戰的一場關鍵交手。老鷹開局連續八回合進球得分,斯波大發雷霆。打了4分鐘他就叫了暫停,沖到場上,大幅揮舞著手臂,然后指著地板喊道,“馬上給我打住!”
邊線上,他用力在戰術板上寫畫,沖著全隊宣泄不滿。他說了什么?
“都給我振作起來,”阿德巴約說。“可以說非常直截了當了。”
熱火后來居上拿下了比賽勝利,但縱觀整個賽季的表現,他們還是相當令人失望。2020年他們打進了總決賽,上賽季又與凱爾特人在東部決賽激戰七場,但本賽季常規賽大部分時候,他們都在季后賽邊緣徘徊。
斯波說這個賽季非常特殊,他從來都沒有遇到過需要如此頻繁調整戰術和輪換的情況。熱火全隊因傷缺戰的場次聯盟第一,場均得分是倒數第一,而且戰況總是焦灼,場場都不好打。是不容易,是很失望,但斯波樂在其中。他稱之為“磨煉”。
“他總說,要是遇到這樣的困難還能克服,才是最能體會激情的時刻,”哈斯勒姆說。
因此,斯波總說苦戰代表了“磨煉之美”,也不斷稱贊球隊展示出的堅韌,那是“泥里滾出來”的氣質。
“這是我最欣賞他的一點,”樂福說。“他的斗志,他熱衷狩獵追逐的過程。而今,我們是歷盡艱難,但成就任何偉大都是艱難的。那天我們倆才聊到,要贏下最高榮譽,可以說是最艱難的任務了,我很高興看到他完全理解我的意思。”
有斯波做教練,球員得學會感知。感知到的可能是怒火,可能是歡欣,也可能是沮喪。但那總歸都是理解。季后賽開始前,熱火并不被視為奪冠熱門,但更衣室里的球員可不這么想。
“在外人看來,我們應該是支毫無頭緒的球隊吧,”馬丁說。“但其實,我們真心相信自己可以成就一番偉大。誰都會喊口號,但我們真的相信,也真能感覺到它的存在。在我們心里,這支球隊一直都是向著冠軍進發的。”
這些信念和感覺的來源?當然是斯波,他已經拿下了96場季后賽勝利,是他2008年上任后全聯盟最高的執教勝場紀錄。
馬丁說:“有他在,我們就是會覺得自己有機會奪冠。這也是我們與其他球隊不一樣的原因。或許我們一路摸爬滾打的姿勢不好看,但在我們眼里,這就是最激情的樣子了。”
原文作者:Jason Quick
發表時間:2023.4.7
歡迎大家來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后廠村體工隊”看看,有更多NBA、CBA相關考古、評論和人物內容>>
(譯/kewell)
責任編輯:Rex_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