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聚焦·和諧共生】
劉篤仁 焦楠
“這個是‘好’鳥窩,是有意保留在接觸網設備上的鳥窩。這樣的鳥窩,車間管內共保留了77處,每一處都有備案。”6月2日,57022次路用通勤車經過長(垣)東(明)黃河鐵路大橋時,劉法旗指著439號支柱上的鳥窩說。
劉法旗是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新鄉供電段長垣供電車間維修工區的一名接觸網工。他還有一個職務——乘車巡視員。每個季節都有該季節的巡視重點,春季主要就是巡視鳥在接觸網設備上搭建的鳥窩,54歲的劉法旗因而得名“鳥叔”。
春季是鳥兒繁殖的季節,也是搭窩“旺季”。一直以來,接觸網設備上的“違章建筑”——鳥巢都是鐵路供電系統的重要安全隱患。被雨水打濕的樹枝、被風吹散的鳥巢以及鳥兒銜來做窩的鐵絲,都可能造成接觸網設備短路,影響行車。
新鄉供電段近些年一直致力于鳥在接觸網設備上搭窩的防范研究。從裝設風鏡、塑料蛇,到安裝電子干擾器、播放模仿老鷹的聲響,再到涂抹刺鼻的驅鳥劑,多管齊下,但效果并不理想。最便捷的方式是把鳥窩搗掉,但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對鳥類不友好,也避免不了鳥窩的復建。
該段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更新了治理鳥窩的理念。根據鳥窩的位置和大小進行風險研判,分類對待、統一管理。對那些距帶電體較近,因下雨易引起跳閘的“壞”鳥窩,以“不過夜”的態度堅決拆除;對那些距帶電體較遠,對接觸網構不成威脅的“好”鳥窩,則保留。理念一變天地寬。
好鳥相鳴,嚶嚶成韻。這是“鳥叔”劉法旗希望看到的。
責任編輯: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