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科技6月26日訊(記者 李婷)招股書失效后,綠源集團控股(開曼)有限公司(簡稱“綠源”)更新招股書,再次向港交所發起沖刺。
【資料圖】
綠源成立于2003年,是國內最早一批發展起來的電動兩輪車供貨商。2022年公司銷售產品242萬輛,經銷商數量已超過1200個,銷售點突破9800個。在競爭激烈的電動自行車市場,新舊勢力交鋒,綠源銷量落后于頭部玩家,僅占有4.2%的市場份額,與領先者身位差距較大。
在綠源遞表前,雅迪、愛瑪、臺鈴、九號公司、小牛、新日此前已經登陸資本市場。如今急于上市的綠源還存在哪些隱憂?
重營銷輕研發
2020年至2022年,綠源分別實現營收23.8億元、34.2億元及47.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028萬元、5926萬元和1.2億元,凈利率分別為1.7%、1.7%及2.5%。
報告期內,綠源的收益主要來自電動自行車,近三個財年收入占比超過四成,單價從1156元提高至1309元。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型摩托車兩個業務變動較大,前者營收占比從10%增長至20%,后者由于新國標實施導致消費者喜好改變,占比從30%萎縮至5%。
從財務數據來看,目前電動自行車本質上屬于毛利率偏低的制造業,產品所用原材料及耗材開支在銷售成本的比例超過90%。成本擠壓下,過去三年綠源的毛利率分別為11.2%、9.9%及10.7%。與同行相比表現也較為遜色,2022年雅迪、愛瑪、新日的毛利率分別為18%、16%和15%。
綠源主推液冷電動車,產品定位為“一部車 騎10年”。但根據費用支出,綠源似乎重營銷輕研發。2020年、2021年及2022年,銷售及營銷成本分別為1.2億元、1.9億元和2.6億元,占同期總收益的5.1%、5.6%及5.4%。
大手筆的廣告費投向熒幕,綠源出現在《脫口秀大會》《向往的生活》《后浪》《這!就是街舞》《嗨放派》《快樂再出發》《種地吧》等綜藝節目,以及《清平樂》《有翡》《少年之名》《二十不惑2》熱播劇中。同時綠源也投放了地鐵、公交、電梯等戶外廣告,狂刷存在感。
而在對應期間內,綠源的研發成本均低于營銷費用,分別為8352萬元、9583萬元及1.5億元,占同期總收益的3%左右。
電動自行車市場高度集中,前九大制造商占80.8%的市場份額。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銷售冠亞軍雅迪和愛瑪共同分食了近一半的市場蛋糕。綠源以4.2%的市占率位列第五大電動兩輪車制造商。
杠桿率激增至97%
伴隨業績增長,公司存貨賬面余額持續走高。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存貨結余分別為2.1億元、3.9億元和4.5億元,存貨周轉天數分別為30天、35.9天及36天。此外,貿易應收款項、應收票據及應收租賃款項分別為1.4億元、1.6億元和3億元。
資金吃緊,綠源大舉借債,近三年負債總額分別達到10.7億元、21.1億元和25億元。與此同時,杠桿率大幅提升,從2020年的32%飆升至2021年的119%,2022年略微回落至97%。綠源稱,主要由于公司用于建設廣西工廠及浙江工廠智能廠房的借款增加。
綠源寄望于將此次上市募集的部分資金投入繼續擴充產能。公司預計到2026年,華東地區工廠、浙江、山東及廣西工廠產能分別為250萬輛、200萬輛、350萬輛和200萬輛,累計產能達到1000萬輛。
目標和當下現實差距較大。公司過去三年的產能為180萬輛、210萬輛和330萬輛,2022年擁有190萬輛產能的浙江工廠利用率僅有64%,上一年為94%。綠源稱主要是由于2022年4月新成立的智能工廠開始運營后產能擴大,經歷了產能爬坡階段。山東和廣西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分別超過80%。未來如何消化擴充的產能,是綠源面臨的一大考驗。
此外,招股書還披露了公司業務合規問題頻發。2020年至2022年,綠源共有82名經銷商及子經銷商受到了89起行政處罰,主要涉及在最高車速、整車重量或尺寸、腳踏功能、制動距離、輪胎寬度及短路保護方面與相關產品標準或產品資格證書不符的情況。
雖然綠源提出強化技術防止改裝、加強對經銷商的教育和管理、現場檢查、監察及報告、消費者教育等補救措施,但亂象依舊不止。2023年,在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示的第1批和第2批電動自行車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中,綠源接連上榜,整車質量、控制系統(過流保護功能)、充電器與蓄電池(蓄電池防篡改)、電池管理系統(BMS)(數據上傳功能)等項目不合規。今年綠源還因質量問題遭到煙臺市和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點名。
中國網科技就招股書相關問題致電致函綠源方面,截至發稿前未收到回復,記者將繼續關注公司上市動態。
責任編輯:Rex_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