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人民日報出版社、金融科技50人論壇共同出品的《中國產業鏈韌性:金融的力量》新書問世,聚集學界、監管層專家學者以及行業從業代表的理論與實踐思考,從不同視角探究和解讀產業鏈金融,并結合典型產業的運行實踐,尋找新發展格局下金融創新和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優路徑,努力構建數字經濟與數字金融有效融合的新模式。作為集供應鏈科技與金融科技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商,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受邀參與該書在產業實踐方面的重要篇章撰寫。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金融科技事業部總裁李波結合供應鏈金融在多個行業的產業需求,以及科技平臺在供應鏈金融生態中的鏈接價值,撰寫的《創新打造“雙鏈聯動”模式 供應鏈金融科技服務多行業》一文被收錄。
供應鏈金融科技是產業數字化的“關鍵之匙”
(資料圖)
供應鏈金融指的是站在供應鏈產業鏈整體布局角度,綜合運用前沿金融科技,整合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實交易背景下,構建供應鏈中占主導地位的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一體化的金融供給體系和風險評估體系,提供系統性的金融解決方案,以快速響應產業鏈上企業的結算、融資、財務管理等綜合需求,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產業鏈各方價值。
在《中國產業鏈韌性:金融的力量》新書發布會上,人民日報出版社總編輯丁丁表示,產業鏈、供應鏈一直是大國經濟循環暢通的關鍵,也是經濟發展安全的生命線,在新的發展格局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金融科技不斷發展,傳統供應鏈金融的模式發生了改變。在此背景下,人民日報出版社作為黨中央機關報在出版領域的延伸,特邀產學研專家,還原最明晰的產業鏈金融發展路徑,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出發,尋找金融創新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優路徑。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表示,“產業數字金融是當前中國經濟與金融發展中最具生命力的領域,供應鏈金融是典型的內在化、自循環、更有效的產融活動模式。” 他指出,數字化與金融的結合帶來了全新的金融要素、金融產品、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組織方式。數字金融對產業的支持方式發生了全面改變,解決了傳統產業發展中可能面臨的高成本、低效率問題。數字化與金融的結合還可以更多地支持產業的中高端升級,通過數字化和新技術的疊加,推動產業向中高端發展。
李波在文章中指出,供應鏈金融科技是產業數字化的“關鍵之匙”,是產業數字化的最優解之一,往往也是實體企業進行產業數字化的第一站。做好供應鏈金融科技,才能真正讓自身的“四流”打通,運營效率提升,并化解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
李波認為,從核心企業角度看,供應鏈金融科技對供應鏈核心企業的意義不僅在于為其提供金融服務或信貸資源,通過供應鏈金融在供應鏈中與各環節的連接關系,打通核心企業與其他參與者之間的信息壁壘,改善核心企業與其他主體之間的合作和連接方式,并將核心企業的資源能力輸出給這些主體,提高它們的經營管理水平與業務質量。對供應鏈的信息獲取從滯后到及時,從不透明到透明,對整個供應鏈鏈條風險識別的有效性大幅提升。
從產業上下游中小企業角度看,產業內除核心企業之外的其他利益相關者主要是中小企業,它們往往面臨高融資需求與低融資能力之間的矛盾。現在它們可以借助供應鏈金融科技連接核心企業,實現業務活動與管理活動的數字化,提高經營管理效率,降低經營決策難度;同時,依據數字化帶來的高信息透明度,獲得信用、貸款等金融資源支持,使其化解自身融資能力不足造成的發展束縛與障礙。
從金融機構角度看,供應鏈金融科技作為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解決了金融機構缺少精細、多維度數據資源能力(技術、數據等)的難題。
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打造全鏈路產品并對外輸出 服務外部實體產業供應鏈
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深耕金融科技近10年,基于在京東數智供應鏈的整體實踐錘煉了豐富的經驗,比如早在2013年,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就推出了第一款基于互聯網的供應鏈金融數字化產品——京保貝,通過池保理的業務模式,創造了分鐘級到賬、隨借隨還的產品體驗。十年來,京保貝已累計為京東自營供應商提供了超7300億的循環資金支持,是商業保理全行業中單款業務量最大的保理產品。
以京保貝為基,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在十年間陸續推出了服務于上下游的全產業鏈、全產品鏈、全場景產品與服務。在生產環節,針對原材料,資源供應商及貿易商、生產資料和零部件制造商等上游企業的信用流轉、保理融資、銀票秒貼、商票速融等產品,可幫助原材料供應商快速回款;在商品流通環節,針對核心企業的融資租賃產品,可幫助盤活固定資產;針對下游企業各級分銷商、物流商、服務商的采購融資、未來貨權融資等產品,可服務于經銷商的采購墊資需求,動產融資產品可服務于經銷商在存貨環節的融資需求;面對終端零售的店鋪,京小貸、企業主貸等產品,可為商戶提供基于信用的貸款,以及通過信用分期的產品,幫助商家拓展新用戶群體,刺激交易額提升。
李波表示,京東科技在2022年將供應鏈金融科技的輸出列為必贏之戰,成為京東的重要戰略方向之一。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將多年實踐所沉淀的技術、模型、算法、工具充分解耦,積木化拼裝,并進行產品化和標準化,形成“數智供應鏈+供應鏈金融”的雙鏈聯動模式,從對內服務向對外輸出系統平臺進行升級,助力核心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以及產業鏈上的中小微企業高效便捷解決融資難題。
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的定位即是通過服務核心企業、產業服務平臺、政府平臺以及產業園區等供應鏈上的主體企業和組織,形成基于供應鏈交易或企業真實經營數據的金融資產,并通過科技手段將非標資產標準化,依據資金方的風險偏好及價格匹配資金,輸出資產,促進平臺的流量交易規模化,最終成為資產、資金高效對接的生態服務平臺。
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服務三大客群 助力產融結合
李波認為,隨著供應鏈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相關產業需求也在同步加速釋放。如今,供應鏈金融科技面對的是一個龐大的產業生態圈,包括各類核心企業,金融機構以及地方政府服務平臺等,均面臨著各自供應鏈管理及服務的痛點,需要通過供應鏈金融科技充分激發出各個要素之間的協同效應,才能創造最大價值。
面對核心企業,通過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的搭建,可以深入核心企業的產業鏈條中,打破了數據孤島,解決了“四流”合一的問題。同時通過本地化部署的模式,能夠有效地緩解核心企業對于數據安全的顧慮。在分析核心企業的各類資產規模的同時,能夠有效地將資產進行分成,推薦給不同的金融機構,實現有效的資產進行對接,提高資產對接效率,降低融資成本。以酒類產業鏈的核心企業之古井貢酒為例,京東科技為其搭建供應鏈金融科技服務平臺實現了兩個突破,其一是成功穿透到了二級經銷商。二級經銷商往往是一些個體工商戶或終端門店,在傳統的金融機構的名單中屬于“白戶”,沒有任何的征信標準,所以傳統的金融機構很難提供融資貸款。在京東科技服務古井的過程中,有效打通了數據鏈條,從古井集團穿透到一級經銷商再穿透到二級經銷商,能夠讓這些終端門店基于和古井貢酒的供應鏈條數據和信息流,從金融機構拿到融資貸款,極大提高了融資可獲得率。其二是京東科技針對古井貢酒下游經銷商的各種資金情況,做了相應的資產分層,把古井貢酒的一級經銷商推給了農業銀行,讓一級經銷商能獲得更加低的融資成本;而對于二級經銷商這類用戶,推給了風險偏好高一些的中關村銀行,也提高了二級經銷商的資金獲得率。
面向地方政府服務平臺,以京東科技為江蘇南通市打造的區域型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為例,南通市通過“南通貿融”的主體與京東科技一起搭建了長三角產融公共服務平臺。平臺建設初期主要是以建筑企業、建材供應商、物流企業為試點,后期則逐步推廣到家紡、家具、農業等18條產業鏈。平臺借助區塊鏈、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打通了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物流企業、金融機構的數據交互,實現了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三流合一,為鏈屬企業提供了系統性的金融解決方案,使得供應鏈運行效率顯著提升。同時平臺還引入了物流監測系統,以全數字化、可存儲、可分析、無法篡改、可追溯的合同數據和物流數據為基礎來驗證交易的真實性,從而幫助中小微企業盡早拿到工程款項,降低經營風險。對于金融機構而言,平臺提供的全量信息,也可促進其數字化金融產品的創新。同時智能化的審批流程,也讓金融機構節約了放款成本,提高審批效率。目前,平臺已對接16家金融機構,且通過平臺辦理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加權平均融資成本較企業本身平均融資成本下降50BP左右。
面向金融機構,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可以提供兩大類的服務和產品。第一大類是系統搭建,第二大類是運營支持。以服務中海信托為例,京東科技以下游采購融資系統模塊先期切入,搭建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并結合整體京東科技的風控能力、征信服務能力、資金資產對接能力,以訂單和歷史交易數據為基礎,為海油商城的下游經銷商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滿足其經銷商獲得及時貸款的需求,從而解決了它們短期資金周轉的難題。2022年12月底,該業務迎來了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華南銷售分公司的首批采購商,標志著平臺正式上線運行。這個系統也有效幫助中海信托拓展了其資產類別,與此同時也有效助力整體產業鏈管理效能提升63.5%。
在商業模式維度,李波認為,供應鏈金融科技能夠通過改變供應鏈商業模式的底層要素,為供應鏈商業模式創新提供更高的自由度,助力產業進一步實現數字化。供應鏈金融科技是當下產業數字化的最佳選擇之一,是大量企業產業數字化的第一站。供應鏈金融科技能夠提升產業上下游資源配置效率,助力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傳統難題。這對于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文內圖片為京東授權中國網使用)
責任編輯:Rex_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