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京東科技對外發布《2022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報告》(簡稱ESG報告),在充滿不確定性的2022年,京東科技以數智供應鏈戰略將數智技術與實體產業深度融合,重塑產業增長韌性。
通過數智供應鏈技術推動社會公平,是京東科技在ESG治理非常關注的部分。京東科技以“鄉村振興”和“民生建設”為抓手,讓技術陽光惠及各個社會群體,持續提升京東科技的普惠價值,承擔社會責任,助力更多人享受美好生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鋪就高質量可持續的鄉村振興之路
鄉村興則國家興。京東科技服務“三農”、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其中,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貴州省黔東南州天柱縣和寧夏項目,就是京東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典型案例。
其中,2022年,鹽邊芒果項目的每畝產出達到9500元,園區輻射帶動區域效益高于縣平均水平20%。京東的生物資產監管平臺,則累計為農戶帶來了73億元貸款。
攀枝花鹽邊是中國芒果的主產區,芒果種植面積超過30萬畝。盡管芒果種得好,當地企業和農戶卻不擅長物流和銷售。京東在當地搭建起“產-銷-供”一體化平臺,撮合當地芒果生產商和批發零售商,搭建起“產地直銷、定制服務、集采分銷”的組合式打法,擺脫了對過去單一渠道的依賴。
但京東科技并不止步于賣好芒果,更是探索出系統化的助農打法,即“321”:以三產聚二產強一產。
首先從三產切入,搭建起數字化營銷服務體系,通過直播和線下營銷,幫助芒果等農旅產品出圈。其次聚集二產,通過京東鄉村數智大數據平臺分析,發現鹽邊有做預制菜的產業基礎,給出具體的產品研發、包裝和銷售建議,開發出油邊肉、羊肉米線等地方特色小吃,建立“羊鼎記”等特色品牌。最后則反哺一產,建立鄉村振興大數據振興,利用數據驅動更精細的管理,助力當地產業決策等。
這套系統化打法在鹽邊成績斐然:僅1年內,京東(鹽邊)鄉村振興示范園就成為“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撮合超過1.2億元交易,客單價提高70%。后續鹽邊牛肉、鹽邊油底肉等“滋味鹽邊”預制菜,也打開銷路,在京東銷售額環比上漲120%。
在貴州的天柱縣,跑山雞產業的難點則不在物流和銷售,而在生產端。天柱縣林業優渥,是發展跑山雞的基礎,但難點是管理漫山遍野的跑山雞。京東科技建立起生物資產數字化平臺,包括六項服務,即AI盤點、及時告警、溯源、數據、金融和數字化駕駛艙服務。依托于此,生產端和融資、銷售有了閉環,正式打通所有環節。
這套生物資產數字化平臺也服務于寧夏和牛項目。人言“家財萬貫,帶毛不算”,農戶養殖每頭牛的成本高達數萬元,而金融機構難以衡量生物資產價值,難以發放貸款。京東科技利用生物資產數字化平臺,給和牛打上智能耳標,并通過AI視頻監控,采集每頭牛從入欄到出欄的全天候數據。這些數據采集后同步上傳區塊鏈,成為金融機構統計和信任農戶生物資產的依據,也幫助農戶更精細地養殖和牛。
寧夏和牛項目上線以來,將當地農戶的年收入提高3.7倍,獲取融資額提高30%。這樣的故事,正在全國每一處鄉村上演:宿遷大閘蟹、鄭茶油、山東預制菜、銅川金銀花、重慶蘆花雞。過去遠在深山無人問的農產品,終于走出大山,通過京東“鄉村振興”的基礎設施和數字技術助力,遠銷全國各地。
民生建設保護弱勢群體,“防風險于未然”
在鄉村農戶以外,需要被技術陽光普照的另一類群體是農民工。拖欠、克扣甚至拒付工資的情況,在很多城市都存在。農民工維權難,難在三點:首先取證難,無法取得和保存有效證據;其次是仲裁和訴訟難,與用人單位的力量不對等,耗不起、等不到;第三是溝通難,與相關部門溝通存在隔閡,只能靠司法援助單點覆蓋。
為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京東利用自己在智慧城市業務的深厚積累,建設出一套農民工工資監控預警系統。截至2022年底,在宿遷,這套系統已經監控在建工程353個,及時發現和排查欠薪隱患,調處成功率達到100%。
這套系統基于宿遷市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融合了40個委辦局的信息,囊括了城市能夠被采集的各類數據。當宿遷工人上崗前,需要在設備前“打卡”,將出勤記錄實時上傳到系統內部。
在系統內部,還存有用人單位的工程項目審批、資金落實、施工許可、勞動用工、工資支付等數據,以及水電氣供應、稅收等,能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相關指標的數據。系統實時分析這些數據,一旦發現用人單位有欠薪風險,會提前預警,讓指揮中心督促督辦相關單位,完成工資發放。通過大數據和AI,京東能夠做到將宿遷的農民工欠薪“防患于未然”,而不是亡羊補牢,讓農民工承擔可能的風險。
在項目實施后,宿遷市域治理現代化項目先后被授予2021年度宿遷市“改革創新獎“一等次、IDC未來智能領軍者大獎、2022江蘇省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優秀解決方案(應用示范案例)、2022江蘇省大數據、區塊鏈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2022”金標杯“BIM/CIM應用成熟度優秀成果獎。
對于這套系統建設的意義,有相關人士表示:“在京東技術的支持下,宿遷的市域社會治理正由經驗判斷型向數據分析型、由被動處置型向主動發現型轉變,成為一座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的智慧城市。”
服務產業和社會,京東科技不會停歇
在不久前,京東度過了自己的20歲生日。京東宣布了未來20年的“35711”夢想:能有3家收入過萬億、凈利潤過700億的公司;5家進入世界五百強的公司;7家從零做起市值不低于1000億的上市公司;能為國家繳納1000億稅收;提供超過100萬就業崗位。
實現這個夢想,也伴隨京東向產業和社會作出的承諾。京東宣布,在未來20年,將累計投入超3萬億元人民幣用于一線員工的薪酬福利;京東鄉村振興“奔富計劃”帶動超1億農民增收;累計攜手6千萬中小微企業數字化升級;京東的供應鏈服務基本實現覆蓋全球,在占全球80%體量的經濟體里建立供應鏈基礎設施;京東將全面實現碳中和。
其中的京東鄉村振興“奔富計劃”,于三年前啟動。預計今年京東會提前完成階段性任務:帶動農村超過10000億元產值的目標。可以說,京東已經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在未來,京東科技將繼續發揮技術的力量,繼續以數智供應鏈能力,服務中國實體企業,將自身積累的技術和經驗釋放給產業伙伴,為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Rex_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