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平臺流量向出行產業傾斜,出行產業中的“三新”經濟正在為經濟回暖注入增長新動力。7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22年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為210084億元,比上年增長6.5%,比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現價增速高1.2個百分點。
“三新”經濟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核心,互聯網平臺與出行產業融合創新帶來的出行新業態就是“三新”經濟生機勃發的一個側影。
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進程中,新業態、新模式在各地涌現。出行產業里,有一批專注于出行服務的傳統出行企業,擅用互聯網平臺流量優勢,為傳統出行提質增效,拓展出市場新空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由新國線運輸集團聯合7個省份的大型骨干道路客運企業共同發起成立的中交出行,在接入高德打車后每年單量增速均超200%,帶動各省份傳統出行企業與互聯網平臺的融合創新。
傳統出行企業有專業的出行服務能力,但在過去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普遍經歷過巨額投入自建系統,卻始終面臨用戶流量小、供需匹配低效的困境。為突破這一增長天花板,中交出行積極開展與平臺企業合作,用好互聯網流量,為實體經濟打開增長空間。
互聯網平臺是出行企業的“提效器”,也是行業融合創新的“助推劑”。目前,包括高德、美團、騰訊在內的平臺企業紛紛以聚合模式接入出行服務企業,一方面為用戶提供“一鍵叫車”服務,另一方面為出行服務企業導流,成為出行產業的“提效器”。
放眼全國,互聯網平臺與出行產業加速融合創新,涌現出的出行新業態為推動經濟向好回升提供了新動能。
在武漢,風韻出行接入高德打車后2年訂單增長5倍;在山東,為滿足互聯網用戶的出行需求,及時用車采購2萬臺新能源汽車,陸續投入網約車業務,帶動汽車產業鏈近50億產值;在銀川,聚合生態企業妥妥E行每天服務全國近4萬名司機,并累計為銀川市地方稅收貢獻超千萬元。
將觀察的鏡頭拉近,不難發現,出行產業中的“三新”經濟展現出了量的穩定增長,更呈現出質的有效提升。
2022年,風韻出行入選2022年湖北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交出行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并入選深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
成長于西部地區的妥妥E行也站上了數字時代的同一起跑線,成為寧夏自治區重點培育的“小巨人”企業。
出行產業“三新”經濟的蓬勃背后,是互聯網平臺與出行產業在融合創新中,對資源配置的優化、產業升級的推動、消費市場的拓展。日前召開的平臺企業座談會指出,平臺經濟在時代發展大潮中應運而生,為擴大需求提供了新空間,為創新發展提供了新引擎,為就業創業提供了新渠道,為公共服務提供了新支撐,在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顯。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陳德球近日撰文表示,未來,應從價值取向、科技創新以及賦能實體經濟等角度著手,持續提升平臺經濟發展質量。建立有序開放的平臺生態,培育共享經濟新業態,發揮價值共生效應。
責任編輯:Rex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