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冰箱行業,處在“溫水煮青蛙”的階段:市場表現看,穩中有降成為“新常態”,根據奧維云網數據,2020年上半年,冰箱市場零售量同比下降4.6%,零售額同比下降9.7%;產品體驗看,缺少感知明確的開辟式創新,本來就作為基本素質的“保鮮”,依舊是產品升級的最高頻關鍵詞,但升級效果難在生活中量化,缺少新吸引力,也就難讓消費者產生興趣。
最近,有品牌推出了“能刷抖音的冰箱”,雖引發關注,但簡單的需求臆造恐怕不能給品牌自身、給市場帶來可觀影響。大屏刷抖音不靠譜,保鮮也不是護身符,冰箱行業的創新,就這樣進入死胡同了嗎?
都在說保鮮,意義大嗎?
近年的產品煥新中,很多時候“保鮮”看起來都在扮演唯一主角。這種狀況的出現,不免讓人疑惑,如果作為冰箱基礎能力的“保鮮”,依舊是產品的唯一,為什么要有如此數量龐大的SKU,只在容積、結構、配色以及相關要素上做極簡差異化不就可以了嗎?
西門子的“真空零度保鮮”,表示用“真空科技”延緩食材氧化;美的的“微晶一周鮮”提出“不凍原鮮,口感如初”;類似的,還有格力晶弘的“瞬凍技術”;海爾“全空間保鮮”,突出“智能恒溫”;美菱的“水分子激活”,突出用“主動控鮮”替代“被動保鮮”……
上述進化了的保鮮技術基本都圍繞兩個關鍵,延長保鮮時間,以及食材精細管理。品牌將保鮮能力的提升作為產品的核心賣點,當然是認為這樣能夠引起消費者的興趣,但從市場量額齊跌的表現來看,事實與想象存在差距,這還是在考慮到冰箱產品單價整體下降的情況下。
釘科技分析認為,上述情況的出現有以下原因:
賣點差異化難體現。不僅是眾多品牌將突出保鮮能力作為共同選擇,而且,從官方的技術描述看,各品牌產品的非同名技術,能力表現也大致相近,這就難形成差異化,帶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能力升級難被感知。即便是就保鮮能力而言,也未必沒有其它方向可探索,但不少品牌的升級,本質上單純指向了保鮮期的延長。但冰箱在作為標準化產品大量普及之后,在保鮮時長方面,基本上已經可以滿足日常需求。
就水果、蔬菜、肉、蛋、奶而言,更多的人依然傾向吃得新鮮,除特殊情況,通常也并不需要這類生鮮食材在冰箱中存放很久;在此基礎上,冰箱發揮長效保鮮能力之前,食材已經被吃掉,能力的感知就無從談起,再結合技術融合導致的價格變化,可能影響產品口碑。
以上,并不是要說保鮮能力不重要,事實上,它依舊是冰箱的核心,但同時也是本應做好的基礎,就如同合格的電視應該有良好的畫質一樣。將同質化升級的基礎能力作為差異化能力,一方面說明冰箱行業內可能存在品控問題,有待規范;另一方面,表現的是品牌在創新層面缺少作為。
缺少創新路徑的探索,單純強調本應做好的基礎能力,單一地大力推進這種能力,在用戶需求之外造成技術冗余,這其實是在用戰術上的積極,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市場決勝的關鍵,是在基礎能力過硬的同時,有差異化優勢、特點,所謂守正出奇,冰箱難成例外。
大屏刷抖音會是出路嗎?
“出奇”,對比而言,互聯網品牌更有想法。
最近,云米推出了一款號稱“全球第一臺刷抖音的5GIoT大屏冰箱”的產品。相關細節來看,產品配置了一塊21英寸屏幕,搭載5G和WiFi6芯片模組,從公開信息看,產品想要達成的一些目標包括:“解決中老年人刷抖音老花看不清的痛點,也使得全家一起暢快刷抖音成為可能”。
就釘科技對冰箱產品的觀察,終端層面,云米的這款新品并不算有新意,“帶大屏的冰箱”在近年來被推出了不少,家電品牌和互聯網品牌都有涉獵,將這類產品的推出看做冰箱智能化的一個方向,也作為融入萬物互聯時代的一種準備。
實際使用而言,云米這款產品提出的“大屏刷抖音”,未必沒有需求,但更多還是在臆造場景。就以“解決中老年人刷抖音老花看不清的痛點”,以及“使全家一起暢快刷抖音成為可能”這兩點為例:
“看不清”的問題,一方面,在更早時候已經可以通過電視大屏解決,另一方面,在刷抖音的時候必須要去到餐廳或者廚房,坐在甚至站在冰箱前的這種操作,遠離了用戶友好的屬性;至于全家一起刷抖音,這種場景被需求的概率恐怕是很小的,畢竟,就算是家人,也不代表要喜歡同樣的內容,大家需要有群居的快樂,也有獨處的空間。
大屏娛樂的切入點不新鮮,甚至臆造冰箱刷抖音的使用場景也并不靠譜,就產品而言,上述的云米冰箱談不上出色。
不過,云米的產品升級思路仍有可取之處,值得行業品牌思考。
云米找到了用戶日常生活中的高頻需求,并嘗試將它嫁接至冰箱,算是從用戶需求出發,改善產品,盡管這種改善還非常粗糙。同時,這種嫁接建立在了有部分消費者逐漸接受了冰箱帶屏的背景下,而在技術實現層面,也并不困難。可行,加上易操作,應該正是
整體來看,通過“大屏刷抖音”,云米是想要讓冰箱與用戶互動起來,讓冰箱占據用戶更多的時間,并可能借此讓冰箱成為智慧家庭中廚房場景的核心,讓冰箱在廚房代替電視,后續也許就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大屏刷抖音這個點,對于冰箱市場而言,算不得出路,但做類似的創新思考,去了解用戶需求,用開辟式創新為用戶提供新價值,這是所有的行業品牌都需要考慮的。
開辟式創新可以怎么做?
2019年的《哈佛商業評論》中刊載了有關“開辟式創新”的文章,這一理念被認為是顛覆性創新理論提出者克萊頓·克里斯坦森的最新力作。開辟式創新,被認為能夠為公司帶來新的增長并促成包容性可持續發展,是一種目標明確、自我引領的市場策略。
釘科技總結認為,克萊頓·克里斯坦森提出的開辟式創新有以下三個最重要特征:其一,根據當地市場具體狀況設計產品策略,并服務于當地市場;其二,讓更多人獲得此前負擔不起或因并不存在而無法獲得的產品及服務;其三,讓某一產品或服務容易使用、可以負擔,從而進一步實現普及規模的擴大。
從用戶對于保鮮的需求而言,對冰箱做顛覆式創新,這個階段可能還沒到時機,但為市場發展,開辟式創新卻是必要的。云米的“大屏刷抖音”的有了些雛形,但做得并不好。
就冰箱而言,垂直品類和垂直市場的開辟(比如化妝品冰箱、母嬰冰箱等等),已經有品牌在做,釘科技在這里想探討的主要還是冰箱大屏如何應用:
加強服務能力和交互頻次。
一類終端產品要成為IoT時代智慧家庭的中心,關鍵在于兩個,一個是占據更多的空間,一個是占有更多的時間。搭載屏幕之后,冰箱這類大家電就可以在時間占有上做更多文章。
傳統的冰箱,服務能力是單點的,服務方式是被動的,與用戶是不交互的,隨之而來的是,其能夠接觸用戶的時長和頻次極為有限。從點到面,從被動到主動,從“沉默”到互動,冰箱品牌不妨做考慮。比如,主動進行食材補充的提醒,與用戶交流購買建議,打通電商,甚至更進一步,如果需求足夠,品牌可以自建食材的供應鏈。
場景應用的進一步拓展。
幾年前,電視市場憑借內容和服務,上演過指向回暖的小高潮,也讓“軟硬一體”基本成為行業標配,通過內容、服務和相關要素獲得更多用戶時間,給出了盈利的另一種可能性。
搭載大屏的冰箱,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廚房里的電視”或者是“餐廳里的電視”,場景應用仍然有延伸空間,不僅僅是菜單的查詢,營養攻略的分享,像是電商,甚至是社交等等,都不是沒有可能。
但在同時,釘科技認為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精細規劃,不是簡單嫁接到冰箱;二是,細分人群,未必作為“基礎性體驗”。
做開辟式創新,冰箱行業品牌越早覺醒越好,云米們只是還沒有找到適合的突破口,但也許突然有一天就會用某一個項能力、某一種服務、某一個場景,“一針捅破天”。彩電市場已經出現過這樣的變化。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