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1日訊 據工信部消息,自今年7月召開5G行業應用規模化發展現場會以來,各地通信管理局、工信部門及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中國鐵塔堅持“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結合,協同推動5G應用規模化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9月底,全國新簽約5G項目約190個,簽約總金額超12億元,覆蓋制造、港口、電力、醫療、文旅等多個領域。
5G應用“樣板間”加快復制
截至9月底,北京、山西、黑龍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云南、寧夏等多個省市在制造、港口、電力等行業新簽約99個5G應用項目。制造領域近60家企業積極開展“5G+智慧工廠”項目建設,大力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港口領域,日照港、煙臺港等圍繞5G在無人巡檢、自動導引運輸、集卡自動駕駛、智能理貨等場景,開展5G+智慧港口項目建設,助力港口智能化。電力領域,內蒙、浙江等地新簽約電網項目4個,涉及電力態勢感知、無人機巡檢、遠程會診、應急處理等典型應用場景。
5G加速向其他領域落地開花
5G倍增驅動效應也正在醫療、文旅等領域加快釋放。醫療領域,福建、廣東、海南、貴州等地新簽約5G智慧醫療項目14個,加速5G在醫療領域的落地應用。文旅領域,山東、廣西等地新簽約“5G+智慧文旅”項目5個,積極推動景區、博物館、紀念館等發展線上數字化體驗產品,打造沉浸式文化和旅游新體驗。
當前,我國5G已進入規模化應用的關鍵階段。推進5G應用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從試點示范到規模推廣再到大規模應用需要政產學研用多方攜手,不斷挖掘和釋放5G賦能千行百業的巨大潛能和廣闊空間,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商業模式,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劉朋)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