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侯建斌
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網絡安全行業的發展,人才是根本。在后疫情時代,我國網絡安全人才市場發生了哪些變化?供需問題是否解決?網絡安全人才前景如何?
10月12日,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空間安全學科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論壇”在西安舉行。業內專家紛紛就新時代網絡空間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建言獻策。
專家認為,目前人才培養沒有充分發揮企業和市場作用,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不夠,人才評價激勵制度不夠完善。專家呼吁,積極探索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的新思路、新體制、新機制,不斷完善網絡安全人才培養體系,創新網絡安全人才評價激勵機制。
人才激勵制度不夠完善
近年來,中央網信辦會同教育部等相關部門積極推進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截止到目前,全國45所高校設立單獨的網絡安全學院,170余所高校設置網絡安全相關本科專業,每年網絡安全畢業生超過2萬人,較2016年增加一倍。
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院長夏學平認為,同時要看到,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工作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不夠,人才評價激勵制度不夠完善,人才流動還存在一定障礙。
對此,夏學平建議,創新高校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網絡安全人才校企聯合培養新機制,培養一批適應產業需要的實用型網絡安全人才,聚合企業、高校、培訓機構等力量,建設高水平網絡安全實訓平臺、實訓基地,不斷提升網絡安全人才的實戰能力。
與此同時,創新網絡安全人才評價激勵機制。探索出臺實用型網絡安全人才的職稱評定政策和引進激勵政策,以實際能力、實際貢獻和成果實效為衡量標準,不唯學歷、不唯論文、不唯資歷、突出專業性、創新性、實用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夏學平說,加大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實施網信領軍人才聚力工程,發現一批高層次、創新型領軍人才、中青年后備人才,打通網絡安全人才流動渠道,建立健全“旋轉門”制度,打破體制界限,推動網絡安全人才在政府、高校、科研機構、社會組織、企業之間有序順暢流動。
網安人才需求快速增長
記者注意到,論壇還對外發布了《網絡安全產業人才發展報告(2021年版)》(以下簡稱《報告》),此份《報告》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安恒信息和獵聘網聯合編寫?!秷蟾妗凤@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網絡安全行業的人才需求和供給明顯下降,人才需求增幅為-8.48%。2021年上半年,網絡安全人才需求快速回暖,增幅達到39.87%。
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李新社認為,網絡安全在各行業的滲透率全面提高。網絡安全人才分布呈現一定的集中效應,從行業來看,IT信息技術行業和互聯網成為網絡安全人才的需求大戶;從用人單位規模和性質來看,千人以上規模的大(中)型、民營企業搶占了大部分網絡安全人才市場。
然而,市場需求并未得到充分滿足。從《報告》的另一組數據可以看出,以歷年企業網絡安全崗位數量和每年院校畢業的網安專業的學生總數為基礎,網絡安全人才市場每年的平均需求與供給之比約為2:1,供需嚴重不匹配。
《報告》顯示,在網絡安全人才需求城市排行中,北京、深圳、杭州位列前三。這表明企業對于網安人才的需求在不斷擴大。
專家認為,在網安人才需求持續升溫的人才市場狀態下,網絡安全人才供給雖每年在穩步遞增,但網安人才市場仍供小于求。愈發增加的招聘崗位數,愈發精確的安全崗位人才需求,急需學校培養更多高質量人才。
隨著網絡安全行業的發展,網絡安全人才的質量和薪資也在穩步提高?!秷蟾妗分赋?,自2019年以來,超九成網絡安全人才的最高學歷為本科及研究生以上,2021年網絡安全領域的平均招聘薪酬達到22387元/月,較去年同期提高4.85%。
同時,網絡安全從業者呈現逐漸年輕化態勢。80%以上的網絡安全從業人員的年齡段集中于25至40歲之間,其中30至35歲區間為最主要年齡分布群體。
與高薪資對應的是高校人才培養有待提高。調研發現,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在各高校的實踐能力養成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引發供給側錯配的主要原因是院校培養資源有待提高,表現在師資隊伍、實踐教學環境、實踐教材和實踐能力養成體系等幾個方面。
《報告》調研發現,網絡安全企業也在積極通過自身日益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不斷通過各種賽事、培訓為自身輸血。以安恒信息為例,為培養適應和引領現代產業發展的高素質網絡安全人才,安恒數字人才創研院打造“4+1+1”演訓產品體系,凝練多元融合協同育人校企合作模式、多層次可持續行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網安人才全生命周期人才隊伍建設體系。
網安人才培養需多方聯動
網絡安全作為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信息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新興學科,知識和技術發展迅速,且具有較強的后伴生性和學科交叉特質,因此,專業人才培養難度大,路徑復雜且周期長。
為此,《報告》建議,在系列政策落地過程中,加強可操作性強的實施辦法和政策供給,一方面應結合國家推動的院校教學改革和質量提升計劃、產教融合試點城市、試點企業等政策,加大落實的促進和保障機制;另一方面,完善頂層設計,推動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實踐教學基地、共享式實訓基地和產學合作基地,釋放行業實訓實踐資源,為在校生實踐教學提供實戰機會。
此外,教育培訓實施主體要在明確的辦學定位指導下,摸清行業用人需求,整合各方資源,加大實踐教學投入,構建完善的課內課外結合、線上線下融合、校內校外混合的實踐能力養成體系。
《報告》同時建議,用人單位要加大對網絡安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的投入,周期性開展可持續的培訓、競賽、演練、交流和評估活動,強調以業務能力提升為導向的人才隊伍建設體系,建立和完善多層次的網絡安全人員職業路徑規劃和考核方法。
(責任編輯:郭文培)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