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應用快速發展,網絡空間在給人們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網絡安全的威脅和風險漏洞也日益凸顯。
在10月11日至17日舉行的2021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期間,與會專家聚焦熱點難點,就解決網絡安全領域突出問題,不斷完善我國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出謀劃策,筑起網絡安全的“鋼鐵長城”。
當前,新型基礎設施加速建設應用、IT基礎設施云化,我國網絡空間安全形勢出現新變化,網絡安全技術產業呈現新趨勢。“單純依賴產品堆砌的防御方式難以應對復雜威脅。”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尹浩說。
如何應對新變化、把握新趨勢?尹浩建議,進一步加強國家網絡空間安全發展的統籌謀劃,加強研究儲備,及時調整我國網絡空間安全發展頂層設計、網絡空間國際博弈戰略戰術、網絡防御技術創新、網絡空間威脅應對策略。要進一步加大網絡安全核心技術創新和產業支持,強化對“零信任”等前沿技術的攻關,加快開展基于開發安全運營、主動免疫、零信任等框架的網絡安全體系研發。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鯨表示,當前,我國互聯網領域的大數據應用市場化程度高、發展較好,但行業應用廣度和深度明顯不足,生態系統亟待形成和發展。推動行業大數據應用,是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途徑和基礎。
陳鯨認為,應建立系統全面的大數據治理體系。大數據治理體系建設涉及國家、行業和組織3個層次,包含數據的資產地位確立、管理體制機制、共享與開放、安全與隱私保護等4方面內容,需要從制度法規、標準規范、應用實踐和支撐技術等視角多管齊下,提供支撐。
宣傳周期間還發布了《網絡安全產業人才發展報告》(2021年版)。報告對網絡安全產業人才發展提出了建議。一方面應結合院校教學改革和質量提升計劃、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及試點企業等政策,加大落實的促進和保障機制;另一方面,完善頂層設計,推動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實踐教學基地、共享式實訓基地和產學合作基地,釋放行業實訓實踐資源,切實為在校生提供實戰機會。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楊宗凱認為,應對網絡安全人才需求的深刻變化,應主動求變,重構教育環境、重構AI+安全課程體系、重塑教師的能力標準、重構能力評價體系,打造網絡安全的AI+教育新業態。
作為數字化時代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青少年是各種應用平臺上最活躍的群體。如何為青少年塑造更加健康的網絡環境?與會專家學者呼吁,應依法持續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塑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任賢良表示,針對網絡空間亂象和侵害青少年合法權益的突出問題,要堅持立法與執法相統一,進一步織密織牢網絡安全保護法律之網。
對于如何進一步推動青少年網絡安全法治環境建設,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長郭開元建議:一是做好不同層級的法律銜接。當下如何做好線上與線下、家庭與學校等各層面的銜接,仍有待完善與探索。二是做好精細化的立法工作。比如,對于游戲時間限制,如何執行、誰來監督;對于未成年人直播打賞行為,實踐中如何定性等。
(責任編輯:佟明彪)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