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2021第五屆全球智能工業大會“智能感知與機器視覺”分論壇于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希爾頓酒店順利召開。本屆論壇以《感知世界,智造未來》為主題,邀請了多位人工智能領域、制造生產領域的科學家、企業家以及行業伙伴,分享對人工智能如何實現制造產業數字化、智慧化升級的深度思考、探索實踐,展望工業人工智能未來的更多可能性。
面臨挑戰,唯有用AI主動破局
論壇伊始,思謀科技董事長/創始人、香港中文大學終身教授、IEEE Fellow賈佳亞教授進行了開場致辭。他指出,未來10年是新一輪工業制造革命的關鍵時間窗口,是全球各國將高精尖制造業全面升級成為智能制造的核心階段,目前智能制造依然面臨著場景需求復雜、設備連接力不足、跨行業跨領域能力薄弱、數據分析能力不足等挑戰,而唯有用AI破局,才能激活制造業的增長潛力。他提到,未來工業智慧化會成為改變全人類生產方式的新基建,會成為制造業必不可缺的關鍵性環節。工廠將來一定會由現在的自動化升級為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的“三化”,最終實現智慧工廠,重構生產方式。思謀的愿景,就是成為智能制造AI領軍企業,引領行業實現工廠智慧化的終極目標。
在隨后的學術前沿報告環節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劉利剛教授帶來名為《智能制造中的CAD/CAE/CAM一體化探索》的主題報告,深入介紹了其團隊是如何面向CAD/CAE/CAM的一體化需求,針對產品的物理性能要求以及制造約束要求,通過仿真分析與優化計算,對產品幾何結構及材料結構進行設計與優化。劉利剛教授提到,CAD/CAE/CAM在未來智能制造語境下,是緊密關聯和相互耦合的,一體化將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趨勢之一。
而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創新創業團隊帶頭人賈奎教授則在題為《三維視覺感知中的幾何深度學習技術》的前沿報告中,介紹了華南理工大學“幾何感知與智能實驗室”如何將三維幾何深度學習運用于工業機器視覺方面的應用,包括基于深度隱式場網絡的三維表面重建與網格化新技術、具備幾何保真性的點云對抗攻擊新技術、以及具備旋轉等群等變屬性的稀疏姿態可控卷積新技術等。
助推制造,智慧加速已呈新趨勢
在產業創新分享環節,本屆論壇則邀請多位來自包括消費電子、精密制造、半導體等多個領軍企業的代表,以深入產業的一線視角分享人工智能催生的制造變革。
聞泰科技副總裁、自動化研究院院長郭洪濤先生,在主題為《機器視覺在消費電子制造中的應用及挑戰》的分享中提到,對于消費電子這個產品生命周期短、工藝變化快、產能波動大、人力需求多、品質和成本高敏感的領域來說,智能化技術能極大地提升制造生產效率,幫助消費電子制造企業更好地迎接未來大環境。他表示,作為當今全球最大的手機ODM廠商,聞泰科技已在實際生產中積極推進智能化全面升級,加速智能制造進程,致力于成為消費電子制造領域的智能化標桿企業。
卡爾蔡司光學(中國)有限公司優化運營、設備開發總經理方宏峰先生在《蔡司光學數字化轉型探索》的分享中也認為,智能工業正成為中國各地發展先進制造業的主攻方向,數字化轉型對傳統制造業,特別是卡爾蔡司光學這樣的高精制造業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并以卡爾蔡司的高端光學鏡片生產為例,介紹了目前卡爾蔡司產線的智慧化改造項目。
在半導體領域,人工智能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京東方科技、北京中祥英科技BU算法專家、智造解決方案總監劉楠先生在其《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的探索和應用》現場分享中,重點介紹了京東方旗下的BOE工業互聯網平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賦能京東方多樣化的半導體產品生產,將制造知識圖譜、不良根因輔助分析、不良圖像自動分類、工業仿真、VR/AR技術等技術充分利用于智能制造中。
工業AI除了在制造生產場景中持續賦能外,也不斷與其它技術、應用產生著良好的“化學反應”。來自北京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曹宇飛先生,在《北斗高精度定位與智能檢測結合應用案例》的現場分享中,列舉了數個“北斗+AI”標桿案例,表示傳感器決定智能檢測系統“看”到什么,而北斗系統加持下,讓智能檢測系統更知道“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看到了什么”,大幅提升智能檢測綜合能力。
隨著人工智能落地場景日益增多,標準化、通用化、平臺化的工業AI產品的需求也逐步增大;思謀科技智能制造業務總經理劉剛先生以思謀科技自研的工業AI一站式平臺產品SMore ViMo為例,分享了人工智能如何作為智能制造的核心“引擎”不斷推動行業的發展。他提到,面對智能制造大潮的到來,思謀科技從創立之初,便打破“單點創新應用”模式,以“整體生產智能化建設和升級改造”為戰略,切實為企業實現智能制造。劉剛表示,未來制造企業可借助工業AI平臺化產品,對產線進行快捷部署,實現生產制造流程的智能化升級;而無需專門的算法工程師專門進行研發。
未來可期,有擔當方可智造未來
創新分享環節之后,在思謀科技聯合創始人、CTO呂江波博士主持下,各行業嘉賓以圓桌論壇形式,就《智能制造與產業智能中的機會與未來》主題進行探討,分享精彩觀點。
呂江波博士提出,接下來50年,工業智慧化會成為改變全人類生產方式的重要基礎和設備,而這個普適性的概念,會成為所有制造業里必不可缺的關鍵性環節。當前國家政策對智能制造大力扶持,頻頻出臺政策,主動撮合AI技術與制造業融合,正如“十四五”規劃中所提到的“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爆F場嘉賓們就“智能制造時代到底還有多遠”展開了討論,并各自分享了優秀的落地標桿案例;同時也對于在智能制造大環境下,學校如何培養符合智能制造時代需求的人才,以及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如何快速適應行業發展,展開了探討。
“在AI產業化的大需求與大趨勢的時代進程中,無論是人工智能企業還是制造生產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在推進智能制造與產業智能的路途上,不難發現許多優秀的中國科技企業,在浪潮中主動擔當,引領著智能制造的未來?!痹趫A桌論壇上,呂江波博士表示。而本屆“智能感知與機器視覺”分論壇上所呈現出的諸多前沿創新與落地應用,也切實讓參與者感受到,智能制造全面走進各行各業、重塑制造生產的那天,或許并不遙遠。
責任編輯:Rex_08